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宗操戈(一)

作者: 拓月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21:16 被阅读0次

    引言:这篇开始就是正式讲秦赵的对比了。大家印象中,秦赵似乎一直是死对头,而且在军事实力上还真是很长时间里都旗鼓相当的,毕竟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两名。那为何实力如此不可小觑的赵国最后竟然是第二个被秦王政灭掉的呢?

    在大秦帝国三里有一个有意思的场景,刚即位不久的昭襄王被母亲拉去相亲,强行要给他塞一个楚国公主,他各种不满,质问为何一定要楚国公主,而不能其他的公主,最后太后无奈,说难不成要给你找个赵国公主?最后这场争执以母子俩人的尴尬一笑结束。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战国时期,秦楚经常联姻,而秦赵从未通婚。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秦赵本就是同宗,而且两国的王室都是嬴姓赵氏。


    春秋战国的时候,都是姓氏分开的,对于贵族来说,姓是很固定的,而氏则会一直变化。比如大名鼎鼎的诗人屈原,他是芈姓屈氏,而屈氏的鼻祖就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公子瑕,因为他功劳卓著,后来被封在屈地,自此,他的这一支就称屈氏。(这边点名批评崛起的编剧,居然在写长平之战动员的时候,昭襄王会说:我看这天下到底是我嬴氏秦国的,还是他赵国的。姓氏不分,最尴尬的还是这段在预告里、花絮里反复被剪出来给大家看,简直误人子弟)此外,关于姓氏还有一点,就是对于男子,如果无氏族就称姓,有氏族就称氏,而女子则一律称姓,故而在大秦帝国二和三里出现的芈原也是不考究的称呼,同样的,秦王政的尊称应该是赵政而非嬴政。

    说起秦赵同宗,就要从舜的时候说起了,舜的时代有个叫大费的人善于驯鸟兽,被舜赏识,赐姓嬴。大费长子大廉和次子若木及其子孙都善于驾驭马车,故而得幸于商朝国君。其中,大廉的玄孙中衍有玄孙中潏生子飞廉,飞廉有两个儿子——长子恶来,次子季胜。出于商周交替时期的父子三人里,飞廉和恶来因为牧野之时帮助商纣而被周天子镇压(其中飞廉因为跑得快,逃脱了)。在周朝,季胜的重孙造父因为善御而得周天子赏识,得封赵城,自此便称赵氏。恶来的五世孙大骆在叔叔造父的照顾下也在赵城安顿下来。大骆有一子非子,善于养马,得到了周天子赏识,但是因为非子不是嫡子,天子碍着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只能对非子另行封赏,赐嬴姓,封秦城。后来在周厉王时期,因为大骆的嫡子成被杀,非子又多了份父亲的继承权,这便是秦的开端。

    相对来说,赵国的开国要晚很多,在春秋时期,赵氏的祖先曾是晋文公重耳的重臣,后来到赵武为晋国正卿(赵武同学就是赵氏孤儿里的那个孤儿)。公元前403年,晋国最大的三家韩赵魏三家分晋,至此,开启了战国的序幕(这里略过了分晋前三家一起围殴智伯的事情,后面会提到点)。


    赵烈侯赵籍建国之后,一直到赵武灵王得以封王。作为赵国历史上相当重要且有所作为的国君,赵武灵王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其实不难看出,赵武灵王的谥号是值得玩味的,“武”字含明褒实扁之意(参照秦武王,勇武有余,而治国之才欠缺),而“灵”则是彻彻底底的贬义(参照楚灵王)。

    赵武灵王功绩的转折点在废长立幼上。在他的前期,从十五岁登基,在公父的葬礼上就强硬面对魏惠王为首的五国联军,到后来胡服骑射,都显示出一代雄主的风采。在燕王哙受苏代等人蛊惑禅位丞相之子继而引发内乱的时候,赵武灵王看清形势之后,果断扶植燕国质子公子职归国,肃清在燕国作乱的齐军,成就了燕国的一代明君燕昭王。此后,在秦国季军之乱的时候,赵武灵王也是强行插手秦国内政,逼着芈八子立公子稷为秦王。由此可见,在战国这种群雄争霸,兼并横行的时代,赵武灵王无疑是为非常优秀成功的君王。但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晚年的赵武灵王宠信吴娃,有子赵何,即后来的赵惠文王,但是红颜易逝,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吴娃病逝,赵武灵王废太子章,在公元前299年传位于幼子赵何,自己退居称主父。他此举初衷是好的,由儿子、辅政大臣处理内政,自己就有更多精力去应对北方的军事活动了。但是那时他的长子已经成年,且非常勇武,有战功,他不忍废太子章在弟弟面前屈尊,故而封他到代地为安阳君,甚至有了让兄弟两人平分赵国的念头。

    在废立继承人的问题上,赵武灵王接连犯错,所以后来爆发了沙丘政变。两个儿子刀兵相见,他作为父亲虽然没明确站队,但是,当他准许长子赵章躲在沙丘宫的时候,已经在王位上的次子赵何就默认了父子缘分已尽。故而,在李兑和公子成围困沙丘宫三个月之后,一世英名的赵武灵王最终走向了生命的尽头。难以想象他是如何挨过这三个月的,但是我相信,即使是他十五岁即位,面对虎视眈眈的魏惠王,他都没有这般绝望。这三个月,长子和辅相早已伏法,但是次子的军队始终围困着自己的宫殿,宫人悉数逃走,最后,风烛残年的主父不得不掏鸟蛋活命,这是何等的惨烈绝望。

    和赵武灵王同期的秦王有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这三名君主都是秦国东出之路上尤为重要关键的君王。相对来说,秦惠文王在立储的问题上还是很明智的。虽然说,每个国家王权交替的时候都是挺惊心动魄的,毕竟战国是个狼环虎俟的时代,但是秦惠文王这样一直坚持嫡长子继承的做法确实是相当正确的,因为在有比较成才的嫡长子的情况下,王室公族势必会更加支持嫡长子,如果强行逆势而为,甚至出现赵武灵王先立后废的做法,必然会引起统治阶层内部的混乱。如果说赵武灵王时期,秦国比较危急的时候,应该就是秦武王举鼎身亡的时候。由于秦武王没有子嗣,而惠文后又不像后来的宣太后那般强势、有远见有手段,秦国就引发了季军之乱。其实当时强势介入的赵武灵王确实是很聪明有远见的,加上前面刚刚扶植了燕国的公子职即位,可谓熟门熟路,如果可以效仿燕国那样,卖个人情,在秦国危难的时候再占点便宜,势必是很有远见的一步。

    赵武灵王的算盘是很不错,但是他最终还是没能算过老天爷,这位由他强行推上位,以为可以为他所利用的秦国质子,最后不单单欺负了他儿子孙子很多次,还成了消灭赵国有生力量的关键,不知道黄泉路上,赵武灵王是该哭还是该笑呢?

    赵武灵王雕塑 大秦帝国里的赵武灵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宗操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pe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