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期的灵魂: 看到自己的阴影面=>觉察的信号=>观察、感受
婴儿期的灵魂:看到自己的阴影面=>转移注意力、逃避/对抗=>金钱、性、权力、吸毒.../纠正
从作者的案例中,有如下收获:
1. 感受和反应是一一对应的,这一对对的感受-反应就是我们的习惯性反应,也叫模式,或者小我。这个案例清楚细微地揭示出内在的一个个模式。我们写觉察日记也可以这样细微地分辨出我们的模式。
2.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总能带着意识,在面对感受时就可以选择不同的反应,而不再被习惯反应控制
3. 成长初期的灵魂如果无法做到带着意识(或者说“觉知”),可以在事情过后复盘,参考这个案例,从事实出发,分别找出各自的感受和反应,从而清晰地看到各自的模式。当一次次经历冲突,“感受-反应”模式一次次被看到,我们就能从后知后觉逐步走向先知先觉。
4. 这个事实也让我想起从孙瑞雪教育父母课堂学到的,解决孩子的冲突时,陪伴情绪之后,要让双方阐诉事实,“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是基于这个事实的。“以事实为依据,去看一个人到底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
5. 作者列举了一些阴影面:爱说谎、好夸口、傲慢、自大、自满、喜欢不劳而获、爱骗人、贪得无厌、吝啬、残酷、麻木、爱慕虚荣、自以为是、冷酷、残忍、报复心强、充满敌意......这些阴影面可以作为未来觉察自己的一个参考。
6.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诚实反馈自己感受的伙伴非常重要。
作者的案例很真实,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事件,晚归却没有及时打电话,面对指责,我同样感受到了被冒犯和尴尬,于是找尽借口为自己辩护、开脱。虽然我的内心是知道自己撒谎而惭愧,但是我却没有和作者一样有意识地面对自己的阴影面,相反,我用更强烈的愤怒为自己辩护,并且牵扯出陈年旧事,转移话题,用指责对方来转移自己的问题。这样的结果,使得冲突升级,一件小事变成了剧烈的争吵,接下来是很长时间的冷漠。冷漠,一方面是不想面对自己内心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为了更让自己相信一切都是对方的错。现在看来,这是很可笑的行为。其实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行为比欺骗自己容易得多,也更能让对方感受到真诚,更能收获对方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