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十四回 两宫前后驾崩,溥仪继位改年号宣统

第三十四回 两宫前后驾崩,溥仪继位改年号宣统

作者: 经典老表 | 来源:发表于2024-09-16 08:01 被阅读0次

光绪三十四年,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的光绪帝,虽仅38岁,却已经病入膏肓。此时,虽畏惧慈禧太后淫威,但朝廷上下,人人谓危,以为大清国休矣。

春时,载沣亦六神无主。其悉知二兄以弟继兄称帝,却受制于慈禧太后,不得弘法大清国。假若二兄有个三长两短,国将焉在?载沣更恐惧光绪帝有所不祥之时,自己当如何处之之虑而不得解。遂,载沣驰书于其所信任的师傅陆锺琦,请教其如何看待大清形势,又请教如何得以使载沣自己处之泰然。

陆锺琦曾为载沣汉学师傅,很是了解载沣脾气和秉性,载沣当“公车上书”时冷眼旁观;“庚子之乱”时漠然置之,冷眼旁观,静静地观察时局的走向。陆锺琦信与载沣分析:“余以为,‘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慈禧太后从来有意栽培于亲王,如一十八岁时就让您在内廷行走,一十九岁时就使您担任了正白旗旗主——汉军都统,此后又令您开始管理京师警备部队八旗健锐营。光绪三十四年正月,您又任军机大臣,跻身最高决策层。故此看来,慈禧太后必是看重于亲王。而且,前有同治帝无后,即有载湉继位汝兄之先例。此次,为何不可能再有同理例哉?”陆锺琦又言:“故此诸多考虑,还请亲王在适当之时,略做推辞一下,上位为上,以重振我大清国。”

听师言,载沣虽有上位之意,却唯恐老佛爷淫威,又惧二兄之难例,遂不敢寄望任何。

时值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病重,已经昏迷了两个时辰。以军机大臣奕劻为首的大臣肃立在一旁,心情无比沉重。

突然,一个太监叫道:“皇上醒了!”光绪睁开了浑浊的眼睛,嘴唇微微张开。

奕劻、那桐、徐世昌等大臣急忙凑上前去:“皇上,您有什么话吩咐?”

光绪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死后,谁接过重担,担任清帝国的掌舵人。

光绪帝吃力而微弱地问:“奕劻,太、太子定下来了吗?”

奕劻回答:“回皇上,老佛爷已经给定下了。”

“谁,是谁?”光绪瞪大了眼睛。

“醇亲王载沣的小王爷——午格(溥仪的小名)。”奕劻一字一顿地说。

光绪听后,沉寂片刻,或许是念溥仪幼小,光绪帝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幼而登基,自己一直被笼罩在慈禧太后阴影中而身不由己、壮志未酬的一生。默说了两句:“找一个大一些的(来接替我),岂不是更好?”沉吟了片刻,他又叹息着自嘲:“太后的旨意,没有人敢违抗啊。”随后,光绪帝目光离散,停止了呼吸。六点三十三分,大清国第十一位皇帝光绪驾崩,年仅38岁 。

朝堂之上,不可一日无君。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日,慈禧召军机大臣进宫议事,所议内容唯一,就是选定“溥”字辈中一人承续大统。有人提名溥伟——恭亲王奕䜣之孙,但慈禧闷声不语。待再有人提溥伟时,慈禧脸色不悦,连连摇头。

在光绪皇帝驾崩之后,慈禧太后亦奄奄一息了,却老佛爷思维仍敏捷,条理分明。老佛爷深知,如果不能及时选出继承人,那么大清王朝就要面临“无主”的局面。

无论选择谁作为继承者,慈禧太后也需要遵照祖制。慈禧按大清皇帝继位原则“立近不立疏,立嫡不立庶,不夺嫡”。

慈禧太后需要遵循第一原则,那就是只能在道光皇帝直系血脉之内选择光绪帝的继承人。最初慈禧太后选择了端王载漪家的溥儁,当时溥儁十五岁,慈禧太后封其为大阿哥。

慈禧太后之所以选择载漪之子,是因为载漪是皇五子惇王的儿子。这样一来,也是道光皇帝的血脉,只不过后来载漪被过继给端王而已。没想到义和团事件爆发时,皇五子惇王参与了其中。如此一来,溥儁就被慈禧太后淘汰了。

皇六子恭亲王只有溥伟是嫡脉,溥伟承袭了恭亲王的爵位。溥伟此时自恃其祖父恭忠亲王奕生前对国家社稷有功,死后还能配享太庙,这不是其他任何一支皇室宗亲所能比的,如若立长为君,他应该是首选。既然溥伟已经有了着落,慈禧太后自然不会再选他当皇帝。

如此一来,只剩下皇七子醇亲王载沣这一支了。当时正好载沣的正福晋生下溥仪,载沣还没来得及给溥仪上报世子之名。如此一来,慈禧就顺势将溥仪收入囊中,将溥仪过继给同治皇帝载淳,同时,还让溥仪兼承光绪皇帝之祧,一人挑了两房。

有传,为选皇帝那年溥心畬(溥儒)和溥仪、大阿哥等一同接受慈禧的遴选。在太后面前,溥心畬突然大哭起来。太后问他何故?他说:“我想家了。”老太后心中不悦,挥令他赶快退下。而溥心畬的家人则欣喜若狂,他们深知慈禧的阴毒狠辣,欣慰其哭失了皇帝,却捡回了性命。

                             (慈禧殡葬)

话往回说,在光绪帝死前,醇亲王载沣被宣入中南海,跪在垂死挣扎的慈禧帷帐前。

慈禧开口说:“载沣,你得了两个儿子,这是值得喜庆的事。光绪已将不起,我又在病重之中。现在国家有难,朝廷不可一日无君,我决定立你的长子溥仪为嗣,继承皇位,赐你为监国摄政王!”

向来懦弱的载沣听了这番话,如五雷轰顶,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只是反复念叨说:“溥仪仅仅三岁,溥仪仅仅三岁……”

慈禧见状马上劝慰说:“这是天意,也是列祖列宗排位前卜卦请准了的!明天,你即带溥仪进宫,准备登基仪式。”

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晚,醇亲王府中门大开,迎接前来奉旨迎君的大臣、太监们,瓜尔佳氏正满脸喜色地在大厅跪接懿旨:“选立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嗣皇帝,立即入宫交由隆裕皇后教养。”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载沣却脸色不愉,载沣母亲刘佳氏听到后却昏厥过去。

前厅大臣、太监们在迎接新君,而后堂的载沣母子二人却颇为感叹,载沣母亲悠悠地说:“真是应了孔圣人那句:老而不死是为贼。慈禧这是害了人家儿子又来害人家孙子,给个皇帝虚名却监禁终身!”载沣半天无语,悲也好,怨也罢,但这是旨意,谁也无法违背!

三岁的溥仪见到这些太监生人,拼命地挣扎哭闹,不让他们抱,而竞向乳母王妈处伸手。无奈,太监们商量,决定由载沣抱着“皇帝”,带着乳母一起将溥仪带入皇宫。

而这天,诸军机大臣也一并进宫,溥伟立即喜上眉梢,身着亲王朝服等待宣召。可惜,一直等到傍晚,仍不见太监临门,他再也坐不住了,干脆直奔皇宫而去。待溥伟赶至宫门时,正逢溥仪坐在轿子里奉召进宫。溥伟紧随小轿正欲进宫,太监伸手拦住了他。正在兴头上的溥伟大喝一声:“好你个奴才,如此大胆,看我往后怎么收拾你!“待小轿一进宫,宫门便关了。这一关门,溥伟意识到自己继位无望,而刚才之举是自己唐突了。

                                               (慈禧殡葬)

待慈禧亲定溥仪为新继皇帝后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油尽灯枯,瞑目驾崩,享年七十三岁。

载沣闻之,这才松了一口气,安安心心地辅佐自己的儿皇帝。

1908年12月2日这一天,登基大典,大清王朝迎来了一位新皇帝——三岁的溥仪。

登基大典从早上六点开始,御林军先进入皇宫东门,照例列队站好。紧接着,文武百官像往日早朝一样,鱼贯而入紫禁城。待时辰一到,内侍便在紫禁城广场上打出三声鞭响,在嘹亮的号角声和动人心魄的锣鼓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载沣抱小皇帝步行,从殿后门进入,一时间鼓乐齐鸣,气氛热闹。待一直步上宝座,不满三周岁的溥仪不肯就座,竟哇哇大哭起来。父亲载沣一腿跪在宝座上,侧身双手扶着溥仪站在宝座上。旁边四个服侍的太监不断安慰劝小皇帝不哭,但溥仪仍哭不止,直喊“我不挨这个,我要回家!”

                                                 (宣统帝登基大典)

根本还不懂事的溥仪,见那些文武百官行三拜九叩,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加之锣鼓喧天,更加害怕,一边哭着,一边连喊“要嫫嫫(即乳母),要嫫嫫”地闹个不休。载沣心中着急,不由脱口而出,不停劝道:“不哭,不哭,就快完了!就快完了!”载沣虽是在稳定住溥仪情绪所说的话,但载沣此无意的话却让现场文武百官听了惊愕不已。

登基大典持续了五个半小时,终于还是完成,改年号为宣统。溥仪为宣统帝,自1909年起为宣统元年。溥仪之父载沣成为监国摄政王,辅佐幼帝朝纲。载沣以皇帝的名义为自己下了道圣旨:“摄政王载沣奉太皇太后懿旨监国。军国机务,中外章奏,悉取摄政王处分,称诏行之,大事并请皇太后懿旨。”

                                                     (宣统帝登基大典)

儿子溥仪称帝,身为监国摄政王的载沣却愁眉不展,他深知自己身单影只,既无军权,又无执掌朝政经验,如何得保儿皇帝和大清国安危呀?思来想去,受德皇启发,载沣拿定主意:先掌兵权。

北京的城防由武卫军掌管,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分别由荣禄、聂士成、董福祥、宋庆、袁世凯统领。

虽看似守北京城固若金汤,载沣却无一能插手进去。故此,摄政王载沣成立自己的皇家禁卫军,逐步扩充至一万两千余人,由皇室子弟和八旗旗人组成,军权交由载涛、铁良等满族贵族手里把控。

如此,载沣这才感觉心里有了点底。

欲知陆光熙归国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十四回 两宫前后驾崩,溥仪继位改年号宣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ii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