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纳的“独裁政治”课堂在学生的无感下走向“浪潮”这一疯狂的集体,最后并走向崩溃。
对一个集体从无知到认同,是个体对群体态度的转变。其中可能会经历服从、同化和内化。行为对精神的强化又有着相关作用。
影片中大部分学生的内心中其实是为了学分、为了毕业而参加赖纳的课堂的,真正感兴趣的并不多。但是,有着赚学分的目的,他们大部分选择了服从,服从老师的课程安排极其指定动作,如:要站着回答,要称老师为先生。但是,有经过一些集体活动,如:集体踏步、集体着装、集体宣传“浪潮”,这些行为让他们逐渐与“独裁政治”下的价值观同化,即顺从领导者、重视集体精神等。随着“浪潮”成员的壮大,惹了事有人护着、团体间的互助、集体的优越感让影片中的同学们将类似于“纳粹主义”内化于心,以至于最后老师叫同学们把“叛徒”拉到演讲台示众时大家奋力欢呼,对老师的崇拜及言听计从。
对集体的认同也是一种社会认同,狭义的社会认同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价值认同、工作或职业认同和角色认同。成员们对“浪潮”的认同也表现在相应的几方面。
在有关价值认同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们会比较两个团体的优劣,觉得自己所属的团体比另一团体优胜,并在分配利益时偏袒自己所属团体的成员,惩罚其它团体的成员。影片中同学们在粘贴或喷成“浪潮”的logo时,有意将其它团体的标志覆盖以彰显自己所属的群体;参加水球比赛时不允许非“浪潮”成员进入,使之观众席上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人”,让他们在气势上更胜人一筹。这是对集体的维护,也是对集体价值的维护。
从影片“浪潮”看集体心理一个人如果赞同社会对某个角色的行为标准,并按这个标准行为行事就是角色认同。“浪潮”这个集体,是纳赖老师的一场“纳粹主义”实验,其对集体成员角色的要求有服从、团结等,各成员在中期也是对此观念报以认同的态度。他们会很乐意叫老师为先生、很乐意在上课前用固定手势互相问候,在最后纳赖读出一部分成员对该集体的想法时,有许多人表示感谢和认同这个集体,表示在这个集体中找到了自我。在这个集体中,他们满意着自己的角色,满意着在这个集体中的生活。
从影片“浪潮”看集体心理成员们对群体的认同却趋向了极端,出现群体极化。“浪潮”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排外、集体优越感等倾向性得到加强,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就如先前的一句“只有浪潮的人才能吃甜筒”“只有浪潮的人才能在这玩滑板”,这些部分成员的排外现象,经过群体的支持、支撑后,得到广范围的扩张,使得最后不能容忍任何人提出反对、异议。
从影片“浪潮”看集体心理其实,如果他们能够以恰当的心理去融入这个集体,不过分偏袒,不极端化,从中得到的利于成长的因素还是存在的。他们可以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自我存在的价值、帮助扶持、提高社交能力等等。但是,一到失控的局面,那些所谓的益处也随之付之一炬。所以,在我看来,一个集体要想走得长远的话,成员们还是需要看到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对整体的行为实事求是,敢于纠正错误,尽量保持客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