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沧桑,人生实苦。然而,这世间的三教九流,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活着。
保持我们饱满而宁静的心态,踏实笃定地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儿,是我们最期望的状态。
是啊,要想一辈子高兴呢,还是做事。
把自己梳理的清晰而简单,能安下心来,能静下气来,能少去大半的抱怨和躁动。
自己是世间所有一切的根,过好自己是世界美好的基石。是人生大厦的底座。
1
有人说:改变角度欣赏生活,一句话,都源于被逼无奈,不得不改。
不改,自己的生活就真的了然无趣味,无以支撑。
我想:对于自己,支撑人生的,价值实现是支柱,然后才是趣味。
专注于高价值,奥卡姆剃刀消减掉多余部分。
人生苦短,时间精力有限。不为不值得的人和事耗散能量。
适可而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位置,这是你和所有人关系的基石。
边界底线是把关系拎得清的基础。
平衡的关系,双向奔赴的关系,最健康。
谁也不必委屈。如果觉得委屈就不要做。委屈对关系只会带来伤害。委屈的关系注定不能长久。
有人说:所有的个人兴趣都可以包含在内,比如广场舞,比如钓鱼,比如绘画书法徒步等等,我们总想抓住一些什么,似乎不努力的抓个啥在手,一个人就空了。
但这种发现,不敢让人深想的,却在于,我们的家人亲人不包含在内。
我想:做事可以带来成就感,滋养我们的心灵。
然而关系对人的滋养却是不易的。他们给你的反馈是不可控的。而且往往让你失望的概率更大。
所谓:所遇皆善缘,所得皆所愿。不易。
重要的是那些自己人。他们是我们情感精神世界的升华的部分,在这样带着某些神性特质的情感关系中,我们的灵魂得到救赎。我们的感情精神世界更强大牢靠了。
我们的铠甲。令我们铠甲加身。
2
有人说:父母虽然老迈的让人想念,但无法沟通的痛苦始终成为陪伴的障碍。
我想:做自己能做的,不为难自己。相信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合格的主人,能够基本地照顾好自己。
根本上,每个人对自己负责,包括他们。
作为老年人,尽量把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推迟拖后一些。这就是老年人努力过好自己的追求方向。这样会是世界美好的一部分。
有人说:兄弟姐妹虽然脱不了血缘之亲,但无处不在的需要平衡的利益和方方面面的心理,始终无法像朋友那样敞开心扉。
我想:救急不救穷,公平合理,是我们关系的基础框架。在这个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弹性即可。
有人说:夫妻虽然注定要一辈子的陪伴,但时间一久,连多说两句话都失去了兴趣。
我想:然而,事实上,夫妻一定是这个世界上与我们沟通效率最高的那个人。对于自己人,重在珍惜。
有人说:至于孩子,只要他们离开家,就没有父母不失望失落。
我想:这有什么可失望失落的呢?除非我们对这样的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错误认识。对于自己人,重在珍惜。
这世上,单纯而真情的关系是老天送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3
有人说:对这些人,没有新发现。没有改变角度欣赏。
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认命的态度。好就这样,不好也这样。
我们所有的发现,都源于找到了一个新的视角,然后改变了自己的心态。
但唯独对于家人亲人,没有。
对于一棵树一棵草,我们都想着怎么发现完美的一点能让自己愉悦。
但对于亲人家人,没有。
我想:亲情关系有一个基本定性定位,在一个基本伦理框架里运转。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模式,除非有重大变量出现,不做大的调整。
4
有人说:这些悖论的存在找不到理由。或者个人有个人的理由。
也许只是我想太多。
我想:想太多往往是一个人内耗的根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