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毕业季,朋友小七在为找工作的事情发愁。
为了找到心仪的实习岗位,小七提前几天找遍了求职网站,筛选出几个觉得比较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把自己在大学三年力的所作所为浓缩到一张纸上面,把简历投递过去,等公司的回复。
几天以后,有不少公司给她发来了面试通知。在面试前短短的两三天里,她每天都在查看面试公司的资料,查看面试流程和面试技巧,准备自我介绍。到了面试的那几天,小七早上六点起床去公司面试,晚上九点才回到公寓。整整两天,不是在公司面试就是在去面试的路上。
面试结束后,只能等待。等了两天,没有等到公司的电话。既然没有成功,就只能继续投简历,面试,直到被录用。
去面试之前,小七说,她觉得被录用的机会很渺茫,心里没底。
我很疑惑:你之前面试过那么多次,难道没有总结过为什么会失败吗?
她说自己有总结过,可是没什么效果。
一个人经历的事情多并不能说明他的经验就一定丰富。把一件事用同样的方式做一百遍也只是错了一百次。有人会问,为什么做了那么多次还是会错呢?我也有总结过呀,难道是我真的不如别人聪明/运气好吗?
先不说天赋的问题,因为大多数人的天赋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但是,你真的会在失败后做总结吗?
1,失败或成功,只是信息的一种
我们往往会认为失败者一定是失败次数最多的人,失败者也这么想。可我们都错了,成功的人失败次数最多。
对于一些人来说,失败是帮助自己发现不足的机会,它能提醒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这样就会距离成功更进一步。
他们做事的时候会在心里记一笔账:做成一件事,都需要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先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记为“支出”。如果事情失败,找出原因,把得到的经验记为“受益”。在这些基础上再做尝试,直到成功,他们把成功记为“翻倍的受益”。所以他们成为了成功人士。
在《反脆弱》中,塔勒布对失败者的定义是:失败者往往在犯错后不自省、不探究,觉得难堪,听不得批评,试图解释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用新的信息丰富自己,并开始新的征程。
一个人在做事之前,把达成自己的期望目标作为最低标准。失败以后,会认为自己为这件事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得相应的回报,是很不公平的。尽管他们也会做出总结,也是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把原因归结为:自己没有好运气或者天赋差这样的外部条件上。
2,分析自己做事前的动机,而不是事后归因
提到做错事,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觉得羞愧难堪,甚至是自责。但凯瑟琳舒尔茨在《犯错的价值》中告诉我们:我们对犯错表现出来的各种负面情绪,是在我们知道自己做错事之后才会出现的。事实上,在做错事之前,我们会和平时一样,找出支持自己这样做的信息,然后行动。
有个朋友觉得自己每天都起的太晚,把一整个早晨都浪费掉了,所以想培养早起的习惯。她会在每晚睡前设置闹钟,希望铃声能把她吵醒,她就能早起了。在最初的两天里她还能按时起床洗漱,一星期之后已经变成她每天抬手按掉闹钟继续睡,在中午起床以后抱怨说自己没有毅力,做不到早起,然后沮丧一整天。
在事情结束后总结原因,总是能找到一些事实来支持自己的理论。因为没有毅力,所以做不到早起。这样的解释看起来很合理,但一个人能做到早起,并不只靠在早起的时候拥有毅力。这个朋友要培养早起的习惯,仅仅是因为别人说早起很好。至于早起对她自己的好处,她也说不上来。
没有动力支撑她改变自己,也就达不到她要早起的目的。培养一个好习惯,要找到能支撑自己一直做下去的动力。
3,把正确的方法落实到行动上
找到错误的原因并不能帮助我们做出改变,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能达到目的。
在找到自己早起失败的原因之后,针对没有改变的动力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放到早上,喜欢美景的人可以把欣赏日出当做自己早起的动力,喜欢跑步的人可以尝试晨跑等等。
一定要把改进的措施具体到细节。比如在早上九点开始跑步这个计划比早上锻炼要好的多。改变是把一种相对陌生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融入到自己已有的体系之中,把新习惯和一些自己熟悉的方式发生连接,会更容易让新习惯变成能够坚持下去的好习惯。
一个人的思维体系和行动方式就像 一个完整的河流体系,一些方法越用越熟练,相对应的河面也会越来越宽阔畅通,新习惯就像在支流附近出现的小溪,只有把支流的一部分水引进小溪流里,勤加运用和练习,让自己熟悉它。才能让小溪越来越壮阔,成为体系的一部分。如果不注意新习惯的培养,那么小溪很快就会干涸消失。
从今天开始,正视犯错的价值,不拒绝成长。
这是我的第五篇关于成长的文章,感谢点赞、关注的你帮助我继续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