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笨拙地用音乐哄孩子睡觉,也是有效果的。只是听说孩子一般是因为在音乐声中安宁所以睡着,观察我家儿子,却是因为紧张而专注,听力的专注,使得他全身能量都集中于此,其他动作停了下来,不再乱跑乱串,不再神经兴奋,能量耗完了,自然就睡着了,烂熟于心的曲目没有这个“哄睡”效果的。
渐渐地,烂熟的曲子多了,就开始哼各个曲子,那会儿子还没开口说话,也因此我们猜测他大概不是哑巴,同时他也开始研究他的新玩具——电钢,在我们看来,他只是随便当玩具玩,乱敲而已。但让我们意外的是,突然有一天,发现他熟悉了钢琴上几乎所有的常规的单个音(大概有三四个八度吧,包括所有的白键黑键),又突然有一天,儿子开始在钢琴上弹起他熟悉的曲子,大概从《两只老虎》开始,简单的曲子都能找到音并且能跟上音乐(他爹算是有点音乐天赋,但技能几乎是没有的,爸爸偶尔的陪伴对他应该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但他渐渐不满足于这些儿歌,自己在ipad上的apps《钢琴谱大全》上各种翻,印象中是从菊次郎的《summer》开始,那会儿在老家,身边只有电子琴,他想要跟上这首曲子的主旋律,在没有练就钢琴/电子琴技术和年龄限制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极其焦躁,最终自己发明了一个办法,只弹奏个别音(大概是一小节里固定位置的音或者是一句话里的某个音),断断续续,但还是完成了他的目标——和这首音乐在一起。
直至此时此刻,他和音乐之间是没有别人的,当然,看起来,他的眼中也是不打算主动放进别人(眼睛视力严重不好嘛,理由是不能拒绝的)。
突然有一天,不知道从什么渠道他有了和弦的概念,玩的花样就多了些,首先爸爸妈妈得配合他学会并熟练掌握《两只老虎》的12个调式(这事对他爹当然不难,对他娘我来说,难如登天啊,好在此刻小娃还算耐心地教会了我),好让他用12个最简单的135和弦来配合游戏,我们的积极配合似乎添加了他对和弦的兴趣。经过各种尝试,逐渐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和弦,这学到并“复述”出的能力确实惊呆了一群人,用这些不同的和弦和不同的曲目在一起——俗称“伴奏”。(我很“悲伤”地提一句:自从我不能配合他把其他曲目变幻出12个调式以后,他的音乐世界里就不再有我了:’<)
这时候儿子已经有三岁多了,他大部分时间还在自己的世界里,很难与其他人产生互动联结,但上幼儿园似乎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这件事也受到了圈内一些朋友的关注,偶然的一次音乐治疗大会上,朋友通知先生去参加,现场老师建议可以通过音乐的方式和其他人联结,但上海的音乐治疗发展得并不普遍,山东、北京、台湾倒是有,对我们也有些困难,朋友想到一个办法:他和他合作的一位音乐老师一起和我儿子工作,试图通过这个方式让他打开自己,但没能坚持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其他方式的介入,儿子的社会功能逐渐也开始发展了起来,至于他社会性发展慢几拍的特点,我们倒也不那么在乎了。
偶尔遇到一些学音乐的人,会有一些声音出现:“这样有天赋的孩子来到你家简直是最大的浪费”,“找个好的钢琴老师让孩子学啊”。我们诚惶诚恐,于是想认真给他找个老师,我和他爹倒是有个共识,不能为了考级,也不能为了学音乐,暂时也不打算让他练习钢琴技能(一方面年龄太小,另一方面对于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来说,只有当他主动要求训练时,坚持起来有意义也更容易些。据了解,要坚持一件无聊乏味的事,是需要目标和强烈动机的,尤其是初始阶段),只是让他体验到一些音乐元素且有人能和他一起玩,以此来增加一些乐趣,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开始,或许可以帮助他建立与其他人之间的信任。
筛选我们有限的资源,最终决定请原先的钢琴老师来家里,虽然儿子的配合度不算高,但不知不觉,他还是领悟到了一些更复杂些的和弦,因太复杂手指短小也不灵活,弹不出来,于是他去找一个低音来取代和弦的一部分,算是自创的独特的伴奏方式,老师将这个发现告知我们之后,我大为震动——我知道,儿子因为太想和音乐在一起,又受限于自身的技能,发展出了一个与他的先天也与我们无关的一项品质:他为了和音乐在一起,一退再退,最终让他领悟到了和弦的魅力——这是他自己发展出来的音乐能力。同时,还无意发展出来的性格部分——为了目标可以退而求其次,可以让步,这种宽容,我和他爹应该是没有的,就算是有,也不该在此时就有如此强有力的影响。我想,他的内心世界里,这种品质已经打上了烙印,以后会辐射到其他方面,也会辐射到与其他人的相处上,为此,我真的很感激音乐,也希望我和他爹能继续“放纵”他用他自己的方式与音乐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儿子并不是天天时时和音乐在一起,在我看来,他愿意的话,每天和钢琴玩耍也不会超过20分钟,有点类似于“高质量陪伴”的意思。再来,他和钢琴也是会闹别扭的,时常几天不理它,最长的一段时间,大概有大半年不去碰触钢琴,也不允许我和他爹去碰,这很有意思,我隐约记得那段时间之前有过他想用同一只手弹八度音,但做不到(手太短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闹起了别扭哈。谁也不能确定,他和音乐的缘分有多深,能相伴走多远,日子还长,我们都不急于做什么。即便将来因为什么原因而分道了,但对他来说这些深刻的体验也是任何其他东西都不能取代的。
提到儿子和音乐的缘分,不得不提一件事,去年下半年他有一场上吐下泻的大病(那会才3岁多),狂吐不止,腹泻不止,刚喝下去的水就吐出来、拉出来,水壶根本无法离手。在孩子看来,那样难受的感觉应该算是和死亡的体验有关了。那几天,《进击的巨人》中《自由之翼》那段双钢琴曲子一直陪着他,除了睡着之外的所有时间都在听这首曲子,我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这首曲子给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陪他度过了重要的时期,我和他爹太过惊诧这一点,甚至都忘了为他的病焦虑和担心了。
“发现孩子的天赋”,这是一个人人都会说的口号了,父母们也都在尽力做到最好。即便对成人来说,找到自己的天赋,与之在一起,也会有通畅舒适感,许多人在成年甚至退休后才得以与自己的天赋相遇,同样也谱写出不少佳话,老年办画展、开音乐会等等稀罕事儿也是层出不穷。但我想,尤其对孩子来说,这可能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意义,或许孩子们与自己天赋的联结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和自己的天赋在一起,会发展出什么来,是无法预测的,可能远超过“教育”,远超过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作为育儿参考,不过可以去体会这一点,也可以大家一起讨论。
——Ouisa,2018,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