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没有机会去东北三省,当然对哈尔滨的冰雪世界也是充满向往。
12月初的一次偶然事件,决定要去一趟冰城。老公也放下年底手中的忙碌工作,陪同我一起前往。
我们发挥一贯的乐天派精神,选择22日这个周六最早航班出发。当然不言而喻,这是要赶在下周一办理正事之前,去好好享受两个人的短暂周末旅行。

落地哈尔滨,刚好是这个城市的第一场大雪之后。出机场迫不及待登上机场大巴期待暖和,去往市区途中,遇见两个同机前往的年轻人,给我们热情的介绍哈尔滨这个城市。
其中一个小伙儿留着长发,说话柔和,满身的艺术气息,和老公聊得很嗨。他自小生长在这个城市,成年后就去了重庆,在那边安家立业。很有趣的是,他一边嘴里嫌弃着说这个城市除了冰雪,就没有更多好玩的地方;一边又如数家珍地推荐着吃的耍的。就像老夫老妻之间,一边数落一边心疼,其实心里满满地爱着。

大雪之后,屋顶、树上、车上都压满了雪,环卫工人正在清扫道路上的积雪。他们一边干着活儿,一边热络地聊着;其中一位大姐把自己包裹在全身的缤纷色彩中,甚是可爱。
空中还在飘着零星雪花,虽然街道的积雪已被清理过,但还是溜滑。总小心翼翼地盯着路面行走,发现经过大雪洗礼后的彩色路面,也格外的斑斓。
大抵是因为雪的无瑕,才显出了世界的格外好看。

老公将酒店订在果戈里大街,一楼就是咖啡馆,很是符合我们两人的喜爱。
入住酒店,赤足在房间里行走,暖意传遍全身。经历了冰天雪地的冷冻躯体,一下子温暖得活泛起来。
很喜欢房间里蓝紫色调的窗帘,仿佛是它隔断了寒冷,让我们处身于春天里。

安顿下来稍作休息,我们便步行出门,行走在果戈里大街。雪停了,有薄薄的阳光。街上车辆和行人很少,老公怕我摔倒,拽着我的手慢慢地走。观察当地人的行走姿势,发现他们抬脚幅度不大,步伐快而小,于是也尽量脚擦着路面,减小了不少难度。

下午三时,太阳开始徐徐落下,落日余晖在银装素裹的街道尽头。


第一天恰逢冬至,按热心滴滴司机推荐,去了当地久负盛名的“东方饺子王”吃饺子过节气。大约排队30分钟,终于如愿以偿。北方面食的确地道好吃,节日里生意很是火爆。可是天气太冷,所有吃的一会儿就凉了,胃里有些不适。幸好有服务生殷勤的不停补充热滚滚的面汤,才得以暖胃。

第二天中午,我们到了离中央大街最近的松花江入口,也跟着人群去到江面行走。人流不是很多,几乎是外地游客、本地人各一半。外地游客都是满脸的惊奇和兴奋,步履蹒跚地小心翼翼;本地人则或拿着陀螺抽着,或牵着小孩溜着,或自带溜冰工具玩着……一脸镇定自如。

即使戴上手套,围上最厚的围巾,江面冰的寒气还是猝不及防地扑面而来,额头被泠冽得刺痛,觉得全身是冰凉僵硬的。每每用手机拍下一张照片,就得以最快速度将冻得生疼的手指装回手套取暖。老公倒是发挥最大程度的抗冷毅力,拍下许多照片。最喜欢这张冰砖的色彩,它在阳光下蓝得清澈透亮,纯净得没有丝毫杂质。

中央大街里卖俄罗斯商品的商店比比皆是,塔道斯食品是其中之一。各种巧克力的包装煞是可爱好看。
当然,马迭尔冰棍是去中央大街必须要品尝的,即使橱窗前排了长长的队伍。

四点半已经是夜幕低垂,我们离开中央大街去打卡网红店“久里”。
到“久里”时才刚过五点,已经有零星几桌喝得聊得正酣。知道这家因自酿啤酒走红,酒按杯售卖。于是和老公索性来了9杯,黑啤白啤黄啤各3杯。当然,我的主要任务是吃菜唠嗑,一杯啤酒足矣。
从六点开始,“久里”已经座无虚席,舒适的音乐旋律让人放松。
东北人果然喝酒豪气,邻桌的五位好友聚会一个小时就已经酒过三“台”,所谓台就是搁置在桌面上放满酒杯的架子,目测他们的一台是20杯。



蔬菜在哈尔滨应该算是奢侈品吧,对于爱吃“草”的我来说,维生素是必须要补充的。可惜牛排一会儿功夫就凉了,失去了本来的美味。烤土豆倒是非常好吃,外焦内嫩也热和细软,几乎可以媲美在香格里拉吃的火炉烤土豆呢。

第三天24日是周一,我们约了车早早出门处理事情。幸好去之前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和指点迷津,所以办理流程甚是顺利。
在冰城短暂停留的几天里,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热情好客、耿直喜乐的,比如只穿着单薄制服却站在积雪街道旁等待我们上车的美女司机、酒店里每一个不厌其烦的工作人员、邮局里一丝不苟的青年小伙儿……特别是后来投缘合作的王女士。


晚上和老公去冰雪大世界,看满目的冰雪奇缘,度过了我们的第一个冰冻平安夜。

第四天圣诞节,我们于下午飞回各自工作的城市。我们在机场作别,此时阳光正好,在大雪纷飞的季节,心里满是暖意和美好!

每次遇到困难,总是得到身边亲人及朋友的无限帮助。这次更是,好感动的意外之旅。
恰逢年末,祝来年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