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
打破束缚与解放人性

打破束缚与解放人性

作者: 鹏鹏Denny | 来源:发表于2017-04-23 10:21 被阅读100次

    打破束缚与解放人性

    前几天刚读完《谁动了我的奶酪》,那个是讲述人们该如何应对改变的故事,里面也表露了大部分人都是懒于改变的动物,人需要的除了机会,努力,选择,还有就是打破束缚。

    今天,一直在找论文的材料、思路、灵感,一时间都不知道写什么好。那就在李老师的推荐下到网上搜索了一下《道德经》,再链接到了道家哲学,我竟然惊奇地发现,我一直以来的生活信条竟然与道家哲学的解放人性的概念不谋而合。这让我自豪了几秒钟,然后就是开心,因为原来这个解放与奶酪是有关系的,那么我就找到了借题发挥的地方了,论文也就算是有着落了。

    引用: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基本上 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百度百科词条“道家哲学”

    人点解会被束缚,系人自己束缚左自己。思想放开D,就会知道边一类束缚应该接受,边一类应该拒绝。

    ——本人QQ签名(此处见笑了)

    这句签名是因为我见到了太多太多的不求甚解,盲目从众的人才写的,他们做事的时候根本不考虑自己的感觉,不理会自己是否喜欢如此做,甚至不理会自己的情况是否真的需要如此做。这时候他们会解释:“别人也是这样做啊!”但是对于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异同的人,说这句话不也只是一种不求甚解的从众行为吗?

    其实从众并没有问题,盲目从众就是问题所在了。显然上述那群人的判断没有经过思考,没有衡量过轻重。我觉得这样的人没有把思考用到该用的地方,这就是不求甚解,造物主给人思考的能力,为什么人不去善用?而越来越多的不求甚解,就会把自己困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大束缚里。《奶酪》里的哼哼到最后也没走出来。

    另外就是来自于社会道德的束缚,我觉得人应该在自己可以接受的道德原则下,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这就是自由,当然你的道德水准不可以比法律还要低。

    但是人并不应该被社会道德所直接束缚,这种束缚应该来自人性,来自人情,来自假定受害者的感同身受,来自换位思考别人的感受,这才是人文道德发达的表现,也是现代中国社会所缺的终极和谐。

    因为这种来自感情的束缚,可以让人很乐意地接受。

    以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前段时间我父亲患病住院,然而那几天的5.1假期我早已约好了一些旧同学出外旅游,虽然不去旅游会带来一些失望的,但是我最后也是选择了留下照顾父亲。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当然是留下来照顾父亲啊,这时候就该尽孝道。”这样的说法换句话来说就是一种威胁:“不留下来就是不孝!”这就是来自于社会道德的直接束缚。我并不是想与道德抗衡,但是这样的束缚确实会令人有一点点反感。

    而我很幸运地看到了另一样束缚,这就是感情的束缚,也是令我留下的最主要的束缚。从洛阳回来的当晚,因为咳嗽我姐夫同我去了同一间医院看病,因为回到佛山时已经10点,到医院的时候也接近11点了,所以我看完咳嗽去看我父亲的时候他的鼻鼾声告诉我他已经睡了。第二天再去看他,他在跟别人说我昨晚曾来看他的时候,他眼里面流露出来那种自豪告诉我,他现在需要我,这个情况下,我不可能、也没有理由、也不愿意去说:我要去旅游。

    所以我很满意地留下了,这是因为感情的束缚,或者这已经不是束缚了,而是令人自觉的一种责任。

    在这里,我觉得想清楚了这一点,思想上就比别人走得更远了一些。

    描述过几种束缚,接下来就要有所选择的去打破。

    在这里最主要需要打破的是人自己给自己的束缚,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一种,来自于不求甚解,不了解自己的束缚。对这样的束缚,我觉得最好的路就是那个道家的思想:“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

    根据我的理解,首先这句话第一层意思就是叫人重视人性,特别是要重视自己的人性,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自主性。(这里的人性是指一个人的追求、对事物的态度等等的性质,也就是世界观,其中有共性,也有每个人的个性)

    记得企业管理的第一节课,李老师就问我们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事情和时间是什么?当时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自己、睡觉和现在,而且说到了每个人会有自己不同的答案(这里第一个问题我的答案也是自己,但不只是我自己,因为我们身处社会就需要重视自己,同时尊重别人的自己,这样可以比较好地洗脱自私的倾向。此处离题,不再深究)。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自己,这足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而补充时说到每个人自己都有自己的答案,这又是自主思考的重要性的一个侧面证明。

    这个有趣的关系就有点像提倡民主多元化者会去尊重不同的声音(甚至是支持独裁,支持个人崇拜的声音)一样,因为如果不能包容对立思想的话,所谓的民主人士不是自打嘴巴吗?

    而单单重视自己是不够的,还需要真正了解自己。

    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种弊端,就是可以有从众举动,而这种从众举动是一种个性的泯灭,共性的发挥,它不需要你去思考怎么做,不需要你去思考是不是适合自己,因为往往从众举动的结果都是不会很适合自己,也不会很不适合自己,这是共性的一个反映。而有些人对于这样的效果就已经满足了,所以从众举动对于懒于思考,甘于沉没于社会中的人是很受欢迎的,因为惰性是人的本性,也是其中一种是共性。但是这也就是一种无形的束缚。

    真正了解自己,往往需要解放自己的人性中的个性一面,思量自己的需要。对于社会给我们带来的观念,认真考虑后才让其进入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一味地去接受。别再不求甚解了。所以,放弃一个理念需要理由,坚持一个理念更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

    一个人不用给自己最好的,但他最好能够给自己最适合的。

    而解放自己的人性,顾名思义就是让自己的人性有发挥的地方(包括共性与个性),具体做法就是重视自己的感受,体会自己的喜恶,发掘自己所喜欢的一套为人处世的世界观。当然,首先要求有不满足于平凡、从众的心态。

    这样就必须思考起来,思考一下自己是怎么样的,事情(束缚)是怎么样的,自己与事情(束缚)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在衡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感受,喜恶纳入到衡量因素当中。

    当人完全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就可以很自信地说:“我很了解我自己。”

    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他想要的,什么是他不喜欢的,那些他所不乐意接受,而且没任何理由继续存在的束缚,也就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而他所在乎,他所喜闻乐见的那些,则会顺着他的意志得到发展。

    检查一个人够不够解放人性,可以用接受力来衡量,一个人对于新事物、甚至社会不提倡的事物的接受能力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开放程度。

    《奶酪》里面唧唧就是一个解放成功者,然而我们为什么要等到被束缚之后才想到解放呢,为什么不在挑战来临前就抱着一种解放的心态去迎接挑战,迎接束缚呢?

    07机电2班何钧鹏

    2007334211

    2010-6-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破束缚与解放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ne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