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剧来袭社会热点
《人民的名义》被人说烂,为什么爆款/文总是难逃反转?

《人民的名义》被人说烂,为什么爆款/文总是难逃反转?

作者: 何鲸洛 | 来源:发表于2017-04-12 22:09 被阅读508次

    圣经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果然,大家一起起来是不是被满屏的“人设崩坏”事件给炸开了锅。

    大家是不是继不相信爱情之后,又对婚姻失去了信心。

    好吧!峰少不卖关子了。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人民的名义》居然翻转了。

    继《《人民的名义》:一场酣畅的商业“冒险”》把《人民》捧上政治的神坛之后,业内人士也终于坐不住了《水戏多,剪辑烂,神剧《人民的名义》大有问题》,觉得《人民》还是安安分分的当个“良民”就好。

    说白了,就是业内人士眼红了,开始想方设法的收割《人民》最后的“红利”了。

    截至4月7日,《人民的名义》累计全网播放量为16.2亿,在湖南卫视的收视率破2,豆瓣评分8.7分。

    无论是漂亮的数据,还是剧集内容,《人民的名义》都注定成为17年现象级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越播越火,先有“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的名号引人瞩目,后有戏骨豪华套餐加持圈粉。

    尤其最近几日,以李达康为代表的汉东男子天团在社交网络刷屏,网友纷纷沉沦在达康的银河系双眼皮里,一心守护书记的GDP。

    但是盛名之下,剧情却出现了反转。

    在考虑《人民》为什么会反转之前;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人民的名义》到底火在哪里?

    第一:名正言顺

    作为一部反腐反到“副国级”,13年来首次解冻的反腐剧;《人民》释放出来的政治信号。

    往小的方面说,它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反腐的决心;

    往大的方面说,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希望;

    尤其是在这个言论愈发“自由”、个人权益愈发“凸显”,每个热点都必须承受互联网放大风险的新媒体社会;这样一部具有政治色彩的电视剧,很容易被上纲上线的同时,会给予不同人不同层次的“使命感”。

    第二:小成本,大制作

    这个几乎就不用说了。

    吴亦凡1.2亿、鹿晗1亿、杨洋0.7亿,李易峰好像是0.26亿。

    相比于片酬无上限、演技无下限的小鲜肉来说;4800w投资打造的“小成本”良心制作就已经有足够的话题备受关注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民》的演技完全吊打小鲜肉的任何片子。

    要知道,就连演技在线的大叔@陆毅 都在一群老戏骨飙演技的诚意之下,被批评演技不够;想想,如果是小鲜肉的话,早就无地自容了吧!

    当然,我们无法忽视的就是小鲜肉的反面教材确实给了《人民》神助攻: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第三:十八路自媒体甘当自来水

    不知道大家有木有看过新榜上《《人民的名义》一周55篇10w+,感谢达康书记守护小编的KPI!》这篇文章。

    据新榜日常采集库的微信公众号(现已超过36万个)数据显示,最近一周内,有8451篇微信文章提到“人民的名义”,其中包含55篇10w+爆文。无论是新榜微信趋势查询、微指数、百度指数或相关微信指数,都呈现斗坡式上升。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阵追热点的高潮之下;独立鱼电影、新闻哥和严肃八卦以及花儿街参考都收获颇丰,就连“高冷”如人民日报都在不要钱的给《人民》安利。

    此时不火,更待何时;

    盛赞之下,必成神剧。

    ——说的就是《人民》。

    第四:《人民的名义》代入感

    《人民》的出品方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等单位”就不必说了。

    在花儿街参考林默的文章《都说人民的名义编剧out了 可挡不住这些神助攻的in啊》中:

    在《人民的名义》播出到第二十集的时候,世界告诉你,能的,他不仅能改变世界,他还能被世界改变。

    在《人民的名义》播出到第二十集当天,2017年4月10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涉严重违纪被调查。

    1999年,作为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特派员的项俊波,接到群众举报,天津蓟县国税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

    18年前,项俊波是青年壮志的侯亮平,是中年奋笔疾书的周梅森。18年后,他们一起变成了高育良。

    这样神似的政治情结无异于给《人民》开了一层“真实”之光。

    而在陆毅的演技背书之下,网友开始自发的寻找《人民》中的幕后黑手、以及现实中对应的“原型”,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这无疑给《人民》平添了一抹“神秘”与“揭秘”交锋的游戏乐趣。

    况且,丁义珍居然还蹭上了美联航的热点。

    盛极而衰,古人诚不欺我。

    就在《人民》大肆收割收视率和话题的同时,终于有人看不过去了。

    在十八路自媒体捧红《人民》之后,业内人士终于出来“收租”了。

    娱乐资本论《《人民的名义》有槽点?业内人士:水戏多,剪辑烂》;

    君临《《人民的名义》概念股被嫌弃,达康书记也拯救不了》;

    未来商业《《人民的名义》 :一部披着反腐剧外衣的时装剧》;

    电影符号学《恳请《人民的名义》剪掉低配版的李蛋和林华华!》;

    以上文章只是百度百家上的部分节选……

    而且,我们通过新榜趋势很容易就可以发现,4月10日之前,有关《人民》的文章,还只是各种相对“正剧”的爆文;但是到了4月10号之后,有关《人民》的文章居然一下子就改变了风向。

    《《人民的名义》中检察官办案和现实差距有多远?》

    ——这里已经开始否定之前把《人民》捧上神坛现代版“官场现形记”的真实性;

    《犯了什么错,这样欺负我们?!》

    ——这里已经就在开始跑题,跑到了美联航;

    《想给《人民的名义》的剪辑师寄刀片!!谁要看郑胜利张宝宝和林华华?》

    ——这里就开始释放用户对于《人民》的最大怨念;

    惊涛拍岸之下,《人民的名义》开始反转,这是毋庸置疑的:

    第一:《人民》疯传之中已经没有了神秘感和新鲜感;

    第二:大众对于老戏骨演技开始审美疲劳,吴刚的表情包也开始泛滥;

    第三:政治剧本身就有局限性,它被限制在一个固有的框架里,离观众的生活太远;

    第四:自媒体能奉承的话都说完了,观众也对《人民》不再感冒,自媒体人便像高潮一样来得快、去的更快;

    第五:曾经的少数人开始抱团取暖、在《人民》退烧的过程中集体反扑;

    第六:《人民》的名义被过度透支,但又没有新的东西开源节流;

    第七:《人民》班底开始分心为《天上人间》借势;

    那么我们接着《人民》发转之机,不不妨来看一看是那些人在期待剧情的反转、又是哪些人在制造混乱?

    就像曾经刷爆过朋友圈的:

    2016年11月25日:罗尔事件——房子要留给儿子;

    2017年 1 月11 日:凤姐事件——励志软文居然是代笔;

    2017年 2 月22日:创业者事件—老婆干政;

    以及最近的于欢事件;

    诸如此类的反转剧情太多,也至于网友都不敢轻易的表态,更别提站队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翻车”。。。

    那么传播这一类反转的,又是哪一类人?

    1、一部分开始就没有好感的人,对于这种反感乐见其成

    2、一开始很有好感但是追下来累觉不爱的人,急于印证

    3、对于事态发展没有想法,但是却迷恋“幸灾乐祸”的人

    那么炮制之一类反转的,又是那一类人?

    1、没有赶上事态红利,急于标新立异以此来吸引眼球的人

    2、赶上事态红利甚至颇有付出,但没有收效心存怨念的人

    3、本身就善于钻营各种漏洞,总想标新立异一鸣惊人的人

    4、擅长道德绑架借势发挥,用毁三观的剧情博取眼球的人

    好吧!

    如果峰少说至今还没追过《人民的名义》,这算不算一个反转?

    其实,反转的核心就是在挑战固定认知,当你对一件事情已经产生了既定的“第一印象”之后,就很难逃出自己的认知模型。

    你只会带着“有色眼镜”来审视周遭发生的一切,并提取你愿意相信,足够支撑你的认知的东西。

    这个时候,只要跟你有不同观点的人都会被你视作“异类”。

    但你又忍不住站在“道德”“认知”的制高点来蔑视并且说服他们,你们想的都是错的。

    一旦发生争执,说服的底线就已经脱离了问题的本身,输赢才是根本。

    我们大可不必深入剧情,只需以偏概全然后借势发挥,就足够吸引眼球了。

    当然,如果你已经有了庞大的粉丝群,这种挑战传统价值观念的“言语”,或许会被粉丝视为“新媒体主义教条”,也说不定。

    说道这里,你脑海中是不是已经有一个样本了。

    不要说破,心知肚明就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民的名义》被人说烂,为什么爆款/文总是难逃反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pm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