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写作戒律:“写你所熟悉的事物”。
每次当你选好一个标题,准备围绕这个标题畅言一翻,从脑海中回忆着关于这个论点的有关细枝末节,尽情地压榨着你的意识与无意识。
而后,你突然间发现,尽管你很想把这部分内容囊括其中,可是当你绞尽脑汁、倾尽全力后也未能完成,或者即使可以勉强完成时,文章的阐述也不够全面、不够细致。
这时候,一种油然而生的无力感扑面迎来,于是,你开始进行自我否定:
是不是我不适合写作?是不是我天生就不适合写这种类型的文章?为什么我明明很想写却怎么也写不出来?
其实,道理很简单。写作中会出现卡壳,无非说明你对你要写的内容还不够熟悉。
对的,不是不熟悉,而是还没达到一个能让你行云流水般写出来的熟悉度。
这个时候,你就该自我反省一下,关于你要阐述的论点,哪些方面你还不够熟悉?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被你无情的忽略掉了?哪些方面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而当你对一个论点的全局有了整体把控之后,再来写这部分内容,便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比如,你很想写一篇关于林徽因情感之路的文章。
这时候,你首先要去了解她的基本情况,如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等。
其次,再去了解在她的情感之路中,出现了哪些重要人物?
并且,每个重要人物在她生命中的地位如何?以及对她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她的人生经历是如何塑造她?又是如何决定她的抉择取向等等。
你必须要对林徽因的生平事迹有个整体的把控,同时对影响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充分的了解。
你才有资格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叙述她的故事,去分析她的取舍,去评价她的人生。
第二条写作戒律:“写作就是写了再写”“写了再写就是裁剪”。
写作就是写了再写,关于这个“再”写,并没有硬性的规定是多少遍,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关于同一个内容的写作,写一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写第二遍、第三遍、或者更多遍。
为什么明明一遍就可以写完的内容要写了又写呢?
其实当你写完一篇文章,再回头看时,你会发现在原文章的基础上又迸发出了新的思想火花,这就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
在原文章的基础上,反复精耕细作,既有利于你更好的把控全文的框架结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文章得到更好的升华。
比如,当你写一篇故事时,第一遍的时候也许只能把故事的大概情节钩落出来。
第二遍的时候,你觉得有些修辞手法不当,语言不够优美,需要更好的完善。
写第三遍的时候,你突然发觉在某个细节上可以再添加点激动人心的趣味。
而当你写第四遍的时候,你又发现整篇故事中的某些部分是累赘的、毫无意义的,只有将其剔除才能起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写作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雕刻师对一件艺术品进行仔细的雕刻和反复的修饰后,才能创造出一件独一无二,并且渐甄于完美的无价之宝。
第三条写作戒律:“当你写出的最后一稿还没有上一稿好的时候,再创作也就够了,这时即便你再写一稿也只能起负作用。”
写作就是写了再写,写了再进行裁剪,那么怎么去判断自己写得足够好了呢?
当你写出最后一稿还没上一稿好的时候,就说明在你自身的能力范围内已经达到了极限,再重复写下去只会适得其反。
这条古老的定律就是一个度量衡,度量你所能发挥效用的最大值。
特别是虚构文学的创作,尤其如此。
写小说,第一遍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识和无意识流动的方向写下去。
第二遍时,再去检查整体框架结构是否完整,渴望、障碍、行动、结局的设置是否都已满足要求。
第三遍时,深度思考你所写的渴望和障碍是否足够戏剧性?是否已然达到了极限值?还能不能更夸张点?能不能让冲突更激烈一点?
以此类推,在前一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当你写到精疲力尽,写到不能更好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达到了你自身的极限值。
永远不要觉得多写几遍没有用。
杰里•克利弗曾在《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中提到,每一位作家在创作同一内容时,平均稿数要达到5遍左右。
也就是说,哪怕是世界顶级的优秀作家写同一篇内容时,要想达到最优化的水平,也必须写五遍甚至更多遍。
你别忘了,海鸣威曾说:“第一稿永远是一堆臭狗屎!”
所以,一定要多写,反复写,进行再创作,以寻找自身的最优化水平。
第四条写作戒律:““慢慢来,永不弃”“难题先放下,留给潜意识解决”。
入门级写作新手和大师级作家之间的差别,就像是2019年与2000年生产出来的熟普洱茶之间的区别一样。
写作是一个愈久弥香的过程,一砖熟普洱茶,沉淀的时间越长,泡出来的滋味越是浓郁甘醇,愈让人余味无穷。
这种差异的显现是巨大的,那么该怎么去弥补这部分的缺陷呢?
答案只有一个: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蜕变。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曾提出一万个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写作也是一样的,当你写完一万个小时,或者一千万字时,你便自然而然如甄化境,此时,写作于你而言,只是水到渠成的一件小事。
当然,具体数字是一万个小时还是一千万字本身并不重要,因为这一组数据只是在量的维度上给予你肯定的答案。
只有当你写的足够多、足够久时,你才会越写越好,你才能写得足够好。
所以,请千万不要急,并且慢慢来,享受这个发酵的过程。
其次,无论你是写作新手,还是大师级别的作家,写作时难免也会遇到困境,那么这时,又该怎么办呢?
当你走进了一个写作的死胡同,想尽一切办法还是出不来,或者使劲浑身解数还是无法使情况得到改善时,你做再多的努力,其实也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
所以,你干脆先不去管它,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是十分强大的,无论是多么艰难的困境,它总能在未来的某一个端口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就好像日常生活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想去回忆,却又怎么都回忆不起来,等过了一段时间,它却突然在你脑海里冒了出来。
又比如,当你想找一把日常用的剪刀时,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到,而没过多久,在一个偶然的瞬间你才发现,原来它一直就放在了茶几上。
写作的困境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写作遇到了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瓶颈时,先把它放到一边,让潜意识去继续工作,直到帮你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