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听了一次公开课,才明白成熟经济这个词代表着什么。
这几年我们常听说每年都很难,今年可能是最好的一年,这说明没有不难的时候。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经济是成熟的了,相对稳定,不会像以前那样一直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实际上从客观规律上来讲,一定是有升有降,相对趋于平衡的时候,就算稳定下来了。这样的经济状态下。实际上各行各业竞争已经足够充分,供大于求。以后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有竞争力的,有品质的企业。类似于日本1990年之后的十年,老百姓的腰包不那么鼓鼓的了,所以在花钱上都有点儿谨慎,这样对性价比高的产品,需求量就比较大。在市场比较平缓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在为生存而努力奋斗,当然也有一些异军突起的企业,他们实现了逆增长,而且规模不断的壮大,这里面与他的经营模式,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和对品质的把控有很大的关系。
老师举了几个大品牌的例子,觉得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优衣库的创始人,一开始是在西装店打工,他认为卖西装就是量体裁衣,非常个性化,客户对衣服的要求也比较高,这样企业服务的成本也相应的比较高,很难进行规模化的发展。所以他一直在想卖什么样的产品能够规模化,对服务人员的要求不那么高,甚至客户可以自取衣物的经营模式。于是他开始了第1家门店,主要的供应链就是全球各大品牌的过季打折品和其他品质好、价格有优势的生产商。定位为年轻人居多,一下子买火了。开到第4家店的时候,又在思考能否让这种模式适用于更多的人群。所以又想到了人人都必须穿的休闲舒适的服装,这种服装不分年龄段,而且是经常复购的产品,只要把产品品质做好了,就一定有客户。所以他的定位实际上一直是随着市场的经济情况变化而修订的,而且选择了性价比高且复购率比较高的服饰品类。后来自己建厂研发更适合人体穿着的服装材质。价格亲民,但品质越来越好,越来越舒适。这些年来发展一直很好,实现了逆增长。而其他有的服装品牌因为选择的是跟潮流不断的变化,所以综合成本也比较高,如果一旦抓不到潮流的辫子,就有可能业绩受很大的影响。
还有一家企业 7-11便利店,也是做的差异化竞争。从年轻人不愿在家里做饭,开始想到了做年轻人的家庭厨房,后来又到了各种年龄段吃饭买一些半成品,稍微一加工就能吃到新鲜的食物,节省了回家做饭的时间。老师举了一个供应食品的例子,比如为了保证让顾客吃到新鲜的面包,就在连锁店密集的周边做一个面包加工点,当天现烤面包,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送到连锁店面,让客户拿到面包的时候是刚刚烤好的。而不是从供应链处买好的现成的面包,因为那样就缺少了现烤面包的香味。这个面包只是他其中一个点,其实在做任何食品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差异化的做法,目的是让客户吃到最新的最鲜的食物,以强大的供应链和连锁店面实现了与同行业的差异化。在成熟经济的这十年里也实现了逆增长。
其实这两个例子都有共同的特点,我们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一定要找优秀企业能够逆增长企业的共同亮点,然后借鉴到自己的企业中。
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下,我们一定要做差异化,差异化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在每个流程的细节中不断的贴近客户需求。未来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品质的把控上。一定要卖高品质的产品,通过对成本的管控,还要达到性价比足够好,所谓的物美价廉,就是对未来企业增长的基本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