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的每一部分都是稳定的平衡,只有在死物中才会出现。
有生命的系统都是动态平衡,一种在持续变化中的整体系统平衡。
2. 人生平衡:
与其幻想人生各个环节的绝对平衡,不如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能,实现动态平衡。
我有一个朋友过来找我抱怨:“我好累啊,心力交瘁,快不行了。
老板的方案明天要交,孩子还要辅导作业,我自己还想读本书……
老公明天出差,还要帮他准备行李。”
“少做点不行吗?”我问。
“那怎么可以?我们老板是个细节控,老公出差箱子乱糟糟的别人还以为他没人管呢,我们家宝宝我不盯着就不好好写作业;
我自己好久没有学习了,我都焦虑了……”抱怨了半天以后,她突然问我:
“你说怎么才能平衡工作和生活呢?”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理解的工作生活平衡,是个神话。
谈到工作生活平衡,大部分人脑子里蹦出来的,都是一个天平——左边右边持平,保持中立。
这种平衡叫做静态平衡,它的特点是——左右均等、时刻稳定。
但是这个概念放到人生里,就不太好实现,因为人又不是砝码,能老老实实呆着不动。
再说,人生何止一个天平,是好多个——我一个朋友对我说:“我觉得人生就是个大鸟巢,我就是个身心疲惫的鸟妈妈
——窝里面有很多只小鸟:老板、家人、孩子、朋友、自己……
每个鸟都嗷嗷叫,我这个鸟妈妈叼着一条虫子回来,放哪个嘴里,都觉得有负罪感——一碗水要端平,做人难啊!”
的确,如果你期待这种平衡,人生是很绝望的。
你被讨好和恐惧驱动着,希望成为一个面面俱到的完人——三十岁之前要结婚;
一定要住的离父母近一点;
如果这个阶段不能升职就永远没机会了;
当个好太太就要独立支撑家庭……
而恐惧是因为如果你按照所有的完美目标来活,谁都做不到。
什么是有可能的平衡?
静态的每一部分都是稳定的平衡,只有在死物中才会出现。
有生命的系统都是动态平衡,一种在持续变化中的整体系统平衡。
比如,生态系统、气温、水平衡,都是不断地波动,但是长周期内回归原点的动态平衡。
人体就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平衡,你的身体血细胞90天换一轮。
你的知识、认知持续在变化,你每天新陈代谢不同的东西,但是你的个性、记忆、体温、酸碱度又都是平衡和稳定的。
这才使“我”是“我”的概念得以成立。
最常见的动态平衡,就是骑单车。
你把骑单车的动作分解开来,单独每一个瞬间都是不平衡的,但是你把动作连续起来,长周期内,骑单车是个很稳定的平衡。
下面我总结了人生平衡高手的三个技术动作,下面一一给你解释一下:
1. 没有完美的一天,但也许有完美的一周
生涯里有一个练习叫做“想象完美的一天”——音乐响起来,大家冥想自己3年后最想要的完美人生。
你要我想,我肯定是这样的:
“充沛的睡眠之后,我听着自己最爱的音乐缓缓起来,洗澡、跑步、遛狗,和家人孩子拥抱……然后开车到自己的公司。
这公司建立在一个森林之中。
上午和大家谈创意,中午约了一个商务伙伴聊天,下午和团队碰业绩,同时也提出来一些问题解决的方法,大家都非常满意。
下午我五点多下班,准备参加一个课程的学习,在课上遇到知己,相谈甚欢一起喝咖啡。
晚上回到家,我洗了个澡,看了部喜欢的电影,然后写了篇读后感,最后抱着爱人安然睡去。”
我算了一下,这需要72小时……
完美是有可能的,真正的问题是“一天”和“方方面面都满意”——以这个周期思考,完美永远不可及,所以你焦虑,而且做什么都觉得不完美。
但下面这样的人生是有机会完美的:
每隔段时间埋头苦干,讨论项目一直到天亮,争论、吵架、身心憔悴,但是觉得值得;
每年一段时间,专门学习一门东西,然后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每个月和老哥们喝喝酒聚聚会吃吃小龙虾;
每年拿出一个长假,陪孩子做一件他们特别想做的事;
每周和爱人离开家里约会一次,创造精心时刻……
平衡的焦虑往往来自于你希望时时刻刻平衡
——但是如果拉长到一个长周期平衡
——平衡就变得可以实现
——在某个封闭会议的下午出去喝咖啡的确不可能,但是每周专门给自己留出1个小时的宁静的咖啡时间,却很有可能。
在德扑高手的训练课中,关于高手菜鸟的区别,第一条就是:“赢家总在找概率,菜鸟每盘都想赢”, 平衡的周期越长,格局越大,就越容易找到大平衡。
平衡的高手认为,没有完美的一天,但可能有挺好的一周,不错的一年,肯定会有完美的一生。
2. 与其谈人生平衡,不如谈人生效能
你肯定见过身边的这种人
——工作井井有条,效率奇高——你跟自己说,虽然他很牛,但是我有一个快乐稳定的家庭,这种工作狂肯定没戏
——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他有一对特别可爱有教养的孩子,还都特爱他,你对于人生深深失去了信心……
这就是所谓的人生效能,而不是人生平衡。
日本医生吉田穗波,她的人生目标是工作、留学、儿女成群
——这和你很像吧。
不过她生了5个娃,上着班,五娃出生的时候,正好从哈佛毕业。
她在自己写的书《就是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这个让人郁闷的名字啊)里提到,她的成功,主要在于高效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利用零碎时间、放弃完美主义、控制情绪、随时打开书本、借力他人……
总之,这姐姐开发了无数让自己提高工作生活效能的事。
还是用骑单车的比喻——平衡高手的第二个秘密:
在平衡这件事上,骑得快比骑得慢容易多了。
与其关注工作生活平衡,不如提高工作生活效能。
如果你可以6小时内高效能做完8小时的事,你会不会更有机会平衡?
如果你可以用更高质量的时间陪伴孩子,你会不会更有机会平衡?如果你学会一心三用,你会不会更有机会平衡?
一个信念“你所做的事情,一定有人在用更好的方式做”,
一定要持续学习,提高效能。
3. 小事很重要
去游泳、登山、骑马的时候都会发现,越是高手越放松,也越省劲儿。
因为他们不需要做大动作,只需要在微妙的地方做小调整,就有平衡,正是因为这样,也更放松。
我带女儿弯弯去过公园、一起画过画,讲故事……
做过很多事情。
但是最近的一件小事,却让我们的关系有很大的进展。
妈妈在房间里面哄妹妹睡觉,弯弯太吵被赶了出来在门口沮丧地哭。
我正和朋友在书房里聊天,就走了过去,把弯弯抱到怀里,也没有怎么哄她,抱着她继续开聊。在朋友走了以后,她想吃松子,我教她一个游戏,我说:
“我们合作,我嗑一下,你掰开,然后你自己吃一个,给我吃一个,好不好?”
对于一个松子控,她一开始总忍不住掰开就吃,等到第五六个以后,她开始懂得分享和合作,你一个,我一个。
从那开始,我和弯弯的关系有了特别大的改变。她成为了我的朋友。
平衡在小事中。我们总想等到憋个大招才叫平衡,其实改变你生活的事情,都在小切口之中
——你没有必要非要更衣沐浴,远离郊区才叫休息;也不是只有巴厘岛旅游,无人机送戒指,才叫做爱。
其实高手的平衡动作都很小而精妙。
不过,不管怎么说,平衡是很难的,动态平衡则更难。
所以平衡工作与生活都是一件特别难的事
——不过正如《死时谁为你哭泣》的作者罗宾·夏玛所说:“ 不是因为某件事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才让这件事变得很难。 ”
所以记得今天讲到的三点,要像骑单车一样做平衡的高手
——眼睛盯着你的愿景,双脚用力蹬提高效能,做微妙的调整让自己保持平衡。
别人看你走得歪歪斜斜,你心中自有自己目标;
别人看你摇摇晃晃,只要不翻车,不撞人,你尽管四仰八叉地往前行。
思考
你是否曾经陷入过“时刻想让所有人满意,又不可能”的静态平衡的幻想中?
如果人生是骑单车,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
你自己的两个使劲儿的踏板又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