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晚自习回家,孩子跟我说流鼻涕了,需要吃点感冒药,我还是沿用了以前的吃药理念—尽可能采用最小剂量消灭病菌,给他冲了一包感冒冲剂喝了。当时没认识到小剂量会延长感冒持续的时间,有可能影响孩子周四的期中考试。这不,周一下午儿子借班主任的手机跟我说“晚自习七点四十来接我,我可能坚持不到十点正常下晚自习了”的时候,我对自己拘于陈规、不能审时度势的处理方式非常的自责,劝儿子别硬挺着了,五点多就去学校接他回来好好休息休息。无奈,孩子估计有他自己的节奏,坚持要上完一节晚自习再说。
看到一米八五的小伙子淹头耷脑的样子,我心疼坏了,真是恨不得替他遭这个罪。下午那份深深的自责又浮上心头。我之所以自责不是怕影响他的期中考试,而是知道孩子对步入高三以后的每一次大考都很重视,怕他因为生病自我施压。我不想他承担额外的压力。妈妈就是如此奇怪的动物,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感觉只要他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神马分数、名校都不值一提了。病了就休息,做好每一个当下才能去应对不确定的明天。
从小打大,儿子除了学习上让我们口俩儿省心外,身体素质好,免去了我们很多劳苦奔波。偶尔的感冒发烧,我们只给他吃一点小药,主要任务就哄着他,让他灌水,一杯接一杯的喝水,到了他几分钟就不得不上一次厕所的时候,烧基本上也退了。这种方法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不知道,但是我潜意识里面就认为吃药对孩子不好,能不吃就不吃,至于打吊瓶那更是万万不能的。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孩子灌了一天的水,烧也没有退下来,我和老公急了,匆匆忙忙的抱着他去儿童医院。到了医院量完体温验完血,医生大笔一挥就开了一周的点滴,我不同意打吊针找大夫理论,大夫瞪圆了眼珠子对我说“你看看孩子烧成啥样了,这种情况再不打吊瓶,啥后果都可能发生!”我看着老公怀里的儿子,整个的大脸蛋子都是红的,眼睛半睁半闭的没有气力,可怜极了。到底打不打吊瓶,我纠结不已,最终跟老公商量还是保守点,先打个屁针退退烧,实在不行了再打吊瓶也不迟。因为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被逼着在病例上,医嘱后面签了“不同意打吊瓶”的声明(相信大夫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打完屁针我们在医院守着儿子,两个多小时后奇迹发生了,烧退了。听着大夫说“在晚上八点多的时候能够退烧,问题不大了”,我口俩心花怒放如亲临圣旨一般,抱着儿子屁颠屁颠的回家了。
我蓝瘦“发烧了需要多喝水”这是谁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即使知道了这样的常识能做到的人却并不多。我们打着“为他好的”幌子每次逼着孩子多喝水,他都能够在烧的软塌塌的时候极力配合,我真是很佩服儿子的这份坚持。因为当我发烧想通过喝水达到退烧的目的的时候,每次都是半途而废,一是无法忍受身体的不适感,只想尽快摆脱;二是水喝到一定程度,嗓子里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再喝确实难以下咽了。
想着这些,不仅又一次坚定儿子“一直是很懂事很坚强”的好孩子,不是太难受,今天他不会提早下晚自习的。我们建议他根据自己身体的恢复状况再决定能不能去学校,就像“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样,考试主要还是依赖于平时的积累,考前一天两天的影响不了大局。周二一早看着熟睡中的儿子我蹑手蹑脚的掩门上班去了。待到十点多请假回家,一推门看到大儿子已经坐在餐桌旁边做题边吃坚果呢。嗨,这孩子,真是让我除了心疼还是心疼,由他去吧。
召之即来呼之即去,不越权不干涉,我只要做好本职的后勤工作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