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迎着骄阳开启高中生活的第一日,我的心情无疑是复杂的。
我,要成为一名中职生了;我,应该高兴吗?
去“丧气”
迈入校门前,我搜索了一遍过往的记忆。过去三年中,我的同学曾多次提到过“中职生”这个名词。但每每提到这个名词时,他们的态度总是以鄙夷、不屑、嘲笑为多。似乎只要进入了职业学校读书,就是一件羞耻到不能再羞耻的事情,就是说明自己“无能力”“无志气”……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此刻面对自己即将成为中职生的事实,可谓是垂头丧气,实在高兴不起来。
可是,这种想法好像又是错误的。因为我刚迈入校门,就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气息。做例行防疫检查时,迎接我的不是机械的提问,而是老师同学们温和的笑容。夏末的阳光是那么毒辣,可是在这校门口的蓝棚下,在老师同学们笑脸相迎的友好态度中,一切不美好的感觉似乎都消散了。我不自觉地笑了起来,用敬辞回答着他们的问题。当确认我体温正常后,我们挥手告别,我步履轻快地向着教学楼走去……
这种被同学尊重的感觉,我已好久未体验过了。
想到这里,我心中的丧气脱了大半。再望向教学楼时,心中已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消“冷气”
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很快将我心中的冷气彻底驱散。
剥离了层层偏见后,我迅速适应了“中职生”这个新身份。而当我正式开始学习美术设计时,我才发现,在我眼前的是怎样一个未知的宝库。
不同于我以前的浅薄理解。今天的“美术”,已不单单是美术工作者们用画笔、刻刀、颜料在各种材料上摹刻而出的形象,而是更为复杂,更为包容,也更为接近生活的东西。互联网的出现与发达的工业生产改变了一切。曾经存在于画布、木版、墙壁之上的诸多形象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走进了千家万户。马克杯、遮阳伞、手提袋、打火器上对形形色色的卡通人物与千变万化的徽标图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无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正愈来愈喜爱这种新兴的、更为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美术形式。
可是,细看了这些文创产品的内容的我,却不免有些失望。今日大部分的文创产品,与其说是文创产品,倒不如说是宣传某一商务品牌的特殊载体。文创产品虽多,可真正富有深意、富有内涵者寥寥,至于真正宣传红色文化、革命人物的产品,那更是少之又少了。
新的美术形式所虽好,却少了有价值的内容,有价值的思想,有价值的文化。商业化的“冷气”压倒了一切。
我突然觉得,我有什么理由不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去驱散一点“冷气”,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腾出一点位置?
两年以后,这个想法被付诸实践。
那是高二的一节VI设计课。在课堂上,我一遍遍操作着鼠标,尝试着将自己亲手设计的“炬火”标志P到各种不同的产品上。枯燥的工作不免令人困乏。在机械的重复作业之余,我的脑中也开始胡思乱想一些别的东西。
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穿过密不透风的窗户,刺了我的脑中——同样都是做实物效果图,为什么不加点别的东西进去?比如一些红色文化的代表性元素?
看着显示屏上那束被高高举起的火炬,我恍然大悟。
我忙将页面退回前去,匆匆将品牌名中的“文化传播公司”修正为“红色文化传播会”,在介绍标志的灵感来源中,我用清晰的黑体标出了两段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铸“底气”
高超的技术水平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好标志的“底气”所在。而为了在标志中体现出这份“底气“,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重新修改的过程,并不容易。颜色的搭配、标志的风格、与实物产品的配适度……各种问题似河底无穷尽的泥沙,人只要往上踩一脚,就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在对待标志的问题上,我四处翻寻,上下求索,几次想要推翻原有的方案。我尝试了与各种风格结合的可能性,卡通的、版画风格的、线性的、几何状的……各路方案所虽林总总列了一大堆,却总不能令我满意。心烦意乱之际,那只孔武有力、高举火炬的黑手,再一次引起了我的注意。
显示屏上,单色的火炬显示出一种特殊的力量感。它简明、有力,让人想起少先队旗上那金黄的标志。代表着希望的火炬,无疑也是革命文化最好的代表。
一根手指在delete键上戳了一下,各种五彩斑斓的标志样稿随之消失。那只高擎火炬的黑手却仍在原处不变。那束火炬仿佛一直被举着,举着,映照着一条光明的道路……
此后的日子里,我常常看着这不束火炬,内心的复杂情感在一片静默中剧烈地涌动着。
而每一次静默后,我都会重新伏到桌案前,对标志的不足进行各种调整。修改、审查、再修改,直到满意……
明月高悬在夜空中。昏暗的灯光下,不时传出敲击鼠标的轻响……
培“朝气”
时至今日,我仍在完善着那只黑手与火炬。这束火炬已出现在了很多图片上,笔记本、门头、名片……我的鼠标不断晃动着,将这束火炬托曳到更多物品上。我有了新的目标——我要把这束火炬,变成对二十大的一次献礼。
我常常思考这束火炬的含义。我觉得,火炬即是要给人摆脱“冷气”,带来“朝气”。
百年前,鲁迅先生用它呼唤青年人“摆脱冷气,不断向上”;而今天,我们的党也正高举着民族复兴的火炬,领导着各族人民无畏地前进、勇敢地斗争,在火炬的前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繁荣图景,是共产主义“解放全世界”的高远理想,是亿万人民用汗水谱写出的恢宏壮阔的伟大史诗。
而作为一名中职生,我也应当举好自己的“火炬”,表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蓬勃朝气。
那么,我该怎么做呢?
我想,我的答案很短,用几句话就可以说完:
学好技能,用技能改变生活;坚定信仰,用信仰明确方向;永不言弃,同困难勇敢斗争。如此,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