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和室友们突然谈到了余华的《活着》,大家都在感慨福贵及其家人的命运,庆幸生活在今天的我们。
初次听说《活着》是在初中,但正式地将全书看完却是在大一,但觉得这个时候读《活着》很好,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人物的命运。
那种独特的叙述视角,近乎客观残酷的叙述,将旧时期的生活摆在面前。
我们本无能力控制自己的活法,或卑微,或挥霍,或平庸,或坎坷,或奋不顾身却命丧黄泉,或百无聊赖却无病无灾,但都是活着。
❤
无论是福贵在外风流时,还是散尽家财时,家珍都没有抛弃福贵,而是一直守着福贵,不得不说,家珍是爱福贵的。
当自己的身体患了疾病时,害怕自己不能干活,养活自己,拖累家庭,在不能行动的情形下,依然做些缝缝补补的劳动,其实,她是怕失去自己活着的价值。
懂事乖巧的有庆,因为不舍得穿鞋,光着脚往返学校;早中晚割草喂羊的坚持;运动会上撒丫子的狂奔,没想到,最后却是为了救县长老婆丢了性命。
女儿凤霞因一场大病变得又聋又哑,但这并不妨碍她是一个好女儿。努力地为这个家奉献她的一切。
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和二喜刚结婚的时候,虽不大富大贵但也其乐融融,当满心欢喜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却没想到的是难产而死,留下了二喜和刚出生的苦根。
后来,女婿也被两块水泥板压死了。
全书我哭得最厉害的就是苦根死的时候,那么小的孩子,他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仍能在脑子里想像到,那个为了攒钱买牛而只要一颗糖的小小模样,就因为生活的贫苦,就因为半锅豆子而活活地撑死了,苦根死的时候得是多么的委屈啊!
福贵的一生跌宕起伏,年少时的荒唐挥霍,家财散尽后的凄苦生活,而后看着身边人的亲人一个一个相继离开,徒留他一人在这世间看夕阳西下,万物更替。
❤
读完以后,胸口就像压了个大石头,累的慌。
生活中的一切一次一次地被现实被死亡撕破,而福贵却顽强地选择活着,因为他已经不完全是为自己活着了,他是带着全家的希望活在这世间。
有人说福贵早已麻木了,只能苟且偷生的活着,但谁又能保证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能比福贵做得更好么?
以前听我爷爷讲他那一辈发生的事情,大跃进,文革,全都赶上了,他说,那个时候有的人活得真不算是人了。
我估计我这辈子都理解不了爷爷口中的生活,但觉得活着至少有个念想,怎么也比死了强,死了成为一把黄土,随风一飘,这辈子也就没了。
❤
活着并不是一种无奈,它更像是一种态度。
面对无计可施的生命,我们总是执拗的相信苦难的本质,而忘了活着的痛苦其实也是一样的,这种痛苦的袭击方式可能更能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吧。
“活着,是一个祸福相依的过程,祸躲不过,福也不可尽享,从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生命就见如流沙,只留下一抹淡淡的印迹而已”
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如同开在伤口处的花朵才能绽放出夺目的璀璨。
夕阳西下,福贵跟老牛的影子一前一后,他们谁也不知道谁会先离开,只能继续生活,好好的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