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就像一个杯子,是一个容器,容纳很多东西,除了我们的五脏六腑、血液肌肉静脉以外,还会容纳我们的情绪。
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对这件事情的反应会产生一个结果。当我们遇到未知的事情,我们的反应产生的结果对于我们也是未知的。
当产生一个新的结果以后我们会得到结果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我们学会的东西。
当产生的结果不是我们预期的结果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想着下次要避免,下次希望能产生一个满意的结果。
因为对结果有一个希望,所以为了达到一个预期的结果我们的学习程序会产生很多结论和条件,例如,下次要怎么怎么样,如果这样就会怎么样,我这样了所以就怎么样了。
这些学习结论就是我们的学到的信念,深深相信了某一个结论。
当我们有一个预期结果的时候,同时当我们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结果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情绪,而每个事件都会绑定一个情绪,就是每出现一个新的结论的同时我们绑定了一个情绪。
为了不让自己体验这个感觉,我们就给自己定了很多定论。我不适合这样,我不应该那样。
但是事实是我们总是会让自己体验不好的感觉,因为这个世界是未知的,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总会体验各种感觉。
我们又不想体验坏的感觉,所以对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就特别的多。
每次遇到事情,当你预判到要体验不好的感觉的时候,你跟这个信念绑定的情绪就会出来。
因为你已经学会了这种感觉,也因为这个情绪本身就在你的体内而且跟这个信念已经绑定在了一起
所以一碰到这个信念就触发这种情绪。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杯子,可以容纳一些情绪。当这个情绪还没有很满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思考的,当情绪满了的时候,你就没有空间去处理你的思维的部分了,行动只能跟着情绪走。
当我们处于崩溃状态的时候就是你的这种情绪已经相当满了,要溢出来了,但是你又不想让他出来,你处理不了了,所以就会崩溃,或者你的情绪实在太满了,不自觉的大量涌出,跟你的电脑处理能力不足,你又给它很多事情处理,只好崩盘是一个道理。
为了让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去处理思维逻辑的部分,我们需要把情绪的部分倒出来一些。
这是为什么要释放的最根本的原因。
举个例子,我们最多情绪来自跟自己父母的,和亲密爱人的,就拿我们的不被爱这个信念来说,很多人都有不被爱的信念,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跟父母或爱人的事情,触发了这个信念的时候,我们就会深深的相信对方是不爱我的
如果我们不释放对父母的怨恨,这种感觉一直被我们压着,情绪在体内长期压抑是会被发酵的,而且每触发一次这种感觉都会加深一层,我们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怨恨在某个事件里面父母没有爱我们,但是没有去释放没有去反转,遇到第二次,看吧,他们就是不爱我,又这样,这个感觉就更深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很多很多次之后我们就定论了父母就是不爱我的,这个时候父母无论做什么你都不会在相信他们是爱你的了。当我们一次次证明了父母不爱我们以后,父母做什么都不会让我们相信他们爱我们了。当一个父母没有站在你的立场的事情发生时,你又证明了父母不爱你,你的情绪就出来了,情绪出来会有什么结果呢?
一种是控诉父母,你们多么多么不爱我,一种是压抑感觉,要听父母的但是我好痛苦,先压着,压不了的那天再开始控诉父母,或者压着,但是我好痛苦,好想死。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结果,因为情绪其实是不能被压抑的,迟早都会以各种形式出来的,所以,还不如找一种比较健康的方式在一开始就将情绪放出来,而不是压抑它。
如何释放
一是在情绪来的时候最好不要对着别人喷,这个比较伤人
找个独立的空间,把自己想表达的都表达了,把自己的怨恨怒都释放出来,这个主要靠表达,就是说出来,这个就需要练习觉知力,觉知力够强你就可以感觉到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已经喷了,那就接受这个结果,不要事后再去谴责自己,这是对自己的二次伤害,先接受结果,然后再去觉察处理这个事情
这是遇到事情的处理方式,因为我们本身就有很多信念,那么觉察不到怎么办,觉察不到的时候,本身还是有很多情绪的,所以定时的释放还是很有必要的,运动是一种比较健康的释放方式,但是需要足够的程度,不剧烈的运动基本没有释放的功效,越剧烈越是让你觉得精疲力尽的,释放效果越好。
还有一个就是有情绪要自然的流露出来,例如悲伤、难过、愤怒、失望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一有了就让它正常的出来,即使当时不好表达,事后也及时的处理了。如果压抑,长期情绪会发酵,就会把简单的正常的情绪变成仇恨、绝望等这些不健康的情绪。有人说哭完头疼,那是因为你在释放的时候没有完全释放,还是压抑了一部分,所以导致释放了一部分,一部分卡在身体了。
如果事后我就没感觉了,回家后把今天的这件事好好回想一遍,回到当时的情景中,情绪自然就出来了。
对于新伙伴个案是比较好的选择
对于新伙伴来说因为没有开启觉知力,所以自己释放只是宣泄,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最好是选择个案,让有经验的咨询师带领,做个比较深度的释放。
Jamie 分享于20180729 深圳龙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