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陆续被朋友问及如何提高孩子的英文书籍阅读能力。每次都是零零散散地回答,今天,我想系统分享一些理念,供朋友们参考。
一、提高能力在于多多行动
在回答如何提高孩子的英文书籍阅读能力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项通用的能力是怎么提高的?
一项能力,无论是写字、跳舞,还是电脑打字,想要提高,就要反复练习,比如,小学生想把字写好,就要多写一写;我们刚学打字的时候,想要打字熟练,就要在键盘上多练一练。
总结起来,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提高一项能力,就要多进行一些与该能力相关的行动。因此,如果一个孩子想要提高自己英文书的阅读能力,就要多读英文书。
英文书读得多了,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就会提高,能读懂的英文书就越来越多,对内容的理解也会越来越透彻。
行动增加了,能力就会提高,能力提高了,相应的结果也会变好。整理起来是这样的:
反之,行动越少,能力越低,结果也越差:
小结:想要提高能力,行动是关键。要想提高孩子英文书籍的阅读能力,就要想办法促进孩子去行动,多读多看。
二、需求促进行动
现在我们知道了,如果想提高孩子英文书阅读能力,就需要孩子多读多看。
那么,如何增加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回答另一个问题:行为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只有把底层逻辑搞清楚了,才能针对不同孩子不同特点,找到有效的方法。
对于行为,心理学上是这样定义的:人类行为是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和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理解一下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我们的行为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为了适应环境,另一个是为了满足需要。比如,我们饿了吃东西,填饱肚子是需要,吃东西是由此产生的行为。再比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们需要持续学习,从而产生了学习这个行为。
身为人类,我们有很多很多需要,困了想睡觉,渴了想喝水,这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孤独的时候希望有人陪伴,伤心的时候希望有人拥抱,这是爱的需要。除了生理需要和爱的需要,我们还有被人尊重、得到认可、满足好奇心等需要。
以下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五大需要,我觉得涵盖比较全面,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回到英文阅读这件事上,如果我们希望增加孩子的读书行为,我们就要先弄明白孩子是出于什么目的读书?他读英文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哪些需求?因为只有找到需求,才有可能找到增加阅读行为的方法。
结论:行为源于需求,想要增加孩子的阅读频次,要先知道,当孩子翻开一本书的时候是在满足自己的哪些需要?
三、找到孩子的需要
现在我们明白了“行为是需求驱动的”这个逻辑,我把它画成图:
知道了这个逻辑之后,当我们看到不同的孩子拿着同一本书在阅读时,我们就会知道,相同的行为,驱动他的需要是不一样的。
在这里,我分享我家姐妹俩的读书故事,帮助更进一步理解这个概念。
我家姐姐从小很爱看书,三岁多的她,一个人能坐着看两个多小时。在幼儿园学了自然拼读之后,很自然地开启了英文书的自主阅读。她的阅读量很大,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在过完八岁生日没多久就把七本《哈利波特》的英文原著读完了。
而妹妹呢,从小对书的热情不像姐姐那么高,从她能够清楚地表达想法开始,她就宣称自己不爱看书。但是,在妹妹完成小学一年级的学业之后,情况发生了改变,她不再扬言不爱看书,相反,她对书的热情开始不断提升。
妹妹发生这个重大转变,主要有两点。我先讲第一点,第二点会在后面讲。
妹妹在小学一年级时,语文和英语两个科目的老师会要求孩子们每天都阅读打卡,每坚持一个月,老师就会给孩子们发奖励。最初,妹妹做不到每天都读书。当时的她,因为能完成必须要交的作业已经很不容易,我对她的阅读打卡也没有任何要求。
但妹妹很想得到老师的奖励,在几次都因没获得奖励倍感失落之后,她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她做到了每天都阅读。倘若哪一天忘记读了,即便已经熄灯躺下,也要爬起来把阅读打卡这个任务完成。在日复一日坚持了大半年之后,她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从姐妹俩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孩子最初读书的动机是不同的。
姐姐是出于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她想要多多了解自己所在的世界,而书籍恰好满足了她的这个需要。同时,姐姐喜欢每天有一段安静独处的时光,阅读恰好符合她安静的需要。
而妹妹呢,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环境,她所在的环境在奖励那些每天都阅读的孩子。另一方面,妹妹有得到外界认可的需要,为了获得认可和奖励,她愿意去读书。
观察孩子并看到他们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需要,来找到合适他们的激励方法。
比如姐姐,她好奇心比较强,是好奇心驱动着她翻开一本又一本书,我们就可以想尽办法满足她好奇的需要。记得姐姐刚学会读英文书籍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她只读科普类书籍,我就努力给她找这类书,比如《I Wonder Why》系列、《Magic Tree House Fact Tracker》系列、《National Geographic Kids》系列、DK出版社的科普读物等。
而妹妹喜欢获得认可、获得奖励,那么就表扬和奖励她的阅读行为,当然,是学校帮我完成了这个认可和奖励的过程。
想要找到孩子的需要,唯一的方法就是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打开孩子这个的那把“钥匙”就藏在孩子身上,前提是我们先要了解孩子这把“锁”,把孩子的需求摸清楚,然后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
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孩子都比较喜欢得到外界的认可,此时,可以用行为训练法帮助养成阅读的习惯,像我家妹妹每天阅读打卡就是属于这一类。而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行为训练法的效果会降低,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利用兴趣来培养能力。
结论:细心观察孩子,发现不同孩子不同的需求,寻找合适的激励方式,增强驱动力,驱使他们去翻开一本又一本英文书。
四、兴趣是最好的发动机
不过,通过外在的刺激,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比如阅读打卡这种方式,倘若孩子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一天也就读个一本两本,章节书的话,一天可能读个一章两章。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阅读量是很有限的。而且时间久了,外界激励会逐渐失效。我们一定要趁着外界激励对孩子还有用的时候,把读书行为变成自动自发的长期行为。
怎么把读书行为变成自动自发的长期行为呢?在此,我想分享妹妹发生重大转变的第二点因素,就是培养孩子对英文书的兴趣。
民国著名教育家杨卫玉先生在他的《读书与兴趣》一文里说到:兴趣是人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条件,所谓“努力”“向上”“进取”“奋斗”“勤勉”等等的美德,都需要兴趣做基础。据心理学家言,兴趣是一种情感作用,人们从事一种工作,虽耗精力而能感觉快乐与安慰,愿为而不怨为,这就叫作对于这件工作有兴趣。古人所谓“读书最乐”,又有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似玉”等,都是形容读书的乐趣,假如没有培养读书的兴趣,就领会不到这样的乐处,这是浅而易见的事实。
是的,没有兴趣做基础,读书是读不长久的,更谈不上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人性都是趋利避害,孩子也是一样,总是希望做那些令自己快乐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总是能够给人带来超级多的快乐体验,孩子们会乐此不疲。
在兴趣驱动下,需求已经不再重要,做某件事情的快乐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结论:长期的能力提高靠什么?靠兴趣。兴趣就像一台永久牌发动机,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内驱力,驱动着孩子们走得更远、更广。
五、培养孩子对英文书的兴趣
找到了孩子的需要,找到了合适的激励方法之后,剩下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个过程培养孩子对英文书的兴趣。
怎么做?
我的答案是:认真观察孩子的阅读兴趣,紧紧跟随孩子,做一个资源提供者,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我在上文提到过,我家姐姐刚学会读书的时候,只对与真实世界有关的读物感兴趣,我就跟随她的兴趣,找了很多书供她翻阅。
后来,因为读《Magic Tree House Fact Tracker》,她翻开了《Magic Tree House》系列的故事书,从此便开始对故事书感兴趣。但是故事书也分很多种,有魔幻类、科幻类、侦探类、幽默搞笑类等,我就用“试错法”来观察她对哪类故事感兴趣。
所谓试错法,是一种笨方法,就是买来各种各样类型的故事书放在家里,看她会拿起哪类书来读,读完之后有多喜欢?这样观察一段时间后,基本就能知道她的兴趣点,再源源不断地为她提供这一类书籍。
在我家妹妹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坚持每天读书时,我也开始观察她。通过观察她对每一本书的反应,我逐渐清楚她的阅读爱好,比如,搞笑无厘头的书总会让她哈哈大笑,轻松温馨的书总会让她倍感温暖,严肃的书籍则会让她觉得无聊。我就找有趣好玩的书籍供她阅读,比如轻松有趣的牛津阅读树系列、搞怪的Junie b. Jones、让人笑破肚皮的Captain Underpants等。
除了用“试错法”,我还会带姐妹俩去逛书店,让她们自己挑书,看到喜欢的书鼓励她们买下来。
当孩子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倘若读到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书,他很难不爱上书籍,英文书也是相同的道理。
结论:在孩子学习读英文书的过程中,抓住孩子们最初热情,多为他们提供感兴趣的书籍,最好是源源不断地供应,他们一定会爱上英文书!只要热爱,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
六、总结
为了方便全面理解,我把整个过程整理到一张图里:
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也请大家积极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本文的部分图片为网络无版权声明图片,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删除。文中的流程图由我自己所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