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浅谈幸福+阅读笔记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浅谈幸福+阅读笔记

作者: 秋秋来了吖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21:38 被阅读0次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浅谈幸福+阅读笔记

    《幸福的勇气》以一位年轻人与哲人对话的故事形式展现,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幸福的话题,并给出了可行性建议,是一本通俗易懂又具有实操性的心理实践书。它给我的认知,打开了非常多的窗户,从共同体感和课题分离,到自立和主动爱获得幸福,有了更广阔的视角。

    作者是阿德勒学派的大咖,因此作者的论点也是基于阿德勒学派。作者相信,幸福原本就存在,我们在生活的一切苦乐间游走,寻找接受幸福的勇气。这种艺术和技术可以培养,可以习得,像一切严谨的科学成果,读之让我们塑造自身的幸福观,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拥有幸福哲思,也因此获得来自精神的,历久弥新的安和快乐。

    哲人说: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并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处”的你自己。

    一切的烦恼和幸福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和幸福,我们无法脱离人际关系,所以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关系中共赢才是我想要的。在亲密关系中,家庭共赢,获得家庭的共同体感,创造两人的“我们”的幸福;在亲子关系中,我想要和孩子共赢,获得亲子的共同体感,收获“目送”的幸福;在工作关系中,我想要和工作伙伴共赢,获得工作的共同体感,维系健康的工作关系。为所有的关系都向着没有遗憾的“最佳分别”而努力。

    在人际关系中的亲子关系中,大部分人觉得自己生二胎的时候已经不是第一次做妈妈,是有经验的过来人了。曾经我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但是读了《幸福的勇气》,我从新的视角打破了这个逻辑。即便有了二胎,同样的1岁,老二又怎么可能是老大的复制粘贴,每个孩子性格都如此的不同,所以多子女家庭的每一段亲子关系对于父母和每一个孩子都仍是第一次。当我们遇到不同的育儿经历时,我们也获得了更多更新的挑战机会,同时也会遭遇到更多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选择倾听、尊重、了解、接纳。唯有这样才能有勇气和力量与他们一起进行幸福的延续。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言道,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不是看他享受了多少欢愉,而是看他承受了多少痛苦。因为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质都是肯定的。歌德在《亲和力》借米特勒之口讲到的:“如果一个人试图摆脱某种祸害,那他总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的;但如果一个人总想着得到比自己已经拥有的更好的东西,那他就是相当盲目的。”对于幸福的描述,不同的哲学家总是在自己庞大的精神领域里给出独特的定义和阐释,然而在面对欢愉与痛苦的人生观时,这些哲思却有着惊人的共同点。

    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漩涡淹没,从幸福的巅峰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咽,才会品出真正的醇香。

    幸福有时是那么简单,吃鱼吃肉打怪兽,或者是:推车带小孩去吃饭,进门上小陡坡时候,服务员帮拉了把推车,这样也会有幸福感……让我们好好的练习爱自己,用爱自己的勇气,使自己变得更幸福。

    本书金句

    1.人人都随时可以获得幸福,这并不是什么魔法,而是非常严肃的事实。你也好,其他什么人也好,都可以踏出幸福的第一步。但是,幸福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在幸福之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向前。

    2.幸福的第一步,就是人生最大的选择,即爱。

    3.没有尊重的地方无法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关系就不能顺利交流。

    4.我们随时都可以决定自我,可以选择新的自己。尽管如此,我们却很难改变自己,因为变化就意味着“死亡”。

    5.我们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过去。人人都是“我”这个故事的编纂者,为了证明“现在的我”的正统性,其过去往往会被随意改写。

    6.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事你可以自己决定”,告诉他,自己的人生和日常的行为一切都得由自己决定。并且,假如有做出决定时需要的材料,比如经验,那就提供给他们,这才是教育者应有的态度。

    主要内容

    一、不管过去如何,也不管别人怎样对你,重要的是,自己选择以后怎么做

    1.教育目标是帮助孩子自立

    教育不是“干涉”,而是“帮助”,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不可以妄加干涉。教育者的任务只是通过传授孩子“人格知识”,实现教育目标——帮助其自立。实现自立的入口是“尊重”,“教的一方”要尊重“被教的一方”,也就是说教育者要对孩子们心怀尊重。

    尊重意味着你在关心他人,在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这也是共同体的感觉。像怯懦和勇气会传染一样,尊重也会传染,它是一切人际关系的第一步,正如教育者用尊重孩子来教会孩子们尊重一样。

    2.无法改变其实是不想改变

    改变意味着要抛弃“过去的自己”,否定“过去的自己”,也就是让“过去的自己”死亡,然后重生,比起这种痛苦,维持现状显然要更容易一些。说因为过去如何,他人如何,自己才会变成现在这样的人,都是撒谎,在找借口。我们知道,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悲伤和挫折,有的人会当作“教训”,而有的人则当成不敢触摸的创伤。你认为自己不幸,就给自己的过去涂上了“不幸”的颜色;你认为自己幸福,就给自己的过去涂上了美好的颜色。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过去”,只有根据各种“现在”而被着色的各种各样的解释。

    二、不赏不罚不竞争,把与他人的合作放在第一位,是共同体运营的原则

    1.为什么不能批评?

    阿德勒把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分为五个阶段:称赞的要求、引起关注、权力的斗争、复仇、证明无能,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归属感”,也就是确保自己在共同体中的特别地位。

    这些问题行为本身已经包含了“被你批评”,也就是说,被斥责正是他们希望的事情。批评就像是未装上子弹的空膛枪,在学生看来,无论里面装的是不是子弹,你都是拿着枪在交流。这种成本低廉的交流手段,让孩子们在遭到斥责时,除了产生对暴力行为的恐惧,还会在无意中洞察到这个教育者很不成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老师总是批评学生,却一点效果也没有的原因。

    2.为什么不能表扬?

    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的评价,目的就是操纵。当人们一味地追求表扬时,共同体就会被以褒奖为目标的竞争原理所支配。竞争原理下,竞争对手就是敌人,孩子们慢慢会形成他人都是敌人的世界观——相互倾压。而在基于协作原理运营的共同体中,学生们会形成人人都是我的同伴的生活方式,大家和睦相处,共同成长。

    三、爱是自立,是成熟,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课题

    1.教育的目标是自立,教育者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自立

    教育的入口是尊重,尊重就是信赖,基于信赖的关系是交友。教育者与学生必须建立的是交友关系,而孩子最初学习交友的场所就是学校。不信赖孩子的父母会处处提醒孩子。但,他们的话再有道理,孩子也不愿听,反而是越有道理,越想排斥,根源是父母不信任自己。

    2.爱是一种决定

    如果下定决心从此建立真正的爱,对由两个人完成的课题,我们无论以哪种方式相遇,与任何人都有可能产生爱。那些一起走过的漫长岁月,回头看时,往往感觉是命运的安排,实则是由两人个人的努力慢慢构建起来的东西。所以,命运是靠自己的手创造出来的,我们是命运的主人——从牵起身边人的手开始。

    爱的关系中并非全是快乐,必须承担的责任很大,还会有辛苦和无法预料的苦难。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也要爱这个人,并一起走下去,这就是爱的勇气,也就是获得幸福的勇气。同时,我们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从自我中心性中解放出来,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实现自立,也有通过爱他人才能找到共同体的感觉。

    世界原本简单,是你的心让它变得复杂,从现在开始,做好自己的课题——坚持勇敢地去爱,这不仅是在选择自己的人生,也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纵然艰难,但我的人生要自己做主,因为只有爱才能见证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这才是活着的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的勇气》读后感~浅谈幸福+阅读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qn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