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是反应迟钝的人,常常自诩不随俗流转,却往往不免成为潮流的一份子,或者说是慢了潮流半拍一类。比如《查令十字街84号》,当大家的激情已经彻底消退的时候,我却有了阅读的兴趣,这说明我并未看过电影,也并不算爱书的那一类人。
查令十字街84号 封面.jpg一直以来,我对于那些关于爱书、藏书的书籍不甚了了,诸如唐诺的《阅读的故事》、黄成《书籍的慰藉》,还有巴斯贝恩的《为了书籍的人:坚忍与刚毅之一》。这原因之一是比不得别人那么痴迷读书,其二是不如别人那么善于读书,还有个引以为豪而实际上是弱点的是不想被人左右着读书。
当《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席卷南北影视的时候,《查令十字街84号》突然成为大江南北尽人皆知的畅销书,这证明其实如我一类自称爱书而实际上孤陋寡闻的人并不在少数,再后来知道其实这本书早就拍成电影,不过台湾翻译成《迷阵血影》,听着甚是可怖,则我之浅薄无知倒也有情可原了。
迷阵血影.jpg实际上,《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并非说教式的标明如何爱好书籍,而是从侧面反应出对于读书、生活、爱情以及社会的看法,间接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缩影,充满了温情和恬淡。
欧洲宗教圣经故事 版画.jpg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个美国落魄贫穷的女作家因为嫌自己本土的书籍太贵,后来在《星期六文学评论》看到了一个二手书商的广告,写信买书并不断通信诉说书籍与生活。在几乎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海莲·汉芙仍痴迷于购买书籍,尤其是二手书籍,这大概有一种偏执的热爱。另一方面,她也不断购买一些当时英国难以购买的商品赠送,胡同往来的二十年,是一种友情与爱情的另类诠释。
查令街的二手书店.jpg译者陈建铭序中有言:“拜传统邮政犹运作不辍之赐,我至今仍与老友、至亲维持着以手写、投递信函的老把戏,全然是因为我由衷相信:致力消弭空间、时间的距离纯属不智亦无益。”顿时有知音之感,我也试图如此,不过因为他人的无所谓而不了了之。所以特别渴望有个互通书信的人,当看到海莲与德尔诸人的书信往来,尤其感动,至于爱书的举动,倒在其次了。
外文旧书.jpg海娜终身未婚,所爱之人也在二战中魂归天国,在与德尔书店等人的书信来往中,除了一开始为了省钱,后期则更像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某种寄托。有人解读为爱情,我看未必,就像她自己说的“弗兰基,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实际上她更像是在寻找一个知音、一个老友,至于有没有爱情,从字里行间无法预料,但是那种温柔与期待却是呼之欲出的。
海娜说她绝不买一本没有人读过的新书,一本旧书本身就曾经遇到过阅读者,甚至遇到过欣赏“它”的人,对于海娜来说,这不也是她所渴望的吗?她是一个落魄不知名的作家,又是一个未婚的老姑娘,内心里是渴望得到温暖与赏识的,这种渴望慢慢的成了一种近似偏执的疯狂,并持续了一生(至少是到德尔去世的二十年间)。
1648年拉丁文旧约圣经.jpg旧书或者说老书,从阅读的价值来说,并不一定比新书会好,但是它带着某种回忆,还有过去的烙印,承载着某种坚守,这几乎是海娜的生活写照(后文会继续说这个),因此对于旧书店和旧书的偏爱就顺理成章,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一个知音,这是多少财富也无法购买的。
坎特伯雷故事集 插图.jpg而对于德尔,海娜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他的事业,并抱着极大的热情,在当时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无疑是最大的鼓励。看起来古板的外表也有热情的心,在与海娜的书信来往中得到了慰藉,这种慰藉可能跟爱情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心灵的释放,一种自由的宁静。他们在对方身上找出了共同点:对于书籍和知识的热爱。
时事漫谈——圣诞愿望.jpg 政治漫画“中国蛋糕”,作于1897年。左起分别代表英、德、俄、法、日五国。.jpg 死亡 19世纪 雕刻.jpg海娜一直与伦敦的这家书店保持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毋宁说是对于文学的热爱,十八、九世纪是英法文学的天下,比如狄更斯,还有更早的乔叟。书信中用狄更斯的文学来强调书店,也能看出写信者对于那个时代文学的热爱。
狄更斯插画1.jpg 狄更斯插画2.jpg 狄更斯插画3.jpg有意思的是,海娜对于小说不屑一顾,她自己说不喜欢虚构的人和故事,可是她却虚构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为此着迷,十八、九世纪伦敦的小街窄巷反而让她着迷。
傲慢与偏见 插图.jpg海娜是一个慢节奏的人,而且对于现实生活似乎还有某种抵触,这当然是因为身边缺乏知音和事业上的不温不火。于是当德尔说买了汽车,海娜对这一点也没有过多评论,几乎是忽略了这件事。她的愿望、思想还停留着过去的某段时间,而书信这种似真似幻恰好填补了她的需求,旧书也给了她另一种慰藉。
十八世纪伦敦桥.jpg威斯敏斯特教堂,伦敦.jpg
19世纪伦敦节日漫画.jpg
19世纪伦敦港口漫画.jpg
当然,旧书也有曼妙之处,尤其是书中的某些插图。鲁迅就很着迷古代的版画,这固然有艺术美学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这种插图提供了读者与作者时代的文化交流的感性途经,包括对历史的解读。当读者翻开旧书的时候,那种古旧的封面与饱经风霜的书页,带来的是历史沧桑感和对于时间停留的一种假象,这是新书无法比拟的。
中国古代版画.jpg 日本古代版画.jpg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图.jpg不过,当我们漫步城市中,看到旧书店,我们其实很难漫步其中寻找那种感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很多旧书店往往充斥这世故的考试书籍,另一方面就是缺少宁静与恬淡。
18世纪欧洲版画.jpg 古版《红楼梦》.jpg其实,《查令十字街84号》最让读者感动的是有一个远方牵挂的人,朋友也好,恋人也罢。在书信往来中感受异域的温暖,想一想,现在还如何做到这一点?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