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想法

作者: 小林锅 | 来源:发表于2020-03-16 12:04 被阅读0次

在知识创业大热的这几年,我总是反反复复在写作的道路上走走停停,但是周期一直不是很长。最近,又有了继续写作的打算。但这次我想先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开始写作,然后再开始行动。

因为大多数时候头脑一热的盲目选择,往往是最终导致失败的罪魁祸首,想清楚比开始行动更重要。

自认为从小对语言文字有一种莫名的感知能力,虽然道行不深,但是每每遇到一些深入人心的文字,总会让我觉得如饮佳酿般享受。

孩童时期屡屡被陈淼老师《桂林山水》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好场景所打动。

青少年时期,有幸拜读蔡崇达老师的《皮囊》,频频引起我对小时候乡下生活的无限追忆,细致冷静的文字间流露出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不失为一部“认心又认人”的优秀散文集。

成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史铁生老师的散文《角色》,行文镜头感十足,借助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引发人们关于角色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每次遇到类似的文字,总是让我或暖流涌入心头,或笔尖一颤:在感慨作者“眼力,笔力”的同时,也被汉字强大的力量所打动,让我越来越喜欢上了“咬文嚼字”,更激发了我创作的念头。

但是细想这并不能作为我继续写作的原因,一来是原因不够具体,二来目标也不清晰。于是,我突然想到了拆书帮赵周老师学习力课程的八大问---"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所谓“前”是指“前车之鉴”:每一件事情的决定与抉择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以此为契机。正如我们听过的道理,总是会以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故事案例说起......

其实,关于我写作的初衷,如果说有三分是头脑一热,那么剩余的七分便是受到了身边人的影响。身边结识的大多数人都有写作的习惯,他们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输出倒逼输入。我同样想成为逻辑清晰,学习能力较强的人,所以我想通过写作来提升。

“前因后果”的“因”指的是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说,我在做出写作的决定之前就给出了自己心理预期:通过写作我便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同时还认为我一定会突破之前的自己,坚持很长时间直到自己发生改变。但是如何克服一些现实的“阻力”以及如何让我变得自律却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其实只有给出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法我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写作周期变长。

紧接着的“后”,指的是“以观后效":如果按照心理预期去做,会有什么样的好处?仅仅就是训练思维吗?其实不然,在知识付费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打造自己的品牌。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不断迭代提升自己的影响力,那么你就可能成为流量担当。

现在的我或许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仍然可以向这个方向努力,通过写作,阅读夯实自己的“软实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由内而外的提升个人气质与修养,或许“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如此来看,其实个人影响力只是它的边际效应,锦上添花罢了。

“前因后果”中的“果”是什么呢?它指的是“自食其果”:即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如果我仍然不自律,在写作阅读这件事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知识焦虑仍将伴随着我,自己也会被社会的洪流所淹没。

同时朋友圈也会越来越狭窄,毕竟没有人会长时间和一个与自己没有同等价值观的人相处。

所谓“适用边界”中的“适”指的是“适得其反”:即有没有相反的观点?训练思维,提升个人气质与修养一定要靠写作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但是为什么我的决定是写作呢?因为对于我来说写作是一件零成本,自己真正喜欢同时可以给我带来改变的一件事。坚持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放弃一定不会有结果。

紧接着的“用”指的是“适用条件”:要怎么做才能达到心理预期?要想通过写作改变提升自己,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我需要每周挪出至少一天的时间来写两篇文章,学习排版,公众号运营的相关知识。同时我还需要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或许我不能将一种全新的人生道理告诉给大家,但是我可以通过阅读增长自己的见识,通过文字成为别人的“眼睛”,以我的视角为读者打开新的“视野之窗”。

“适用边界”中的“边”指的是“旁敲边鼓”:之前有没有听过,看过类似的信息?其他人,行业如何看待这件事?其实身边通过不断写作,日更技术博客最终小有成就的人有很多,他们无论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比普通人优越很多。大多数人都认可写作能够改变提升自己。

“适用边界”中的“界”指的是“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同的案例,还是相反的案例,与我自身的实际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其实与其他人相比,我可能更需要从基础做起,别人日更,我三天一篇,别人年阅读量近300余本,我可以先实现年阅读量100本的目标。

不能因为迫切想要改变就好高骛远,毕竟没有跬步之积,就无法致千里之远。

“前因后果,适用边界”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实用的思维,通过一步步的向自己发问,让自己抛开现象看本质,真正感知自己的刚需。

史铁生说:命若琴弦,向死而生。只有拉紧琴弦,才能弹出驷马仰秣的音乐,以上你觉得或许只是我个人的故事,但其实知识焦虑几乎伴随当今的每一个人,“硬软实力”的提升也绝不是从善如流的事。

当下坚持提升自己:写作也好,演讲也罢,这些并不是在创造世人眼中“主流”,更多的是在回归一种“终生成长”的常识。

相关文章

  • 一点想法

    如今互联网已是整个世界的中心,世界百强企业的前几名都是互联网巨头占据,人与人的交流变得越来越迅速,信息的流通越来越...

  • 一点想法

    参加了14天小白营,固化思维还没解开,看到别人不断在认识总结输出,不管是不是托,即使对这个营总在推进阶课的方式有些...

  • 一点想法

    我想要做家庭教育。 如果把一个社会视为一个生命体,那么每一个家庭就是这个生命体当中的一个个细胞。如果每一个家庭都健...

  • 一点想法

    我厌恶我的家庭,恶心我的爸爸,我的弟弟,我也不爱我的妈妈,这样的话,我是怎样的。 我想要直面自己的内心。但我真的很...

  • 一点想法

    我不喜欢强迫人,但既然你说要分开一段时间冷静思考一下,那就听你的吧。之前在酒吧时我说过我犯过一个错误,就是表白那晚...

  • 一点想法

    有些人对世界有想法 有些人对自己有想法 有些人对一粒沙一朵花有想法 有些人对全部的宇宙全部的空间有想法 ...

  • 一点想法

    我现在腾讯围棋也到了13级了,没事的时候我也会想想怎么提高自己的围棋水平。因为是自学,加上年龄也过了学围棋...

  • 一点想法

    前几日在朋友圈传出一张照片。一个小男孩儿背着书包在公交车旁站着,眼睛盯着上不去的公交车。配的文字是以司机的口吻说的...

  • 一点想法

    今天再次看到汶川地震的新闻,我那年读高三,还有不到一个月就高考,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我特别不愿意再看当年那些报...

  • 一点想法

    刚刚,我读了一本书。 最近,感觉自己特别的迷茫,没有一点目标,因为自己成绩差,没有别人优秀,更没有毅力。刚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点想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qg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