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431/e053a8292dd270cf.jpg)
我们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我们人生的厚度。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是特殊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感情丰富独一无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充满了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而我们常常用我们陈旧的知识来一刀切似的要求孩子们能够达到我们心目中统一的目标标准,这样的思想难道不矛盾不可笑吗?
今天晚上学习了北师大心理学博士曾琦教授主讲的《挑战惰性知识》。曾教授给我们讲解了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知识的讲解要有结构性和系统性,培养孩子们学习求知的态度、猜想和直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更要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迁移上,能够让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去自由运用知识,让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431/79f024f0f2cb25f9.jpg)
今晚上听了曾教授的课程,给我的教学思路打开了另外一扇门。因为从任教以来,刚开始时对课本的知识还保持着鲜活的理解和运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课本几乎一成不变,导致了现在的我思想堕化,让知识跟着我的思想也堕化起来了,我想这就是在我大脑里深深扎根的惰性知识。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比学生懂得多,这样讲就是对的,实际上就是拿着一点一成不变的知识来要求孩子们都能够学好。岂不知我们的孩子们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他们的思想跟着时代在飞速发展着变化着,我们却没有跟上他们的发展。
我想我们不仅一直用我们的惰性知识来教授我们的孩子们,而且我们的惰性思维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深刻反思的,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正好今天读到李镇西老师的《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他在文章中写到: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的错误。为了我们心爱的学生我们能偶用于剖析自己否定自己,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我想这些优秀教育者的思想都是融会贯通的,两位老师都想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会改变,改变自己对待知识对待学生的态度,不能够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特别是充满了现代气息感的孩子们,更需要我们去改变去适应。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431/0307e72976bb5630.jpg)
曾教授的讲座让我抬起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落后的教学思想了。原来我一直重视孩子基础知识的学习,认为只要把基础知识学会了一般学习就能够跟得上,但是我在教授孩子英语知识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分散碎片化地教学的。单词、短语、句子都是分开来教学,学生学习知识时是孤立的。这也导致我教学的单调性让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没有兴趣了,今晚上听了曾教授的讲座,我真的很惭愧,我们往往重视孩子在短期内的学习效果,强调接收能力,但是却忽略了知识吸收的过程性,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压迫”孩子们快速接收在他们大脑中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而不去考虑知识的系统性融会贯通地学习。这是多么可怜的一件事啊!在彼此的消磨中,我们不再相互喜欢彼此,甚至慢慢变得麻木不仁,思想上不再主动积极的去学习新知识,让惰性知识占据了我们教学的头脑,最终我们跟不上学生的发展了,这也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
曾教授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短板,指导我深刻认识了在教学中的错误,让我看到了在教育教学中更加广阔的天空,让我能够抬起头来认真反思了我自己的教学,让我看到了原来教学除了精细化,还应该要有系统性和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孩子大的格局,她给我们提出的建议让我更受益匪浅,让更优秀的人加入到课程设计中来,才能够准确把握该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并在课程中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求知、猜想、直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并且知识标书明了简单正确。这些建议都要求我们做老师要有大的格局,要用团队的力量去研究课程,用顺应这个时代快速发展的眼光和行动力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停步不前甚至一直沉浸在自以为是的小圈子里不出来,我们一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431/8aeee295e687860e.jpg)
所以闭门造车不如顺势而行,让我们借着互加计划的东风,快速成长起来,更好地为我们的孩子服务!
招贤镇大河东小学 张秀贵
曾经对于教育理论只是了解与学习,后来在教学实践也算是“摸爬滚打”但总是收效甚微,一直找不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今天听完曾老师的这节课,尤其是关于教授学科基本结构的看法,仿佛突然发现了突破口,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很多的反思!
首先,懂得基本原理有利于解整个学料,我觉的对于语文学习也同样适用。比如各个单元的导读,其实就一个个清晰的思维导图。其次,与人类记忆有关,细节的东西,放进结构良好的模式当中,否则很快就会忘记。高明的理论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我觉得这点特别适合语文品德等背诵多的地方,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让孩子自己整理知识清单,更能构建良好的记忆结构。另外,对基本原理和思想的理解,是实现练的迁移的主要途径。我觉的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就是可以迁移的,两者本就是“同根生”,放在同一个结构中讲解是不是更会卓有成效?跟曾老师一样挑战惰性知识,做勇敢的实践者,才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招贤镇中心小学 宋宜全
今天晚上的学习,使我知道系统性的归纳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布鲁纳的结构学说,让我明白,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网状结构和糸统,达到举一反三,逐类旁统。在复习时,运用这种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曾老师的讲解,让我想到高中生物课和化学课,老师们常常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效果不错。象一棵大树一样,知识点分布在树枝,糸统就是大树,这种思维导图,开象简洁,便于记忆。
招贤镇万基希望小学 于发刚
今晚我聆听了曾琦教授的精彩讲解,联想到布鲁纳的教育结构和迁移与我们的教学紧密相关,它将学到的知识通过观察,总结,归纳把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系统起来,然后能举一反三。这让我深知我们学的知识不能只靠背诵记忆,而是要掌握知识结构,将其内化而已。
招贤镇门家小学 尹晶
今晚上听了曾老师分享的“挑战惰性知识”,有一句话印象十分深刻,“学习不是为了记忆知识细节会表演,而是为了掌握结构能迁移”。想起现在教学中提倡的思维导图,简洁却又很有效的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帮助学生更简单的掌握学科的结构和具体知识。真的应该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曾老师还提到的教育心理学的巨人——布鲁纳。想起来当初学教育理论知识的时候读到布鲁纳的理论学说时只忙于快速的记忆和简单的理解,今晚听了曾老师的课,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打算买来著作认真研读。学无止境,有行动就有收获。
招贤镇中心小学 许全梅
今晚听了曾老师的分享,感受很深。虽然大学时学过一些教育学家的教育理论,但仅限于书本知识而已,并没有深入感知。听了曾老师的分享,觉得很实用。布鲁纳的教育结构理论在我们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得当,会让自己轻松很多。学会归纳总结,对知识的系统性的把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今天学习的内容应用的课堂中去,提升业务水平。
招贤镇大河东小学 段志鹏
今晚听了曾琦老师的《挑战惰性知识》,让我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原来,知识不一定会让人一定变得聪明,也有可能让人懒惰!普朗克与司机的故事,就让我们非常警醒,也让我醍醐灌顶,为什么有些同学对于定义已经熟悉了,可是在接触一道与这个知识有关的稍微变形的题目时,却做不对了!因为他根本没有理解定义,只是死记硬背,如同鹦鹉学舌一般,根本没有融汇贯通!就如心理学家说说的,纸上谈兵的知识,是无用的,没有形成结构的知识,更是惰性知识!而我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对于这一方面更是感触很深!所以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由注重题目的对错转向注重对于知识结构的建立,转向新旧知识的串联和迁移!这样以来,虽然看似要繁琐一些,但是取得的效果绝对会是事半功倍的!非常感谢曾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这节课,让我们学到了,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我们自己,也是受益匪浅!毕竟,我们身为老师,也是通过各种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学以致用,学无止境!
招贤镇门家小学: 周莉
今晚听了曾琦老师讲解的挑战惰性知识和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我受益匪浅。关于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作为教招考试的必考内容,之前只是死记硬背,并未深入了解。听了曾老师的讲解,才真正了解了布鲁纳的教育理论的内涵以及精髓。我们要注重知识的结构而不仅仅是细节,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做到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作为英语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一味得强调每个单词、每句话、每篇课文的含义并要求学生将其记忆,然而,我忽略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很多学生不能真正领会知识反而将其转变成惰性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多注重知识的结构,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并注重知识的迁移,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招贤镇土岭小学 温建宁
今晚听了曾老师的《挑战惰性知识》,我了解到,要想克服惰性,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心里要有克服懒惰的信念。如果自己都没有这种念头,何谈去克服,更不用说成功之类的。
2.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不能太松懈,也不能太紧,松懈起不到作用,太紧容易打击自信心。
3.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相互监督,人无完人,总有松懈的时候,这需要相互勉励,互相警醒。
继续努力吧,克服惰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