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性的说法,大致有三种观点: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人性兼有善恶。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坚持性善,西方文化主张性恶,人性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相信谁呢?
****善与不善取于内心
image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性相近也 , 习相远也”。 而性善则是孟子学说的中心。也就是说,孔子只说性相近,而性本善的观点是由孟子提出的。
有的人问孟子:“有善良的本性,也有不善良的本性?”
孟子答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也,乃所谓善也。若夫不为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斯而已。”
也就是说,求人得人,求智得智,自然你追求怎样的人品就会显露出怎样的人品。
人从生下来就有同情的品质,看到身边的人遭遇了难事,也会感同身受,至于要不要帮忙、怎样帮忙就要看后天你的追求了。
不帮忙只剩下了嘲讽、讥笑、谩骂,也是存在的,毕竟谁也不能要求另外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扬雄所说的“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大体也是这个意思。
****自私自利会不会也是一种公正呢
image基督教《圣经》上说 , 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让他们在伊甸园里生活。
但是在诱惑的驱使下,他们违背了戒律,偷吃了禁果,犯了罪,惹恼了上帝,上帝于是将他们逐出了伊甸园。由于他们犯了罪,所以他们的子子孙孙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因此人生下来就要赎罪,这就是基督教的性恶论。
奥古斯丁认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于是道德的败坏侵入了他们的体内,并依次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裔,因而其后裔不能以自力来避免罪恶。只有上帝的恩宠才能使人有德;因为我们都继承了夏当的原罪,所以我们都理应承受永劫和惩罚。
这也就不难理解:
人虽然是自私自利的,但是理性的存在帮人类大大避免了因邪恶本性的错事,而理性人生来就有,只不过要通过甄别才能判断。
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是非对错由持称人掌控,是不偏不倚还是偏向一方,人都会因为本性将结果套上公正的外衣。
****人性到底是善是恶
image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求人性的本质,也留下了许多观点和看法,中西方在此问题上 的认识,既有相同、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和立场。
总的来讲,中国传统文化中性本善的观点应该占据了上风,而在西方,更多的人是持性本恶的人性观。
就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他的力作《湖上闲思录》中有一段比较客观公正的解读。
他认为:孟子提出“辞让之心人皆有之”作为性善论的根据;荀子则提出“争夺之心人皆有之”作为性恶论 的根据,其实辞让固善,争夺亦非恶。
争夺而过是恶,辞让而过亦不为善,两说各得其一偏。惟辞让属正面,争夺属反面,但没有反面,却亦不成为正面,因此反面并不就是恶,而有时正面也不便是善。
这番道理,《易经》里讲得较透彻。
《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一阴一阳便是一反一正,往复循环,继续不断便是善。从此在往复循环继续不息中便形成了性。
我们从后向前逆看上去,却像性是先天命定的,这不过是人类易犯的一种错误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