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点减法,也是在经历过一些事情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减法?大部分时候的减法它不是主动去改变现状,是属于被动技能。是在遇到困境或者自省去发现自己过程中的被动改变。在被动的意识驱使我们从身心原有的认知和行动去微调到自我觉醒
朋友谈到在看我的《柒喜咖啡》系列的文章。以为我是在准备写短篇小说。最主要我表达的核心内容只有二个字“放下”
去看世间的种种在发生的事,相遇的人。它已经没有好坏善恶,也没有相互成就。都是各自的命数里会发生的,这个身份只是以“我”的形式出现,没有“我”,也有另一个“我”。有了这个基础观念,自然所写出来的文字它是不带情绪,是平稳的感知。所以面对舍和得的历史问题,会选择理解,放下来对应世间里众生所看到的不足。
大部分时间我们连自己是谁都还没有弄清楚,就投入的世间里,错以为自己的思想和成就都是自己阅历,坚持,勤劳的一种转换,可面对大众舆论,传统思想,道德标准形成的意识不是几十年才形成。或者说在中国人类历史上它是经过几千年验证的存在,在此基础展现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解。
“我”并不是唯一实践者。而这个“我”就有了面对“放下”觉悟的基础,来自人与人的影响,包括所见身边人的事,和逝去的先人们的观念的认知。形成的自然敬畏。也因为这种敬畏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约束。而通过减法的生活方式来让自己处于一个平衡。
前段时间阅读陈忠实老先生<白鹿原>。这本书是写实文学的天花板,陈忠实老先生把一个时代,从故事的主轴线到众生的习性描述,从宏观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拉到一个微观的时代缩影的近代文学作品,我从故事中的无常到惊艳到震撼后,通过平台访谈节目了解陈忠实老先生写过程和初衷,也感知到他对世间的善意,而这份善意来自他放下了所有的情绪用了两年的时间去翻阅论证他所看所理解,我想他心中持着人性敬畏和历史背景下的悲悯,在最艰苦的时候及身心理煎熬的环境下进行为期四年创作
不要迎合人间他人观念,做减法或者加法,这个人生都在你自己,包括面临的人生的选择。无论什么样的选择,都不是足够好,也没有足够坏。它存在的本质就是在世的责任。在奋斗精进的过程中见自己,也在放下世间苦海见自己。有些朋友说和我聊天,感觉我与世无争,甚至在谈话中感觉到压抑,也少了生活的上进。我会想起过往是怎样的自己。在形成认知里人生的路在这个过程里我见到了自己,选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在世与它共存。
回想昨天和老师谈一个问题,传统思想和新思想的如今,没有对错之分,以往吃苦耐劳和现在娇生惯养,一种是妥协世俗 ,一种是解放天性,无非就是古往今来,周而复始,历史总是循环,有迹可循,从未例外的不值得往下谈的话题。
有天看了刘慈欣先生《三体》第三本:死神永生。才发现人世间的一生还有什么好谈呢。如果说多少需要谈点的话,那也许来补足天道的一丝残缺,天道是什么?人间拼凑出来的历史。而人存一世要做什么呢?可以敬畏历史的,也可以肆无忌惮,嚣张跋扈,无论现在在过着什么都不要想着你是唯一,因为有同频同类的存在。
假如在困境,迷茫时,想预见自己人生大概,就从书籍的文字里和身边所见所闻的众生去观看,也能从其中拼凑起来的一生。恍然大悟在浩瀚的知识面前如一缕青烟,消散在空旷星海,无处可见。选择也是命数,不选择也是命数。在经历也是命数,不在经历也是命数,发生的是命数,不发生的也是命数。半点不由人,能够自己做主的就是“放下”好好活着,在漆黑未知里总有一线光来到眼前。而有光无光此时已经如常。
“放下” 放的是你自己所知生活的误解,一直保持积极向上。
------------------------------------
喜欢文字的自在
每个故事都在陈述对世间的认知。
欢迎细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