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年来,国家对租赁行业出台了诸多监管政策,这些政策引领了租赁行业,尤其是商租,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再加上疫情的到来,使得租赁行业进入了整理期,部分融资行业受到了冲击,面临风险。7月15日,穆迪-中诚信国际信用线上会议指出,从租赁公司涉及已违约企业的情况来看,2014年至2020年上半年违约情况最为严重的22家公司涉及106家租赁公司,涉及金额814亿元,整个租赁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在逐步加大。

融资租赁方面,现行政策要求融资租赁公司自2018年4月起监管职责由商务部划归至银保监会,并要求其杠杆率不得高于8倍。在客户关联度方面,银保监会在6月初拟定新规,规定单一业务总额不能超过净资产的30%,全部关联方的余额不能超过50%。这对内部业务比较多的融资租赁公司会产生比较大的冲击,该类公司可能会面临经营战略的重新定位,或通过同类资产交易的方式来应对。
金融租赁方面,国家对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力度一直都比融资租赁公司大,因为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相对较大。最近几年,穆迪观察到金融租赁公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险,比如,近来受到大股东的影响,一些金融租赁公司产生资金流动性的危机。去年,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增量已经回落到个位数,穆迪估计未来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增速还会维持偏低的水平,但这其实会帮助金融租赁公司提高风险的抵抗能力,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

受疫情导致的经济波动的影响和产业周期的影响,违约的情况逐渐增多。从租赁公司涉及已违约企业的情况来看,22家已违约企业中涉及106家租赁公司,涉及金额814亿元,最大一单永泰能源涉及金额236亿元。从不良率来看,2019年平均不良率是0.94%,较2018年增长了0.18%,2020年预计会有更大增幅。可以看出,整个租赁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在逐步加大。

从另一视角观察,租赁公司注册及合同余额呈下降趋势,意味着行业产生放缓趋势。而银保监的数据显示,72%的商租处于空壳和停业的状态。金融监管局持续的清理这些空壳和停业的租赁公司的同时,预计租赁公司数量会继续萎缩,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再有就是,融资租赁公司的强弱分化格局进一步加强。中诚信国际以60家融资租赁公司为样本进行调查,发现截至2020年3月末,约75%的低信用等级发债融资租赁公司较年初出现了资产缩表。2020年一季度,约60%的低信用等级发债融资租赁公司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其背后的原因是相同的,就是大量不良资产逾期,导致资产贬值。这种行业内的局部风险也为行业本身敲响了警钟。
从“后知后觉”到“先见之明”
如何提早防范资产风险,在逾期发生前获得提示,进行快速处置,或成为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大量经验表明,不良资产的处置时机是处置效果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盈亏平衡点上处置,甚至可以达到极为平滑的效果,涉及交易的各方都满意。
通过传统的投后资管手段,很难达到这个效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 数据实时性比较差
人工尽调不可避免会产生延迟反馈,资产所在位置遍布全国,且往往地处偏远,获得数据少则几天,多则十天半月。
• 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即便排除道德风险,由于对资产使用方配合程度要求高,要想获得真实数据往往很难。使用方对安全生产通常比较重视,即便想身处现场看一眼,也不简单,在对卫生要求高的行业尤其常见。
• 持续获取数据成本高昂
尽职调查只能是静态采样,由于成本所限,很难持续不断的进行,这必然造成数据滞后,延误处置时机。
因此,必须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比如物联网、AI,大数据等,作为新的资管手段,技术手段自身的特点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 实时产生数据,实时提示风险
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实时性,包括数据的实时性和反馈的实时性。
• 数据的产生不依赖他人,靠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无需资产使用方的配合
由于可采用自供电、自联网、免维护的数采终端,加上非侵入式的安装手段,对资产使用方的运营不产生任何影响,日常运行无需照顾和配合,装置采用静默方式工作。
• 7x24小时,持续不断的采集
一旦完成部署,技术装置会持续不断的采集数据,后续成本非常低廉。即便是还款后,数采装置还可以变身为投前风险筛查手段,帮助寻找优质投资标的,还可大幅简化尽调程序。
• 数据展现,清晰直观
物联网产生的大数据分析,特别适合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和展现,结合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可谓拥有上帝视角或宛如身临其境,非常有助于实施及时有效的远程决策。

智融云物联网资产管理系统
视频中心:实时视频和录像回放,配合高倍变焦云台像机,完成自定义场景设置和定时抓拍。
电力数据:实时采集电力负荷和用电量,跟踪统计电费消耗,绘制趋势曲线,实现历史数据的同环比分析
工况分析:通过特殊的采集终端,运用AI算法分析机器设备的噪音震动,推算开工率和产能。
智慧资产标签:通过安装小巧的标签(防拆),实现资产的远程实时盘点。

智融云功能
随着5G、工业互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的进化演进,运营型资产和设备类实物资产的资管手段会有更多的选择。一步步的,我们有望从“后知后觉”发展成为具有“先见之明”。

建科智融云公众号
以上内容由北京建科智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其中部分行业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07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