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告诉七今天要外出上课且晚上又要参加同事结婚酒席所以一天都不在家。必然地,他提出要跟妈妈一起。告诉他如果下午课程结束的早有时间就回家接他一起参加。怕妈妈不回家还提出早上就跟着去上课,保证不吵之类的。
四岁娃娃对妈妈的依赖度还是很明显的,以前因为妈妈上班而哭闹,现在只要妈妈提出去哪,绝对是跟随。
没想到的是,到了今天忽然第一次感受到了“小别离”。
下午特意提前回家计划休息一会带他参加同事酒席。结果:
妈妈,我们出去是玩什么?
不是玩,是结婚酒席!(因为同事已经在老家举行婚礼,深圳只是宴请同事同学,所以不会有婚礼仪式)
喝酒,我不能喝酒的!
你可以吃饭啊!
吃饭?没意思,无聊,我不去了!
啊?你确定不跟我去?
是啊,我还不如在家看电视玩玩具呢,你自己去吧!
出门再三和他确认还是不去。内心告诉自己乐得轻松一个人去可以随意吃饭了,心头却丝丝失落,第一次被他拒绝跟随。
有了第一次,以后就会有第二次,然后再而三,三而四......妈妈不再是他的全世界,留给我的将是离别的背影。
酒席上看到同龄同事十岁的儿子,个头已经到妈妈耳边,再次内心感叹这样出门明显感觉是姐弟而非母子。十岁和四岁的区别很大,我不禁无法想象我七十岁的模样。
六年后,身高会到我哪里,样子是不是会转变的有点妈妈的模样(现在是爸爸的基因完胜)......不知道!
可以确定的是应该没有现在这么可爱了,妈妈应该无法抱着举高高转圈圈之类的了,睡觉也不会要求非要抱着妈妈的胳膊了,或许还应该有自己的小秘密了......
酒席结束,只想匆匆回家,赶在七睡觉之前陪他读书,然后道晚安。
回忆里已经没有了自己依赖父母的情景。自小住校,工作成家后现在平均一年见一次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因为成家反而和没有血缘关系的父母朝夕相处,而父母也是同样和别人的女儿朝夕相处。
电视剧《小别离》有这样一段话:
“你们的儿女其实不是你们的儿女,他们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借助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但却非因你而来。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可见,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这样的话语让天下父母都感觉伤感,而孩子,我们的孩子,都是在在习惯依赖之后长大,然后大多奋不顾身的和我们别离,继而养育他们的孩子,开始感受他们的别离。
但是血缘关系就是这么奇妙:在原谅,接纳,包容面前,亲情肯定是战胜爱情友情的。牢固的爱情亲情最终都会走向亲情。
只是在亲情面前,我们容易太放松从而疏于经营,疏于管理。
珍惜当下,才是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