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老公的侄儿子高考,如果不是他的父母是农民,我们可能要等到儿子高考才会接触到高考及高考志愿的相关信息。
2020年的8月,我和老公经历了高考填志愿的整个过程,想起来也是挺刺激的!
填志愿的过程是个收集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与孩子不断沟通,要与孩子的父母不断沟通,才能基本决定一个志愿的确定性。
我和老公在没有高考填报志愿指导书的情况下,就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孩子的文化分和体育专业分都超过控制分数线才6-8分,我们只有通过电脑上查询大概要报的学校的往年录取分数线才筛选志愿,舍弃了目前就业前景最好的体育教育类,填了社会体育与指导(瑜珈方向),因为该专业去年最低录取分数线60分,想着孩子68分的专业分应该希望很大。二本了院校正式录取时终究没有录取到,看来运气是最不靠谱的虚无,分数才是实力。
9月5日,二本院校第一次征集志愿,狠下心又填了一堆公办学校,想着如果不行就动员孩子补习。可较低的分数终究还是在现实面前又一次碰壁了。9月7日,孩子又接到了第二次征集志愿的通知。这一次经过权衡孩子的现状,又与孩子沟通后,孩子不愿意复读,家长也希望能读本科,不管专业及费用,这次我打电话给了依然在征集志愿的公办大学,学校答复学生的分数太低,请考虑其它学校,这种情况之下老公决定把几个独立学院全部填了上去,最后还听取了孩子老师的建议,把不是最热门的社会体育与指导填在了第一志愿。
终于,所有本科的征集志愿已经完成,学生没有接到电话,没有一个本科志愿被录取!在我们懂得了志愿的录取方式时,也是志愿失败之时!
本科志愿的落空开启了专科志愿的填报历程。体育类的专科是根本没有希望的了,因为体育类的专科生他们的文化分都很低,但是他们的专业成绩普遍很高,所以我们填的几个专科志愿全部落空,没有一所学校录取。
接下来就是一般的专科。我们选择了广西柳州的一所铁道学院填第一志愿,感觉那儿的口碑还不错,就业率也很高。之后填了一个云南的农职院校和云南省的旅游院校。本来想着无论如何也应该被其中一所院校所录取。但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一所院校录取学生。想想原因是我们前两所学校都没有填服从分配,最后一所院校的志愿选择的专业也不太多。
第二天就征集志愿,几千个学校里面要来选择志愿真的太难了。早上因为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下午匆匆忙忙中选择了云南锡业科技学院的电气一体化专业填了上去。晚上仔细的琢磨,才发觉这个学校不太好,是在红河州个旧,而且其往年的取分也不算太高。很后悔填了这个志愿。第二 天,这个学校录取了孩子。
总结一下,填志愿要平时就有所侧重点,要有一定的目标,孩子也要早点树立自己的目标,填志愿那段时间,也要做好预备,征集志愿时填上平时积累选择好的志愿。
我们都觉得这个学校不是很理想。就动员孩子去补习,在几番轮回的为孩子做思想工作下。还是终于同意再去拼搏一年,但愿孩子能够通过这一年的拼搏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