关于读书

作者: 五味馅 | 来源:发表于2019-08-13 11:49 被阅读30次

    1. 给自己找个读书的理由

    有天和朋友吃饭,聊聊近况。

    环顾四周,不少人虽是对面而坐,却都拿着各自手机,手指灵巧地滑动,或聊微信,或浏览新闻,沉浸在各自的小世界里。

    忽然,一个女孩从我们身边经过,在邻桌落座。

    女孩自带光环,气质很好,我不禁多看了两眼。

    她先是要了一杯果汁,然后拿出手机看了一眼,接着从包里取出一本书,径直翻开,放在桌上,旁若无人地看起来。

    朋友也注意到女孩,我们俩不约而同地露出赞许的微笑。

    朋友说,现在这样快节奏的时代,手捧手机的人越来越多,手捧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的确,无论在地铁里,公交上,公园里,还是吃饭看电影排队等待的间隙里,小到六七岁的孩子,大到六七十的老人,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的人,却鲜少看到有人看书。

    当然,很多人看手机不一定是玩,也可能在看电子书,毕竟纸质书在携带上不如电子书方便。

    但即使这样,读书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普遍感受是,工作后,大家读书减少了很多,有些人甚至除了孩子的教辅书,常年不读书。

    不读书的原因很多:

    没时间;不知道读什么;缺乏读书环境……

    以前,我也很少读书,甚至觉得工作后,做好工作就可以了,读不读书无所谓。

    直到跟一个朋友相约,带孩子一起玩耍,她向我说起读书的好处:

    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感受不同的人生;陶冶性情……

    我完全赞同她的看法,却依然没有足够的动力拿起一本书。

    后来朋友的儿子跟我儿子说起他看的书,儿子羡慕崇拜的眼神一下子触动了我:

    如果我不喜欢读书,孩子又怎么会爱上读书呢?

    想到那些带孩子去图书馆,父母抱着手机,却让孩子去看书的情形,我不禁打个寒颤。

    我要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抱着这样简单甚至幼稚的想法,我开始坚持读书。

    几年下来,读书带给我的,已经远超想象。

    成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千头万绪的工作,不要让一个“忙”字将所有的可能泯灭,试着给自己找个理由,无论这个理由看上去多么幼稚可笑不可思议,只要能让你拿起书来,就是值得褒扬的。

    2. 读书带给我们的惊喜

    有天,我们一家四口开车经过一条道路,两个小家伙都朝向窗外看景色。大儿子忽然说了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我感到很惊喜。

    看外面,可不是?

    路两旁的树木十分茂盛,绿荫匝地,几乎将道路上空完全遮掩,阳光从树叶间隙溜下来,地面上布满了斑斑点点的光亮。行走在这样的路上,不禁让人心生凉爽。

    好一句“绿树阴浓夏日长”啊,短短几个字就将一派绿意盎然的夏日景色描绘出来了。

    这是儿子带给我们的惊喜。他上一年级,有时学校会有诗词背诵的作业,我基本很少关注,不想他学会了,竟还能如此准确地用出来,真让人高兴。

    由此想到我们成年人读书,也许不能像孩子一样迅速背诵应用,但同样有许多值得高兴之处。

    读书可放松身心,拓宽视野。

    读书,犹如在别人的世界里行走,走到一处,两岸生花,清风徐来,自然惬意;景致有别,各有特色,如此,小小的人竟像拥有了大大的世界。

    读书可展示不同人生,促发思考。

    如果把人生比作道路,那么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每个人一生只能走一条道路。而读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体验不同人生的机会。在别人的笔下,感受喜怒哀乐,得乐趣,懂感恩,学知识。由此引发自身思考,学会知足,学会进取,学会平常心。

    如果我们愿意,还可以拿起笔来,写下思考和感悟,够幸运的话,你的人生也可以成为别人思考的对象。

    那时,读书带给你的惊喜,我想就不用我来告诉你了。

    3. 怎样读书才高效

    经常有人说,自己读过的书不少,但记住的却不多。

    我自己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如饥似渴地看完书,津津有味地品读一番,自以为已经“消化”了,却不想几个月后就已经忘记了大半……

    后来,随着读书方法的改变,慢慢地终于摸索出一点门道。

    其实,读书和记单词有许多共通之处。

    记单词,无非“听说读写”几个步骤,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单纯听和读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今天记了20,一夜过去可能就忘了一半,如果复习不及时,两三天以后就要忘掉大部分。

    而如果说出来或写下来,并且加入自己的思维,与生活场景或个人经历相结合,结果将大为不同。

    读书也一样。

    单纯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即使在听在看的过程中大脑也进行了思考,仍远不及用嘴巴说,用手写。

    这是因为无论听还是读都只是单纯的“输入”,被动式的,而说和写都是“输出”,主动式的,需要思考,需要组织,需要梳理,经过了“加工”和强化,自然记得牢固了。

    如此,读书要想高效,注重“输入”,更要经过“输出”的环节,或向他人讲述,或写下所感所悟,这样,方能记得长久 刻。

    4. 此时读书最相宜

    受台风影响,近几日雨水连绵不断,出行不便,只好窝在家里。

    小时候,母亲常说“下雨天,睡觉天”,意思是下了雨,农活没办法做,只好在家休息,于是睡觉便成了首选。

    其实,下雨天,除了睡觉,看书也是很相宜的。

    若讲究,泡杯茶或咖啡,斜靠椅背或半躺床头,闻着香,听着雨,安静地捧书而读,不能不说是种享受。

    记得台湾作家林海音曾写过小时候雨天去书店蹭书看的故事。

    没钱买书,却又控制不住想看书的愿望,只好鼓起勇气,装作跟其他买书人一样,故作镇定地走进书店,急切地找到上次尚未看完的书,找个不被注意的角落,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那种忐忑不安很快消失在看书的专注里。只待到雨已停,失掉了避雨的理由,怕店主疑心,才依依不舍地合了书,默默记下放置地点,恋恋不舍而去。

    其小心翼翼程度如同小偷,只不过小偷偷的是财物,她“偷”的是知识。

    如今,大部分人不必为买不起书而苦恼,更不用提心吊胆担心店主驱逐,然而,即使如此,对书的热爱,反而不似从前。

    这恐怕和“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近似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er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