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春节初八至初十时段,我在碎片化时间内读完了一本书名叫《哈佛气质课》,说起来这本书读完感觉可用一句通俗的网络语言概括-真可谓“大写的服”。为什么呢?全文充斥了满满的常见鸡汤调,平铺苍白的文字表达加上极度通俗化的语言,让我看完也不得不沉思感慨,那感觉真是赤裸裸讽刺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不过仔细想想,既然是碎片化时间,读这样的书也无可厚非,全当打发时间而已,这么一想心里便没了浪费时间的愧疚感。
前面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都好奇书里写了什么,想想还是有必要把全市的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唯恐自己有“无病呻吟”之嫌。全书共分成了六节内容,分别从沉稳,细心,胆识,大度,坦诚,担当六个方面讲哈佛关于气质培养的见解和策略。仔细一看,第一眼目测挺有道理的呀,道理虽小,但是字字在理。然后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就翻开了书读起来。作者先是用哈佛的教育和理念引起每一节的话题,比如以第一节为例,文中开头蓝色目录部分就写到:在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浓妆,更看不见闲散的身影,看到的只有求知的脚步和人们在知识和真理面前的谦卑。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即使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校园里也只不过有一个不起眼的停车位。而哈佛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100座图书馆,和从其中走出的一个个像图书馆一样有着丰富学识的人。哈佛或者哈佛人都不需要任何包装,但他们却有着不可悍动的强大。真正强大的人,其强大并非表现在外表,而是在内心,沉稳、谦卑、坚定的内在力量才是真正的强大。所以,做人做事一定要沉得住气,稳得住身心,扛得住打击——这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应具有的基本气质。
图片发自简书是的,没问题,整段话平铺直叙的语言,通俗易懂,简直简单明了表达思想主题,可谓是提纲挈领。然后作者每一节就分成六个方面开始阐述相关的论点和见解了,每个部分的标题也比较通俗直白,我还是拿第一节为例子吧,作者分别从“管住那张并不讨好的嘴”、“有情绪也别表现在外”、“困难和遭遇绝不说出来”、“发问前自己先思考”、“重要的事情不擅作决定”、“走路不慌张,讲话须淡定”这六个方面分开叙述。看起来还是比较有结构性。然而问题也就来了,作者写的前三个方面通篇都写了一个论点,那就是学会忍耐生活的不愉快和遭遇的苦难,少抱怨多做事这一个中心思想,然而作者把这一个中心思想赘述三方面,总共19页的篇幅,通篇都是陈词滥调和鸡汤论调,有趣的是作者可能觉得自己如果全都是教导式的论述恐令人不堪其扰,于是作者聪明的选用了很多比较经典的例子来说明。当然了,文章表达中,为了增强说服了以及让受众更好的理解,举例子是一个比较高效可取的必要表达手段。然而,真正的问题却是作者的例子其实和他要表达的见解大部分可谓毫不相干,有些甚至是毫不恰当,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更添全书败笔。
然而更引发我思考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样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鸡汤文竟然是当当的推荐书?难道是当当的品味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诚然,信息化时代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改善,也让我们拥有了更多可获取的学习资源,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被过度信息轰炸的我们如何去获取信息和自己想要的资源反而成了一个问题。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或许面对每天微信,微博等各类app的轰炸,已然信息疲劳。然后,各类商家便推出了猜你喜欢,为你推荐功能,将你从信息疲劳中“解救”出来。问题是你真的得到“救赎”,从中得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以我看到的这本《哈佛公开课》为例,当当推荐的这本书还真的没有达到我的预期。那么,原因在于什么地方呢?我认为信息化大时代,长期线上的猜你喜欢喝为你推荐功能是基于对大众分析得出来的均值水平,然而其中从个体角度讲,每个人的接受能力,爱好,阅读能力和习惯却千差万别,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你遇到的猜你喜欢并不一定是你真正喜欢或者你真正需要。
或许我们再深层次考虑一下,假如我们习惯了这种推荐模式的拿来主义思维,那会产生什么后果?细思极恐,结果是可怕的,随着时间推移,被动接受或许会抹杀我们主动出击去寻找我们需要的信息的能力。设想某一天,你看到的东西全是你喜欢的的或者推荐的,或许你便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逐渐限制在你的舒适区域,与大众同化,成为他们的一员,从而丧失你原有的创造性想法和独立行动力。当你和大部分人思维一样时,你或许就与那些很优秀的人的想法出现了断层,再根据马太效应,那些有想法有活力的人随着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思维和道路,他们变的越来越强,而固守自己一寸方圆的另一批人将变得越来越失去竞争力以及丧失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这个现象放大到社会,典型的就是阶层固化,以英国脱欧为例,阶层固化带来的精英和草根思维的巨大鸿沟导致了这场2016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因此,从个人成长角度讲,主动出击目的明确地去追求你需要的东西才是你保持生生不息不竭动力的唯一发展策略。
最后再回到这本书本身,全书虽然据上所述问题败笔很多,但里面的一些材料和名句我还是觉得有利用价值,因此我便把全书的这些材料和名句筛选出来收集到了读书笔记,也算是全书的意外之获。希望大家有一双“火眼金睛”,筛选自己需要和真实提高自己能力的书籍,做一个高效智慧的读书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