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戳了教育的痛点。就是我们该怎样对待孩子的问题。
前几天看到“樊登读书”组织了这个话题,不由得想起我的父亲来。
父亲性格随和,有些文艺作派,喜欢唱歌,读诗,看看书什么的,感觉他和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我是六零后,在农村普遍重男轻女的环境中,父亲却能用行动关心和爱护两个女儿的身心健康,从他那里我们学会爱自己,坦然面对生活,尽管很穷,却很自信。
父亲读过书,是他们那一辈中唯一念到中学的人,而叔叔们基本不识字。
在我印象中,父亲做事迷糊,不擅长从事劳动,什么时间施肥除草等等,好像不太搞得清楚。因此我们有时会饿肚子。爷爷不喜欢他,妈妈经常和他吵架,他也是不大介意的。只有看到我们这些孩子们就会高兴起来,他就是孩奴,把火一样的热情献给他的孩子们。
我们不缺父母之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们。他们的爱贯穿我的整个成长中,直到现在。
我的母亲比较实际,会教给我们生活技巧,操心我们的冷暖,操心衣食。只是脾气差,生活不堪重负时,有时会炸毛,我们有些怕她。随着年龄的增长,很是理解她的辛苦。
而父亲很温和,性格上正好互补,用武志红老师的话就是,我们被父母看见,被爱着长大,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有的,这是我们的幸运。
记得第一次剪头发是父亲拉我去县城的理发店里剪的,很时髦。
好像他带我去县城买东西,我们先去电影院看了《城南旧事》,电影里那个坐在篷车后面大大眼睛娃娃头的女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父亲应该也是,要不怎么出了影院就哄我去了理发店,剪了影片中女孩的发型。
我特别高兴,美美地被一众小朋友围着,我是村里第一个进理发店剪头发的,那时的农村都是自家互相剪头发对付,谁都不会舍得花那不必要的钱,吃饱肚子才是大事。
不知不觉中父亲影响着我的生活,贫困不影响我的内心,很满足又自信。
多年后我看了那部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追忆当年。那首《送别》歌曲也刻进了记忆。去年还到泉州看弘一法师生平展,就是天才李叔同先生。一首《送别》成为永恒。
在生活困境是那时父母们都要面对挑战,我的父母也不例外。
尽管父亲一万个不情愿,也得养家。他经常是很不情愿地离开他热爱妻子和孩子们,外出讨生活。一去就是一年半载。
小孩子不懂得这些,当然喜欢他在家的日子,可以陪我们玩,偶尔买好吃的给我们,还给我们讲故事,他唱的歌也是超级好听。
即使在外打工没挣到钱,他也会想办法给孩子们买点小东西,什么糖果、文具、衣服之类的。我们这些小孩子当然盼着他回家,盼着能得到好东西。
他带给我们的是希望、爱,让我们忘记了痛苦和饥饿。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
记得他第一次给我买来一只文具盒,铁皮的,从很远的城市买来,当然引起围观,周围的小伙伴都没有,我特自豪,一直带在身边,睡觉也抱着。
弟弟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对没见过的东西都很好奇,要我拿给他玩玩。自家弟弟都是无条件地宠溺的。
他好奇地开合着文具盒,找到是两根铁丝的缘故,最后他拿来捶子。我一直就那么傻傻地看着,那个傻傻的小男孩用椎子搞坏了一只崭新文具盒,不到一天,这只新文具盒就成废铁。
父亲并不在意,他认为东西就是用的,被孩子们玩坏了,也是一种使用方式,属于合理利用了文具盒。可我和弟弟还是被母亲暴揍一顿,好几块钱就这么糟践了,不准父亲再给我们买文具盒了。
有父亲在家的日子总是开心的,可以跟着他到处玩,有时带我们看露天电影,那时还小,他先把我们安排在影幕反面的位置,反面人少安全,都是小孩子,也能看得清楚故事。他自己去正面看,电影快结束时再来接我们一起回家。
更愿意和他去县城,一般他办完事,时间充裕的话,就会拿出一毛钱来,在地摊上看五本小人书,我们俩个轮换着看,回家的路上再给我买个包子或麻饼什么的,那叫个美。
好怀念那时的日子,除了满满的幸福想不起别的来。
上中学时的我依然不省心,有点叛逆,总想试试和父母不一样的操作,尤其我还是个女孩,更让他们操心。
记得有一次放学,没有直接回家,跟着同学去看节目到很晚。那时没有电话通知家人。
从剧场出来就开始后悔了,尽管镇上人不少,但回家必需要有一段田间小路。
一个人走在黑漆里,心砰砰跳,耳边蛙虫的鸣叫是多么的讨厌。我深一脚浅一脚往前奔。耳道还是竖起来,努力过滤着可疑的声响。惊得一只小蚂蚱飞起都让我头皮发麻。
就在我神经高度紧张时,远远地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拿着手电筒往我这边照,那熟悉的身影,一眼就知道是父亲。我立马放松下来,一下轻松了,飞奔着扑向爸爸。
心虚就一个劲地说节目如何如何好像,不让嘴巴停下来。他静静地 听着,不时提醒我注意脚底下,没有责备,以后他也没有提起。
自那次事件后,我不敢晚回家,本身自己就害怕的。
父亲的爱同样会让孩子变得懂事,在体验中学习对自己负责,这是很好的教育。
看到过村里很多女孩挨打,她们的父母轻视女孩,如今我们都长大了,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物质条件好的会自负,觉得可以指点江山,条件不好的自卑懦弱。总之,没有自我,没有方向感。
父亲觉得女儿和父母的缘份浅,就那么二十多年,女儿是用来爱的。相反对弟弟他就严格多了,淘气会挨训,做错事也会受到惩罚。
如今的我们不为衣食担忧,住在城市,开着私家车,条件大变样子。可还是怀念小时候的日子。
那种放松、自由、甚至是没有追求的生活,真是惬意。
父亲老了,依然是天真的,有着孩童一般笑容,依然喜欢孩子。
今年我想带着孩子回家,和父亲到田埂上放一回风筝。即使到处走走也好。浪费时光也是一种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