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0-21

2018-10-21

作者: 9bc600670843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20:41 被阅读93次

    怎么做培训经理?

    用友大学校长,写过一本书,《上接战略,下接绩效》(这本书微信读书上有,自己去找吧),最近在看,觉得很有意思。虽然很多理念,在如今的2018年来看,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成果或趋势了,但该书写于2012年左右,更能反映出作者的真知灼见。

    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培训

    首先,作者抛出了一个概念: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中心的培训模式或将破产,理由是我们生存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组织只有不断学习,持续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在快速转型的组织里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将会破产

    这点不太苟同,世界的确在快速的发展中,但我们的社会分工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招聘人员,以前在报纸上招人,后来在电脑招聘,最近在手机上招聘,其工作职能并没有本质的变化,有变化的是硬件工具(电脑、手机登)和软件工具(人力资源体系的支撑,如JD,任职资格,胜任力模型等)。换句话说,只要随着组织的变革,审视各岗位的职能是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中心的培训模式仍然将继续存在。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公司,只有简单的上岗培训,没有任何的体系,更别提胜任力模型了

    当前的现状是,很多企业培训部门,要么培训流于形式,如培训需求直接由业务部门上报,然后培训部组织培训,培训完,大家签个到,填个满意度问卷,培训就算是结束了;要么培训部直接去外面购买N多高大上的课程,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股脑组织管理层学习,到头来好像很热闹,但没有任何沉淀

    所以,一种比较好的做法是:

    • 知识(客观的,有标准,易衡量的):采用e-learning的方法进行培训
    • 其他的培训,则从业务、项目中来寻找,做到「从业务来,到业务去」
    • 管理层培训:以思维碰撞的场景式启发为主,如讨论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何做到上接战略呢?

    首先,先看一个问题,A公司是如何做培训计划的

    年终了,培训部和各业务部老大打电话沟通:「X总啊,我们培训要制定明年的培训计划了,模板我发给你助理了,你有时间看看,把你们明年的培训计划填一下咯,我这边好汇总后,准备课程和师资了」,然后X总转手把这任务交给别人去填了。这样的流程,能提供优质的培训??

    • 与业务计划一致:业务部门主管在做年计划时,有没有关于员工能力提升的相关计划?如果没有,恭喜你,可以上门和他喝茶了。和业务部门一起进行员工能力gap分析,从业务计划得到培训计划,这样肯定效果比上一种方法要好的多
    • 道理我都知道,就是怎么做呢?业务部门战略规划PPT中,应该会有一个大致的计划,OK,就是它了。通过对战略&计划的讨论,讨论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由于员工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应该提升哪些能力?哪些能力是可以通过培训来进行提升的?如果通过培训的话,采取什么方式来培训效果会比较好?我们现在有哪些课程,需要外购哪些课程?自有课程里哪些质量需要提升?外购课程有什么要求?等等等
    • 常见的三类企业培训:能力驱动,问题驱动,战略驱动
      • 能力驱动:假设组织的战略、战术、制度、流程都是OK的,问题是由于人的能力不足引起的,所以能力驱动主要针对普通员工进行培训
      • 问题驱动:假设组织的战略OK,但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培训的目标是解决业务问题。如果有解决方案的,则向基层传递;如果没有解决方案的,通过研讨后确定方案
      • 战略驱动:引导组织变革,重塑组织或企业文化
    • 先研究课程体系or直接开干?我一般倾向于直接开干,课程体系这东西说虚不虚,说实不实,需要花时间人力去研究,不如直接去找业务部门深入了解培训需求后,先弄个一两场高质量的培训再说。培训部的价值体现在帮助业务部门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关上门来编自己的组织架构课程体系这些自high的东西。

    作者非常推崇一种称为『行动学习』的方法进行非知识类课程的培训。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用

    如何提高培训效果?

    • 对象的筛选:高潜力,高忠诚度,高经验,高绩效,高传承能力的人群
    • 增加互动的环节,40%以上的时间要用于讨论
    • 强化课堂练习机制,不要等到课后让他们自己去练习,人家不是小学生!
    • 强化(或重复)重点内容,80%的问题可以由20%的套路来解决
    • 学员的运营,可以通过微信群,邮箱列表,BBS等来加强参培人员的链接,讨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如何应用培训的内容到实际工作中,或者征集优秀案例等
    如何下接绩效呢?

    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培养

    培训是针对某一个单独问题的,但培养依赖于机制。

    从员工的能力角度来看,能力可以分为岗位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从能力学习的角度来看,学习的途径包括工作中学习,社会关系中学习和课堂培训。其中课堂学习占比例较小,因此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员工在工作中持续提升。最主要的一个方法是为他们分配有挑战性的工作,使其快速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什么是挑战性的内容呢?

    1. 完成该任务需要能力和当事人才敢匹配度较高(对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根据其特征分配挑战性的任务)
    2. 虽然当事人暂时不具备所有能力,但具备发展这些能力的潜力(学习能力强,自我提升意愿强等)
    3. 对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如前期的培训,持续的师徒制,上级的绩效辅导,团队讨论,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等。只有持续的反馈,才能保证持续的成长。

    如何打造一门精品课程?

    用友是怎么做的?

    几个关键步骤:抛出问题,观看视频,引发讨论,分组呈现,讲师点评,学员演练,遇到核心技能需要学习掌握的当堂练习,及时反馈,从而降低对授课人员的要求。讲师只需要根据流程,时间留给学员讨论即可

    精品课程的定义:教学目标明确,有自主专属逻辑,有教学形式创新,并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示范课程

    精灵课程五要素: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逻辑和过程

    • 目标:通常来说,培训目标都是「掌握XXX,熟悉XXX,了解XXX」,但这种效果无法衡量。目标应该是:培训后学员应该有什么表现(表现性目标)。换句话说,如果一堂课程是用来介绍如何使用某个平台的,那培训目标不应该是「熟悉XXX平台的日常操作」,而是「在XXX平台上完成XX操作,XX操作及XX操作」,并提供当堂练习
    • 内容:紧贴业务特点,和业务直接相关。此外,区分知识、技能和态度,对不同类别的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 知识:讲授、归纳提炼、不断重复,以保证学员习得该知识;
      • 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孰能生巧的过程,所以需要提供足够长的时间让学员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强化技能。
      • 态度类的培养需要学员自己主观意愿上改变才能吸收,则适合使用场景、问题、案例、或游戏的方式来挑战现有理念,最后引发讨论,让学员主动反思。
    • 形式:需要设计有冲击力的交付形式,让员工自己思考,自己挑战固有理念,而不是枯燥的讲课。在设计时,需要设计一个接一个的梗,达到反转的效果。
    • 逻辑:这个太tmd难了。一种可取的方法是,广泛的阅读,把这个领域中的著作通读一遍,提炼不同作者的观点。或者简单一点的做法,按照现有业务的逻辑来开发
    • 过程:这个我之前不怎么注重过程,就是一直上课,反复演练,看了书后有很大的启发。用友使用五星教学法:聚焦问题、激活旧论、论证新知、验证新知、融汇贯通。宏观上,根据人的精力来设计,如下午2点左右,采取互动的方式进行强刺激、以及每隔一段时间让大家笑一下,动一下从而抓住大家的注意力。
    内容如何紧贴业务呢?
    1. 先进理念
    2. 最佳实践:找到优秀的业务骨干,深入到他们当中,把他们多年的经验和技能挖掘出来
    3. 要素提炼:抓典型业务场景,讨论最典型的业务矛盾,从真实的业务实践中抽取关键的成功要素,提取核心步骤和动作要点。这需要课程开发人员有较强的知识挖掘能力
    4. 文化渗透:每一堂课程渗透价值观及行为准则等
    课程开发的步骤
    • 确定对象和目标,将目标转换为「表现形目标」
    • 根据目标搜集需要的内容(海量阅读),分清态度、技能、知识(三者需要保证和目标贴切,和目标无关的删掉),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 对内容进行梳理,建构框架和逻辑大纲(首先就是对知识点进行分4~5类,当然,你自己看着办,分类完成后,就形成了以块为单元的内容了)
    • 对每一块的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还是那句话,知识:讲;技能:练;态度:场景 & 情境设计),最好能按照五星教学法来设计
    • 根据逻辑框架把内容串起来,不同块的内容,设计梗,无缝串起来
    • 试讲,调整顺序及不断改进

    什么是建构主义?

    这章有点意思,建构主义说白了就是通过场景、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让学员自主完成知识的吸纳。一堂课上的知识,想要100%传递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学员觉得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就接受,没用的知识,就排斥。建构主义把决定权丢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己来决定学习哪些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老师没办法控制学生成为什么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仪式和价值观。老师在课堂上能做的只是给学生信息、场景、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和场景进行意义构建,从而形成新的认知。

    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区别:认知主义把人当成被动的接受者,研究大脑机能的目的是往大脑里装东西;而建构主义认为大脑会根据已有的经验对信息再加工,构建出一个构图,经验因人而异,建构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在建构主义的课程中,老师就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员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是自己研究明白的,而不是老师告诉他的

    如何评价教学效果?

    每个人,只要开口了,就说明他思考了。那如何评价效果呢?可以采用分组PK的方法。A组汇报,B组评价,但无论是汇报还是培训,都要求采用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攻防。

    建构主义怎么玩呢?

    1. 用情境引导学员去建构
    2. 有构建主义指导课程的开发

    建构主义的书,在淘宝上就能搜到,就不多写了。

    追根溯源的书是这本,不过估计买不到了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38775/

    这里有一个超级长的书目:http://t.cn/EZVQ8fr,有兴趣的可以弄来看看

    五星教学法

    先说书:

    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http://item.jd.com/31493214565.html,《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60820/

    但是加涅的书,作者认为步骤过于繁琐,不好落地。戴维·梅里尔改进步骤,则简洁又容易推行,《首要教学原理》 http://item.jd.com/11159844180.html

    盛群力 《走进五星教学》http://e.jd.com/30022020.html

    这个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没接触过,虽然听过,但从来没有认真去研究过。

    哎,蹉跎啊,借这个机会列个计划,好好研究一下。

    五星教学法的五大原理

    1. 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是,才能够促进学习
    2. 当激活已有的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3. 当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4. 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5. 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五星教学法的五大步骤

    1. 聚焦问题(problem centered)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我们的绝大多数培训,都是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下面心不在焉地玩手机。WHY?这个内容和我有啥关系?看不到对我的帮助,我当然不愿听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推论(1)交代任务:明确学习后能够获得什么能力,我才会认真去听课(2)任务水准:如果课程中的内容,可以解决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我就更有动力了(3)问题序列: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2. 激活旧知(Activation)吸收新的知识之前,先激活旧的经验,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促进培训效果。这里也有几个推论(1)原有经验:引导学员使用旧的经验来回忆,联系,描述旧的知识,将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2)提供经验:提供作为新知识基础的相关经验(3)内容结构:使用新的知识结构
    3. 论证新知(Demonstration)重点在论证两个字,对于新知识,需要展示 & 论证,而不是单纯的讲解。大多数人人都是抗拒改变的,当接收到一种冲击自己固有经验的知识时,大部分人会产生焦虑,怀疑,进而拒绝发生改变,只有当这件事情成为潮流后,才不得不接纳。同样,在培训中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所以这个步骤就需要用新的知识来解释旧的知识体系,同时建立新旧体系之间的联系。同样有以下几个推论(1)匹配一致:提供概念的正例和反例,展示新体系中层层递进的逻辑(2)提供指导:使用不同的手段来呈现,以及对不同展示论证过程给与明确的比较(3)应用媒体
    4. 应用新知(Application)实践是检测学习效果的唯一准则,培训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掌握新的知识,重复重复再重复,最终固化为工作流程或工作习惯的一部分。同样有三个推论(1)一致练习:当学员应用新知识的效果和课程目标一致时,才能促进学习(2)渐次放手:当学习者在解决问题时得到恰当的反馈和指导,包括错误核查与纠正并逐渐减少指导时,才能促进学习(3)变式问题:当学习者解决一组不同的变式问题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5. 融汇贯通(Integration)当学习者能够将新知识融会贯通到日常的生活中的时候,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达到这个境界后,遇到问题会不自主地使用新知识框架来处理问题。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在刻意地使用某种知识框架来处理问题,反而说明他是新手。三个推论:(1)实际表现:当学员有机会展示其所学的知识技能时,才能促进学习(2)反思完善:当学员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质疑、反思和辨析时,才能促进学习(3)创造革新:当学员能够运用所学进行创造发明和探索新事物时,才能促进学习。

    五星教学法的科学性在哪里呢

    • 首先,提供学员一个参与培训的理由。面向任务/问题的学习,会给学员一个场景,这个场景中会反映出某种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学员所关心的,从而达到吸引学员的目的
    • 其次,学员兴趣被激发了,但对新知识会有一定的担心,难不难?我学得会不?激活旧知就是引导学员把脑海中和新知有关的旧知,从长期记忆中提取出来,成为工作记忆,准备消化新知。
    • 就像一个人不会既拥护市场经济又拥护计划经济一样,新知不能和旧知严重冲突,如果严重冲突的话,那是重塑价值观。同样,在课程的内容,要通过使用旧知来论证或者解释新知,说明新知不过是旧知的归纳、延伸、补充等,这样才不会受到学员的抵触。即使有颠覆性的内容(比如法律法规的变化),也需要从旧知讲起,旧知有什么问题,所以衍生出了新知等等等
    • 理解了新知,需要证明新知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所以需要使用新知的框架来套一些实际问题,初次使用框架,肯定有诸多的问题,那么,需要导师的介入,来指导学员如何正确使用新知来解决问题
    • 最后,如果新知的确很给力,学员会受到鼓舞,甚至会自发地将新知应用在其他领域中,扩展新知的应用范围

    五星教学法意味着,不管从PPT的开发,授课过程的场控,还是后续的辅导及反馈,都要按照上述的要求来做。这样的问题就是,你会发现很多认为不错的PPT,都要推到重做......

    行动学习

    再贴一遍上面的参考资料

    还提到了一本书:《世界咖啡》:http://t.cn/EZVnbZ4

    这一部分没有过多的讨论「行动学习法」本身,而是更多地描写使用这套方法在用友的培训中是多么高效多么出彩,感觉本章的诚意稍显不足。

    行动学习的五个步骤

    • 澄清问题:问题是现状和预期结果之间的距离。澄清问题有三个原则:聚焦(问题是客观存在,还是只在某个特定条件下存在的)、标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可以接受) & 范围(问题的领域、涉及哪些部门、有哪些流程和制度、前提假设等)。澄清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确定讨论的焦点,范围和标准。
    • 分析问题:第一阶段,让所有与会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所有的意见,不考虑可行性,只收集;第二阶段,鼓励参与者在所有人分享的启发下,对所讨论问题进行补充,延伸,质疑,反思,连接,分析
    • 归纳排序:第二步中收集了大量的观点,这一步进行归纳,不超过7类,每一类不超过7条。(可以参考《第五项修炼》中介绍的系统思考图式,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果图。归纳不是所有的观点都拿过来,而是要根据观点的价值和实施的代价进行分类,价值高且实施成本低的,列入第一优先级。
    • 形成方案:在第三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决策,小组成员将本小组归纳形成的方案对发起人进行汇报,并解答发起人的问题,类似于论文答辩,呵呵
    • 行动计划:形成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推动计划

    用友的讲师培养机制

    用友大学三板斧:绩效考核、师资交流、课程评审

    • 绩效考核:讲课数量、课程开发、重点工作分担(每个人都要分担一些部门级的重点工作任务)、员工发展指标等
    • 师资交流会:讲师自身学习及授课技巧交流的内部学习会议(每月一次)。首先是讲师分享,包括外部学习成果或读书体会分享等;然后是播放讲师授课视频,其余讲师点评;然后是就某个主题进行行动学习,比如某个现实的问题
    • 课程评审会:对每个人负责开发的课程进行评审,每个人轮流汇报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情况。从用友来看,讨论的最多的是,课程设计是不是构建主义的,教学过程是不是五星的

    专职讲师和业务线互相打通,业务线精英可以进入用友大学,用友大学专职讲师也能够回到业务线

    让管理者当大学的兼职讲师

    再后面几章更多的用友大学发展的回顾,愿景,历史等,看着没啥兴趣,一扫而过,就不写了。

    本文到此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di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