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途同归,以唤人性
肇庆 陈芳玲
任务一
梳理:他人对阿Q和翠翠态度的关键词或短语,并批注自己的理解,梳理思维导图(课前学习任务)
整合:一个字(词,句子)概括阿Q和翠翠面临的人际关系处境,并说明理由。
任务二
1.鉴赏批注:面对这样的人际关系处境,阿Q和翠翠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说说你体味到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
分享示例:在未庄/茶峒,面对人,(谁做了什么),阿Q/翠翠的表现:———(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让我们看到了阿Q/翠翠———的内心世界
批注,书写,4人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分享
君子动口不动手,懦弱胆怯
赵太爷 “蒙”荣幸感 趋炎附势,攀附权贵
……懦弱,自欺欺人
抽紧,等,送上 ——奴性,懦弱
骂 打 怒视 ——欺软怕硬
小尼姑 ——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摩着尼姑的头皮,呆笑——猥琐,流氓无赖
呆笑,笑字出现了几次 5次。
十分 阿Q 得意地笑
九分 没亲自动手,冷漠 无情
哈哈哈
哈哈哈 出现了两次
越得意越冷漠,
翠翠:缺乏安全感
眺望
有心思,对爱情婚姻的憧憬向往
小组合作:贡献/倾听
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交流批注后的意见。
任务二
2.翠翠理想人性美好的代表,生活在纯粹淳朴的环境,为何结局还是不美好呢?
【链接阅读】
故事清新,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沈从文
温暖的作品,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汪曾祺
人性是美好的,可能是不完美的。
妈妈经历的爱情悲剧
联系整本书
亲情的缺失
链接阅读两段文本:
两次出现:薄薄的凄凉
作者的人物虽说全部良善,……悲哀的气质
任务三
以审丑写悲剧 批判民族文化的劣根性
以审美写悲剧 寻文化的根
唤起人性
落实单元学习任务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
上海黄浦区教育学院 杨勇
教研员新的使命担当
命题变化——教学变化——评价变化
实用类归结:论述类
修饰限制词语更加丰富
第8题和第9题。
答案唯一性减少,开放性增强
情景设置
学科设置情境
聚焦单元核心要求,落实到教学任务中去。
(内容丰富,看PPT。)
核心任务:理解精神胜利法
完成表格(8分钟)
与闲人
与闲人
与闲人
与王胡
与假洋鬼子
与小尼姑
学生分享阿Q的性格特点,口讷便骂,个子小的就打。
自欺欺人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说自己是“虫豸”,自轻自贱的人,心满意足
赢了钱被抢走了,觉得是自己的错,打了自己一巴掌,以为是自己打了别人,心理想象赢了别人。“忽忽不乐”,打了自己以后,假装是惩罚了别人,自虐暴力解决
欺负小尼姑 欺负弱小,捡软柿子捏
十分得意地笑
勋业得到赏识,反语
与王胡 以为自己能高于王胡,妄自尊大, 欺软怕硬
麻木健忘
被动挨打——主动出击
闲人 当地的恶势力
王胡等,他认为比他弱小的人
被侮辱者——侮辱者
任务三:鲁迅为何要塑造这样的阿Q形象?(从时代背景、人性、文化等角度进行探讨)
课例3
情境创设:心理咨询师接诊,完成诊断流程。
任务一 建立受诊者档案
任务二 分析生平事迹,评估心理问题(3分钟讨论)和阿Q谈话,了解生平事迹,分析性格特征,根据文本内容,判断心理问题,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心理、语言、动作 性格特征
闲人嘲讽癞疮疤
争做“畜牲”“虫豸”
参与赌钱被打
和王胡较量被打
讨论,填表,评价。
概括,精炼,修改表格内容。
学生答案:深入骨髓的奴性
打了5次,胜利了吗?
任务三:分析问题成因,探求治疗方法
人际关系 人物与阿Q 表现 世情 未庄世情
官与民 钱太爷,赵太爷
假洋鬼子
民与民 老头子
赌徒
课堂总结
精神胜利法变态的表现…………
作业:结合《孔乙己》和《祝福》写一篇短评,谈谈你对国民劣根性的理解(是什么,为什么,危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