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进入亲密关系,一定是从自己开始的。
你有多想疗愈你的伴侣,就有多需要疗愈你自己;
永远不要疗愈你的伴侣,而是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为什么你总试着
去疗愈你的伴侣
亲密关系中,有一个重要原则:谁痛苦,谁改变。
但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在亲密关系中寻求补偿」的心理,即:我有一些过去未被满足的渴望与需求,我希望你能满足我这部分渴望与需求。
如果你满足我,就代表爱我;
如果你做不到,就应该改变;
如果你做不到又不改变,那就是不爱我。
于是两人的关系就会逐渐演变成:我痛苦,你改变。
一旦对方不愿意改变,我们就会容易感到失落、委屈、生气、充满不安,最终导致伤上加伤,失掉力量;即便对方勉强做出改变,TA也会容易感到压抑、憋屈、压力、充满负担,最终导致筋疲力竭,失去耐心,从而让关系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里,两败俱伤。
你无法疗愈伴侣
只能疗愈你自己
我们总认为,亲密关系的痛苦是伴侣带给我们的,只要伴侣做出改变,痛苦就会消失。
然而精神分析有一个说法:几乎每一段亲密关系中,我们都会不自觉地重复童年与养育者的关系模式。同时,当我们认为伴侣有问题,需要我们帮他疗愈的时候,我们就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高位」,把对方放在「低位」—我是给你提供帮助的人,你应该听我的。
请记住,我们无法在伴侣没有意愿、没有觉察的时候,替他做出选择,并要求他去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觉察自己的关系模式—看看自己获得了什么,缺失了什么,能够做些什么来补偿、疗愈和滋养自己。
相爱不是彼此补偿
而是自我成长
想要经营好亲密关系,非常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各自负责自己的成长课题,各自负责疗愈自己的童年创伤。
诚如在《少有人走的路》里,派克所言: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伴侣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这个定义,主要存在2个维度:
①爱是一种意愿
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欲望或需求,而是一种需要将「爱」转化成「行动]意愿。
换言之,它需要我们主动选择去爱,并为之付诸努力,而不是一味等待、要求对方去满足我们的需求。
②爱需要通过完善自我,来促进彼此的心智成熟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不能过度依赖,不断要求对方满足我们;也不能过度牺牲,替对方背负成长任务。我们需要不断觉察自身,完善自我,以此促进自己和伴侣的共同成长。
当在亲密关系中感到痛苦时,试着去创造一个空间,感受彼此的真实存在,试着闭眼对自己说:我感受到了你的痛苦,也感受到了我的痛苦;我感受到了你的真实本性,也感受到了我的真实本性;我带着尊重去接纳你的存在,不再尝试去疗愈或者改变你;也带着尊重去接纳我的存在,不再过度从你身上寻求补偿。
伴侣存在的真正意义——
不是永无止境地满足我们的缺失与匮乏;
而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看见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
对伴侣而言,他也有他自己的路要走,有他自己的生命旅程。
这时我们能做的,不是拼命将伴侣拽进我们的成长轨迹,而是尊重他自己的成长步调。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无论伴侣怎样回应我们,是否愿意做出改变,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要知道,亲密关系的最终指向——从来不是彼此补偿,而是自我成长。
所以,请放下疗愈伴侣的执念,并放心大胆地往前走吧,它不是一件坏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