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所面对的群体大多和自己年龄相仿,我也是和大家一样也是在大学摸爬滚打的学生,学校各个社团组织招新已经接近尾声,大都进入了笔试面试阶段。大概新生刚来对这些各种各样的社团充满好奇,而又听说学生会更加锻炼人,所以讨论最多的也是这个话题。
这个话题也促使我重新对组织和社团的思考,包括个体和集体的关系。
一般社团更加偏重于个人兴趣爱好,一群有共同兴趣的学生团体。而学生会是可提升自己能力的部门。但是总体而言都是学习上课之余参与的课外互动。
我今年才读大二,现在就自己的经历,也采访过几位学长学姐,参考他们的经历,我来说一说自己浅薄的看法,尽可能客观的表达清楚,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大学再大,终究还是要学。
特意查了字典“大学”的书面含义,书上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那这里的“大”可不可以理解为“广博”之意呢?这个“大”来形容“学”这个字。
那换一种说法来解释“大学”这个名词:我们要广泛的学习,从各个方面,兼容并进,由内而外的成为更加优秀的青年人。
我有一个高中校友,是通过高中生物老师认识的,比我大一届,应该叫一声学姐。她在郑州读大学,学校的任何组织都没有参加,我问,不想锻炼一下自己吗?她说我大概了解啊!我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知道我该往哪里走,向往的是什么。
❤️
学姐高三毕业,独自去拉萨了,在民宿做起了志愿者。大家应该了解,与其说做志愿者不如说互利共赢了,无薪资去帮老板工作,老板管吃管住。更值得的是可以认识世界各地的人。
民宿一般来说居住的都是一些年轻背包客。他们内心一定坚信这世界的另一端有自己想看到的风景。而学姐也一样,在拉萨认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另一半。
她说她喜欢那样的生活,不太稳定,充满未知,但很兴奋。到学校开始上课之后,她依然没有停下过脚步。用相机记录走过的足迹放在了小红书上面,也注册了个人公众号开始更加有仪式感的生活。
优秀的人就算闭嘴不吭,也是会被人发现的。她的小红书做的旅行日志很快被很多人点赞收藏。尤其是那篇高中毕业,自己独自坐两天火车到一个人都不认识的陌生城市。
在大学 社团是个充满惊喜的负担于是学姐更忙了。忙的不亦乐乎,因为开始有商家找她合作了。
学姐厉害吗?我觉得很棒,尽管大学没有加入任何社团组织,但是有自己的想法。去旅行,不单单只是去看看风景,而是还有输出,有超强的行动力。我相信将来在自媒体在旅行这一方面肯定会有她的一席之地。
其实,就我们的一生来说,学校的几个社团真的决定不了你整个的人生走向,如果课余时间充足,而社团的内容和自己的爱好相似。那么课余多一个除了宿舍的归属地也并非坏事。因为你没有加入组织社团,那些课余时间也不见得你真的高效利用了起来。
到现在我一直都很崇拜那位学姐,与其说崇拜那位学姐,不如说崇拜有想法,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并且有足够强的行动力,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
我以前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件事你做的已经很熟练了,那你需要上一个台阶了,像做数学题一样,一种类型,一直重复做单调的原地踏步,不是巩固,而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
见过一些人,每天都忙的风风火火,周旋在喧嚣复杂人际赔笑中,好像把最初的自己给忘记了。
衡量自己的标准不是别人看自己在哪个位置,给予怎样的评价,而是自我反省问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
在大学 社团是个充满惊喜的负担接下来我想说说自己的经历。
大一刚开学参加了一个社团和两个校级组织,都通过了。但是最后经过三者的比较,包括课余时间是否充足,问清楚了自己的内心,我把社团退掉了。
大一时周围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是不知道喜欢什么,所以干脆什么都不做,简单的上上课,吃吃饭,玩个游戏,谈个恋爱,过着平静如常的生活。还有一种是不知道想做什么,于是什么都去做,都去尝试。就像去年的我,课余,除了自己安排去图书馆的时间外,两个组织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不喜欢闲着,于是像旋转的小陀螺一样,不停地忙碌。
当然不是说那种生活方式更好,哪种不好,只是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一样,像前面我的一个学姐,她也没有参加学校任何组织,但也一样过得很潇洒。
大一有段时间两个组织把我压得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在青年媒体中心新媒体技术部,想文案写微信,还有值班,另外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教部,每周带队去支教,其中的种种问题需要去解决。
那时候我告诉自己说,大二不要这样子了,一定要退出一个。
后来的确有遗憾,但也终于想明白,生活需要有侧重点和重点。
现在也越来越清楚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努力,注册了个人公众号,所在的组织需要我,我就尽我所能的去帮忙,不需要我,我就自己安静地忙自己的事情。
加入再牛的组织,不如让自己更厉害
现在的人们普遍会有一种错觉:加入一个大家都觉得很厉害的组织,说出去会觉得很自豪。好像自己也很厉害一样。真的是这样吗?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的答案令我印象非常深刻。问:大学学生会真的像网上传的那样阶级那么分明吗?
有一条回答是这样的:作为过来人,对于学生会,不要被廉价的成就感所麻痹。这个组织丰富的资源积累和官方扶持很容易给你带来水到渠成功名成就的错觉,而觥筹交错更加快速的强化了你自以为快人一步了解社会的自我麻痹。
在大学 社团是个充满惊喜的负担很多时候,用眼前的小成就故步自封,是很可怕的,我们才是大学生而已,还没有踏进真正的社会。
所以把握好分寸很重要,时刻保持清醒,把提升自己的能力视为己任,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更好的自己,一定在前面。
在大学证明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混社团组织从来都不是证明自己能力高低的途径,它只是锻炼自己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方式而已。
当数年后再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无论是曾当过学生会主席,听起来很厉害,或者只是一个偌大组织里的小成员,或者从来没有加入过社团,自己走出了另一条路。都希望遗憾不要有太多。
最后愿我们都有更加精彩的明天。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