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红华
语文 | 分享与懂得什么是好的教育?如何让学生能够自主走向终身发展,自信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亲其师,信其道,言传身教。教师自身的形象、学习生活品质,无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开学第一课,我与七年级新生分享“假期,我的语文生活”,试想让学生在分享中懂得,语文学习的正道。
分享一:我和我的写作。
2017年10月30日开始,在《简书》上发表作品160余篇。被《散文》《原创文字集》《随笔散文》《美文集结地》《读书》《美食》《旅行》《文心声》等多个专题收录。
我告诉学生:这个假期,我读了8本书,在《简书》上发文18篇,近4万字。
学生“哇哇”了几声,一副茫然的表情。我走下讲台,走到学生身边,我想问,暑假,小鬼们的语文生活,是怎样的一幅作品。
分享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山,水,岛,走进自然,在天地之间,感受无与伦比的大美,并用文字记录,传递。《天目山中笔记》《千岛湖之恋》《最美台山岛,一夜无眠》,其实讲述的是自己“行万里路”的故事与感受,与日常有关。
“你们一定也跟着大人出去旅行过吧。有没有留下点什么呢?”学生各种表情,表达的是一种结果。
分享三:假期读书。
我告诉他们:阅读,让自己静下来,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丰富自己的内心,清扫心头的尘埃,填补人生诸多的空白。
“读万卷书”,也是中学时代最有意思的事情。
《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告诉我,对生活的思考,对自己的反思,可以提升了作为“人”的思想境界。
《当诗意与哲思完美结合》,培根笔记里,“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准。历史使人睿智,诗歌使人灵动,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端庄,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如此经典的对于“读书”的论述,读之思之怡然。
分享三:亲情的日常
我说,亲情是一本厚重的书,“孝顺”是其中重要的一页。我很乐意与他们分享我的感受。
《陪父亲体检》,在生命面前,老人都有脆弱的一面,而子女陪在身边,适度的安抚显得分外重要。
《清舍,那一份清寂的念想》,大学毕业,女儿有了自己喜爱的工作,自食其力,独立创业,即使是一餐饭的工夫,都显得局促。然而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陪着她,一起待的时间里,暗夜里,彼此都能感受到的亲情与温暖。
《七夕/你安顿日常,我带你远方》,夫妻间的日常,亦是一种修行。爱的表达何其简单,又那么小众,但爱是直白的,又是婉约的。只要彼此的心贴近了,你就能感受的到。
《小时候,我们讲规矩》,回想起了往事,记得作为农民的父母最初的教育,讲做人,讲规矩,懂得感恩。
我说,如果你也有印象深刻的事情与体会,你完全可以把它们写下来。
分享四:“吃客的世界”,舌尖上的味道。
《赤豆汤,甜酒酿》,回味小时候的馋嘴与简单的快活。
《生仙里的红烧石斑鱼》,桐庐美食小故事,家乡的味道。
《分水,那些勾得住魂的小吃》,四分之一的分水人读过这篇文章,因为他们的记忆里,他们的日常里,都绕不开小吃。
日常生活,是写作灵感的出发地。
分享五:美丽校园,你我的秘境。
我让学生读这些题目《最美毕中/柚子黄了》《春光里,奔跑的少年》《鸟鸣山更幽,此处有真意》《夏日,最是那一汪清泉》《独处,在安静中豁亮》《走在乡村教育的正道上》《乡村教育 有些话藏了很久》。
我让学生猜每一篇写了什么。
我说你们可以给老师点掌声吗?(此处有)为什么?
心中有,即有。
分享六:日常与自然,都与我有关。
我说,我们离不开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大自然,而这些,正是我们可以去体验感受的。比生活单调更可怕的是内心苍白,而读书可以帮助你丰盈。
我问他们有没有想对语文学习说点什么,关于习惯、兴趣;关乎丰盈的内心,诗意的生活。
我试着让学生懂得:
日常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坚持写作,记录日常的有趣与感动,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有助于自身的终身发展。
有意识、多角度观察,有自己的体验独特,表达自己的发现。
坚持读写,做生活的有心人。
至少我相信,开学第一课,有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