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管理时间管理自己读书
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用它来挖掘自己背后的更多潜能

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用它来挖掘自己背后的更多潜能

作者: 晨熙小太阳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19:11 被阅读13次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一直以来都是在各种文章介绍内看到,这回终于见到庐山真面目。

    不仅更系统的了解了时间统计法本身,破除了过往对这个方法的一些误解偏见,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到了在时间统计法背后,还有更多更深层次的东西是需要我们去挖掘的,比如对时间的理解和尊崇,对目标的坚定,思考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以及如何挖掘的更多潜能。

    对所有时间都同样珍视

    柳比歇夫尊重任何时候的时间。时间不会不够用——时间不管多少,总够用来做一件事。任何时间对他来说都是宝贝。

    他对具体时间的勇敢精神让人惊讶,他学会了如何同跳动着脉搏的、正想溜走的“现在”打交道。他不怕屈指可数的、日益减少着的余年。他小心翼翼延长时间,紧紧攥住它,剑灵做到不无故浪费时间,连点滴时间都不放过。

    “这一刻的时间和那一刻的时间是平等的,他们同样重要。举个例子,休息的时间,和学习或者创造的时间,他们是平等的,且同样重要。时间是进行创造的时间,认识事物的时间,享受生活乐趣的时间。他对时间安心崇敬。”而我们很常见的做法可能是,学习和创造的时间是重要的,我们争分夺秒,但是休息的时间不重要,我们在休息的时候不好好珍惜,也不去好好度过当下休息的时间。

    在看到了他尊重时间的态度后,我才更理解了,什么是活在当下。

    建立在远大目标基础上的时间统计法,用它来挖掘自己的更多潜能

    对于现在快节奏的我们来说,与其说可以学习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去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毋宁说,我们更需要学习柳比歇夫对时间和生活的态度,去真正的重视每一刻的时间,不是把时间当做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把时间当成每一分每一秒都需要去珍惜的好朋友,去活在当下。对自己的生活有所追求,有坚定的目标,并朝着它前进。只有在我们对生活有所追求,给自己提出了远大目标,珍惜时间,热爱时间,热爱生命的基础上,我们用此时间管理法,才会真正觉得掌控了时间,延长了生命,挖掘出自己的更多潜能。不然的话,很容易被时间管理法所限制,反而成为时间的囚徒,平白制造更多焦虑。

    “当我们在思考时间统计法的时候,我们应当也深思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我们适应时间统计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每个人能做的,比他所做的要多得多,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限度的一半,人的精神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封未动。”

    感动于“整理”本身的魅力

    整理是很有效的,整理和组织材料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享受。列出框架,列出事物可以存放的空间,把一切安排得紧紧有条,在这样的环境下,你的大脑可以有更多空间去考虑更有价值的事情,各类事物也会更加乐意且高效率的归类存放。在需要的时候,就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那样,你可以从脑海中找到对应的材料。同时,在做事情时,不用再去考虑此事届时该放在哪里,也不用再为乱糟糟的一切感到心烦。

    可以说,当你为你想要的一切都收拾整理好位置时,你想要的一切也会更轻松的到来。

    到底什么是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

    他会记录每天的时间都用在了哪儿,做了什么事情,并坚持做月度和年度总结。每日记录时间开销日记:日期+事件+花费时间。

    柳比歇夫把一天中有效工作时间列为10个小时,也就是说,除了工作外,一些休息、娱乐、交流等的时间他也会记录,但是不会记录那些每天都要做的日常事情的时间,比如说如果你每天必须往返40分钟,洗漱20分钟、睡觉8小时等事情就不再记录。只记录在这些有效工作时间内,时间的使用情况。

    他将工作划分成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工作,第一类工作指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看文艺作品等,不直接属于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第三类则是需要创造力的任务。每项活动占据的时间必须与其重要性相称。

    记录时间时,他会记录下每类工作下的具体做了那些项目,各个项目花了多久。但每天只会总结第一类工作的时间。同时,他不仅记录花某事用了什么时间,还记录在此时间内,这件事情完成了多少——记录时间段内的工作量/完成了多少事情。比如说,看完某本书籍,238页,6小时。

    做月度总结的时候,记录下第一类工作的时间多长,分别用于哪些项目?这个项目下又包括哪些事情?

    比如说,基本科研 59小时45分,分类昆虫学 20小时55分,附加工作 50小时25分,组织工作 5小时40分,合计 136小时45分

    “基本科研”包括什么内容,用在什么上了?

    分类工作——分类法的逻辑报告草稿 6小时55分

    杂事1小时

    校对达达派研究 30分

    生物学 12小时0分··· 等等合计6小时55分

    那生物学又用在什么上了?

    人类的进化 372页看完 16小时55分

    动物有没有思想 91页  2小时

    手稿 1小时30分···等等合计12小时55分

    可以看出,这个时间管理法并不是将什么时间都乱记录一通,而是从目的出发,先将自己的的目标和想做的事情大致分好类,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而为了完成这123类的事情,又需要做哪些abc的事情,再看做abc的事情,又需要做哪些更细节的事情。一环接着一环。每月总结时候是如此,每月做月度计划时也是如此。

    做月度计划时,会预先安排好下一个月要做的事情和时间,并安排好做某件事情具体需要多少小时。比如说9月的的计划,10天讲课,18天再某地,2天再路途上。接着是每一项工作要用多少多少小时,事无巨细。比如,写信24封——38小时等。做月度计划时也会根据分好的类别来细化。比如说第一类工作:备课,生态学,昆虫学及其他科研工作等。

    做月度总结时再来看每一项工作花了多少时间,完成了多少事情,每一大类工作又总共花了多少时间,完成事情的程度是多少。来和计划相比,看完成情况怎么样。比如说第一类工作完成564.5,原计划570,赤字为5.5,相差1%。

    年度总结时,把所有事情仍然会收集到一起,加以计算,分门别类。清楚的显示出时间的用途,了解自己在一年中能做成多少事情。比如娱乐-65次,附带一张清单,65次娱乐分别干什么了,多少次电影,多少次展览等。1966年,第一类工作共计1906小时,原计划为1900小时,与1965年相比,增加27小时。平均每日5.22小时,及5小时13分。

    值得提到的是,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并不仅仅单纯是为了记录时间用,其背后更深的目的,是他有着坚定的目标,他把时间当成金钱,从收入和支出两条渠道进行统计,最后计算出自己向目标前进了多少。除了时间统计法,他还按照自己的身体特点拟定了几条原则,比如不接受紧急的任务,累了就去休息,每天睡10个小时等。

    珍惜时间真的就是珍惜生命

    书籍看到最后,如果说我前期是被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所打动,觉得切实可行。看到后来,则是越来越被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态度和尊崇,对生命的热爱,对目标的坚定所打动。

    我们的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时间就是生命,记录好时间,就是记录生命。安排好时间,好好度过时间,就是好好与生命相处。抓住时间,也就是抓住生命。

    “通过这样的统计法,柳比歇夫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的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而他的一生也证明了,连续系统的使用时间管理法,可以帮助个人把一切才能集中于一个目标身上,取得超越天才的成就。他通过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做了研究和实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找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又充分发挥所有潜能。时间统计法为他创造了高度理智和健康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用它来挖掘自己背后的更多潜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ga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