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盖了新房,父母住了进去,门前的小菜园,成了我们一家人的菜篮子,房子路边的柿子树,却成了妈妈牵肠挂肚的大心思,每年柿子成熟的时候,她都会反复思量如何把这些柿子送出去。
妈妈家的柿子是新品种,不用任何加工,成熟的时候可直接食用,一点也不涩,甜甜的,脆脆的。以前我家没有的时候,村里先住上新房的人家有的会分些给妈妈,妈妈再分给我们,一家分不了几个,我有点吃不够,每年记挂着它。自家有了后,更是看着小柿子一天天长大,盼着它快点成熟。
前几天回家,柿子刚刚泛红,爸爸知道我爱吃柿子,拿起剪子就去给我剪了几个,说集市上有卖的了,可以吃了,妈妈一个劲地说不到时候,剪了可惜。后来十一放假,在外读大学的外甥回来了,临走时爸爸又要剪几个给外甥带回学校吃,妈妈硬是说柿子还没熟,不要剪。妹夫打趣说妈留着分给姨姨们,不舍得给我们吃。妈硬是坚持不到霜降不能吃柿子。
后来我去参加二十四节气心理养生的课,才知道霜降时节有吃柿子的习俗。原来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中贫寒,经常四处讨饭。有一年霜降节,饿得两眼发黑,四肢无力的朱元璋走到一个小村庄时,发现村边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
朱元璋一见,兴奋极了,于是,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吃了一顿柿子大餐,这才得以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了一条小命。而且一整个冬天没有流鼻涕,也没有裂嘴唇。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再次路过这个小村庄时,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正是这棵柿子树才使自己免于成为饿殍。
他仰望着这棵柿子树,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妈妈可能并不知这个传说,但她知道霜降后才能吃柿子,她固守着这个观念,一点也不知变通,以至于让我们对她有所“误解”,不过妈妈的柿子牵挂万家倒是真的。
除了我们姐妹之外,妈妈首先要分的就是她的姐妹,我的姨姨们,因为姨姨也曾跟她说我们家的柿子好吃,于是每年柿子成熟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念叨了:我要打电话让你姨来拿柿子,人家又不能空手来,让人家花钱我又过意不去。妈妈越老,心思越缜密,为了让她安心,我只好说我离四姨家近,我给你捎着吧,小姨家的我也开车给你送,妈妈开心地说:“好!”我打趣她:“你知不知道我去也要买点别的东西,不能光带你的柿子?”
妈妈又不好意思了,连忙再收拾点别的东西让我带上,我当然会再买点营养品捎着,姨姨们从小亲了我,我孝敬她们真是心甘情愿的,相信姨姨们来我家带点东西也是满心满意的,还能叙叙旧,可妈妈总是为别人着想,生怕人家吃了亏,我善良的老妈啊,你啥时才能把心放宽些啊!
霜降后柿子成熟了,密密的,红红的,压弯了枝头,妈妈便今天摘一兜给这家,明天摘一兜给那家,左邻右舍,远亲近邻,只要家里没柿子的,一般都能吃到我家的柿子,给谁都有理由,这家曾给过我李子,那家曾给过我秋葵,他帮我推过车,她骑车捎过我一段…… 妹妹常说:“妈七十多岁了,也不知欠了人家多少人情,总也还不完!”家里总共四五棵柿子树,大概能结一百多斤柿子,东分西分后,很快就所剩无几,爸爸妈妈根本吃不了几个,这些柿子大概能吃到上百人嘴里,甜在众人嘴里,我妈却是甜在心里,这也许是我妈家柿子的最大价值吧?
我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宁可自己不吃,也要把最好的东西给别人!”我勤劳朴实慈爱善良的妈妈啊,愿上天不负你仁爱之心,赐你大寿无疆,让我们好好爱你!孝你!敬你!让我们沿着你的足迹,做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大写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