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给我们健全人的感觉往往是漆黑一片看不到希望、宅在家里暗无天日、偶然拿着盲杖龋龋独行,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开一家盲人按摩店,在每日的操劳中养活自己。
但是陈燕,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她创造了许多盲人第一的奇迹: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中国盲人中第一个写自传的,第一个会骑独轮车、游泳、骑自行车、开卡丁车、滑旱冰、练跆拳道的盲人等等。她也是去年CCTV-1《挑战不可能》感动人物、声呐人。
在她的新书《听见》里,她告诉我们:看不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一颗追求光明的心。光明不是来自眼睛,而是来自梦想和明亮的心。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每天都喝惯了鸡汤,主动寻求鸡血,而我认为,比鸡汤更励志的永远是倔强而永不言败的人生,如果你觉得自己平凡、卑微,那是因为你从未像陈燕那样全力以赴,去挑战生命的不可能!
陈燕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与坎坷,却始终葆有一颗光明朗朗的心。她对生活的苦难从不自怨自艾,从不怨天尤人,而是用心征服磨难,用心超越自我。海伦·凯勒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陈燕不需要这三天光明,她已经生活在心的无限光明中。
这样一份澄明的心,这样独特的生存技能,自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可以说,没有姥姥从小的训练和教育,也就没有现在的陈燕。
“真实故事计划”第二期的《尾随我18年的姥姥》,便是给我们娓娓讲述了陈燕和姥姥的故事。由于先天失明,陈燕被父母抛弃,姥姥把陈燕抱回家的那一刻,心中就有沉重的责任感,她不能像普通姥姥一样,只是疼她宠她就可以,她最大的愿望是让这个看不见的孩子能够自食其力。姥姥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陪着陈燕,未来的路她必须一个人去走,或者等陈燕跟正常孩子一样可以照料自己的生活了,或许她的父母就不再嫌弃她,让她回到他们身边。
就是这样朴素而深沉的愿望,让陈燕的姥姥咬牙对陈燕展开严苛而近乎不近人情的训练。她让她一个人过马路、坐公交,一个人去完成所有事情,她让她从小学音乐、学会熟练地穿针引线、鼓励她画画,训练她根据声音定位和发现障碍物……正是这种看似残酷的爱,让陈燕长大后能靠自己的能力生存生活,独当一面,成为了一个比健全人还健全的人。
小时候,陈燕也曾对姥姥的做法不解甚至怨恨,但是直到姥姥去世说出真相,陈燕才知道,原来18年来,所有她独自出行的身后,都有姥姥注视的背影。这让陈燕恍然大悟,每当陈燕迷失方向的时候,摔倒的时候,找不到回家的路的时候,在路上大哭的时候,姥姥为什么像有千里眼和飞毛腿那样,及时出现。
假如,陈燕的姥姥只是觉得陈燕可怜,竭尽所能地照顾她,一切都为她包办,让她十八年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怀抱里,那么,当姥姥离去的那一天,陈燕又该如何度过漫漫余生?世界上,有一种爱就叫残酷,姥姥给予陈燕的爱,多么睿智多么理性,她宁可让陈燕怨恨,也要给她一对飞翔的翅膀。
姥姥的教育不仅训练了陈燕对声音的敏感,让她拥有以声辨物的本领,更重要的是教会她乐观坚强地面对这个世界。她对于自己双目失明这个事实没有悲观消沉、抱怨世界的不公,而是带着感恩的心说过:“我读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被深深打动了。海伦·凯勒既失聪又失明,而我只是失明,那么我就应该做得更好”。而关于画画的梦想,陈燕并没有轻言放弃,她说“姥姥告诉我,想画就画,只要努力了,就肯定有果实,虽然这果实会有大有小。”
陈燕的故事给了我们这些健全人很多的心灵震撼,她说,“我也不理解,身边的一些健全人朋友,常常会吐槽生活的不如意。”每次听到这些声音,陈燕都会长久地站在家中的窗前,“我面对的方向有远山,可我看不见。我只能想象,山到底是什么样,日出是什么样,整天陪着我的珍妮又是什么样?我是多么渴望‘看见’,为什么有人眼前那么丰富,却还要抱怨呢?”
姥姥的教育成就了豁达大气的陈燕,也成就了我们心中励志的榜样。而我们身后,又何尝没有一个一直在身后的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