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这张电影海报时,以为这部电影同《人在囧途》系列一般,是喜剧片。看完电影后再去细细品味这张海报,忽然觉得多了几分戏谑。
可能这是他们曾经的美好,也可能是即将到来的美好。无论怎么看,都比一个还原残酷现实的海报,要更好。
它是现实,也是故事,一个好故事。
一、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吕受益:一个极为不争的人,不幸又不争。为了希望努力活着,为了希望选择离开。
病友们在格列宁公司门口围堵抗议时,他静坐在那吃盒饭。听医药代表宣讲假太空,他只翻了一个白眼。看到病友们向医药代表砸东西时,他也只是偷偷窃笑。
这样一个吕受益,非常中国。有情绪但绝不勇猛,心如明镜又不会拒绝妥协。他是蝼蚁一般的生命个体,生怕一不小心生命就会被扯断。始终蜷缩,不愿睁眼,一直保持并延续着一种病态的求生欲。
影片后期,他进入急病期,清创,痛不欲生。他的眼神有点不一样了, 第一次闪烁出了果敢的光芒,第一次做了一个坚决的决定,他决定离开。离开之前,他看了一眼熟睡的儿子和妻子。为了他们,他勇敢了一次又一次。 不拖累、离开,也是另一种勇敢,不是么。
他只想活着,他有什么错。
二、我不想死,我想回家
黄毛,一个极为内敛的人,内敛而深情。
抢吕受益的药,不发一语。被程勇追着打,不发一语。被告知散伙,依旧不发一语。
他是白血病人里唯一一个自始至终没有带口罩的,也是唯一一个事事好勇斗狠不要命的。
和张教授打群架时,黄毛第一个冲上去把保安一脚踹倒。警察搜查店铺的时候,黄毛用凶狠的眼神瞪着警察。在夜场跟领班起冲突的时候,黄毛第一个握紧酒瓶准备砸场。
黄毛所有的反应,都干脆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在我看来,黄毛的利落不是因为无情,而是隐忍。他之所以总面无表情,不是因为他没想法,而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默默消化,唯一能出卖他的是那双不动声色的眼睛。
我还记得,在那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映射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旁伫立着的剪影,仿佛渡着一层金光。
我一直在想,从小就离家出走在社会上闯荡的黄毛,究竟曾经历过什么,才把他变成如今这种“恶狠狠冷冰冰充满挑衅,看着沉默寡言,却随时准备不要命”的样子呢?
载着药品穿越层层警车,鲜活的生命在上海的公路戛然而止。买好的回家的车票永远被压在玻璃下,同幼年那张幸福的全家福在一起,他还没来得及告诉我们答案。
他才二十岁,他有什么罪。
三、我要赚钱&药不要钱
长到耳背的头发,浮肿的脸颊,油腻的夹克衫,烟灰缸里积满烟屁股。过往是一笔烂账,看不见未来的路,身上却负担着老和小,像只蜗牛,动弹不了。每个城市的角落都有这样郁郁不得志的中年男人。
就是这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油腻男,做了一件特别不普通的事。
一开始,从印度走私低价仿制药品“格列宁”,卖给国内的白血病患者,大量赚取差价。对于程勇来说,只意味着两个字——商机。
前妻要带着儿子移民,父亲等着救命钱,除了铤而走险,他无路可走。
到后来,看到曾经朝昔相处的朋友因病自杀,他重操旧业。从我不是救世主,我要赚钱。到不计成本,低价走私药物,程勇变了。因为自己的朋友受过苦,所以不忍心见到同样患病的陌生人受苦,这种移情,正是人性中最伟大的地方。
我喜欢小人物的仗义,正因为他们没有退路,所以这股孤勇更撼动人心。
程勇在明知脚前无路的时候仍一次次帮病人买药,黄毛在跑过集装箱码头时那一抹坚定的眼神,曹警官拒绝领导时瘦削的孤独身影,假药贩子被抓后在审讯室里的沉默。电影里这些小人物的匹夫之勇,是普通人对命运的抗争,更是个人力量在规则下的夜莺之歌。
当厄运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弱者,都无法抵抗。可是,在荒芜的大海中,总是渴望看见几粒不羁的星光,想抓住虚无中的意义,想看到突然爆发的人性光辉,想等到诺亚方舟的出现。
哭了,笑了,成了,火了。一部电影所引发的思考是巨大的,所能够影响到的人群也是无法想象的,或许不经意间就影响了一个初入世事的少年。
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和惊喜,就像是多年以前看到《辛德勒的名单》一样。至今忘不了燃烧尸体之后漫天落下的灰尘,也忘不了黑白色调下的那个红衣小女孩,更不会忘记战争带来的灾难和伤害。
希望以后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进步,就像电影台词说的那样:“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