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海泛舟记》

作者: 芝麻斋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5-05 14:52 被阅读4次

手上拿着一本范福潮先生撰写的《书海泛舟记》,很是喜欢这个书名,感觉进入了读书的圈子。

这本书的模样小巧、清灵,封皮上的一幅水墨画,给这本书增加了一些书香之气,坐在舒服的沙发上,外面不知何处下雨而带来的凉爽之风,从微开的窗中徐徐吹进,翻开书,融入作者的心情笔墨之中,恍惚间,就如作者坐在茶桌之前,慢慢饮茶,同我慢慢道来。

于是便想写点感悟,同时也想记住书中的一些知识点,便打开电脑,在这“简书”的一亩三分地中,我自己独占的地方,记下一些文字,以便有暇之时,再品味其中独特之滋味。

书中《人生能读几多书》这篇文章的一些知识点:“一部全唐诗有九百卷,一套二十五史是三千七百八十二卷。古人一卷书的篇幅,只相当于现在的一章,万卷书其实并不多,一个人从七岁起每天读三卷书,不到二十岁就能破万卷”

“乾隆敕令刊刻的《四库全书》,著录之书,凡三千四百五十七种,七万九千零七十卷,即著录实有各书只总数。总目仅存书名,而未收其书者,凡六千七百六十六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六卷,即存目之书之总数。”

书中讲,人的一生能读三千本书,就算是一个非常刻苦的读书人了。

一个人,如果能够心情愉快、平平安安的活到100岁,就是可以生活36500天。用3000本书对比这个数字,基本上是10多天读一本书。但这只是非常大概、笼统的算法。一个人假如真的有幸能活到100岁的话,并且也的确喜欢读书的话,那就必需认真对待能够读书的天数了。

七岁以前的大多数人应该是读不了多少书的,上学以后呢,也不知道能有多少人,有时间读一些课外书,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的老师和家长会让他读一些课外书,这个情况大家实际都应该能预想到或许还有人真切地曾经体验到了。

我们都清楚,在这个为应试而读书的环境里,太多太多的人总有那么十多年的时间,是为了升学、考试而读书的。这段时间,正是拥有美好青春的时候,也正是最该多读些书籍的时候(周国平曾就此发表过感慨),但是”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事情并不是这样的随着人性的喜恶而走地。

很多人就如羔羊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被赶上了一条状如羊肠却又是有着所谓光明前途的小道上,在这条崎岖难行、充满竞争的小道上,这些羔羊吃着全国统一的饲料,听着全国统一的教导声,被全国统一的考试方法验证着你能力的大小。

在这群咩咩的叫来叫去的羊群中,实在有很多羊是不愿意吃这样的饲料、听这样声音、接受这样考试的,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如此,为什们?因为如果你离开这里,那你就成了人们眼中不学无术、混迹街头的浪荡之子,即便你就是去上班了,人们一听到你的岁数,看到你还没有发育好的小身板以及你装酷可笑之举,就在第一时间会觉得你应该是在那羊群之中,而不应该是在这牛群之中。

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就要遵守什么样的秩序。跟着走,也许不会成为什么成功者,但不跟着,肯定会成为不了人们眼中的好样的。

作者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时至今日,一生能读几多书,已经不算是一个大众话题,甚至读不读书对许多人来说也都无关紧要。对功利事业的选择,任何时候都比读书更具吸引力。竞争的惨烈,尘世的喧嚣,生计的艰辛,欲念的诱惑,摧毁了多少读书人宁静的心态等等。”

同感,很是同感。其实读书是一件日积月累的事情,它循序渐进又可能只是厚积薄发,甚至还可能对于你的事业、家庭、挣钱而言只是”屠龙之术“,看起来是毫无作用的。

“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两种意识,在八十年代以后,是正儿八经打过几次打大仗的,面红耳赤、口水乱喷的景象也是寻常见到的。但是,事实证明一些问题,从而今看来,后者的确是依然在节节败退。

那个时候,虽然很多人会设计导弹,但是终究抵不过带着茶叶香气的”茶叶蛋“。”茶叶蛋“可不能小瞧它,我们不能仅从它的本质上来判断它的作用,而是要从它熟了,有了茶叶味道后产生的利益上来深入评判,这利益---就是钱啊!!这是非常厉害的,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主”,是有很多很多粉丝的,说汉语说外语的都有,支持的力量相当强大,不可迎战。

作者先生还一针见血地说:”读书,在有些人眼里,已经成了孤独者的怪癖,一种不合时宜的行为。“

正是!正是!我完全同意作者先生的说法。但是,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我想还是不要用”有些人“这个词为最好(因为这不是事实,在这方面最好还是现实一些,说出真情实况为最好,在上个月的读书日,有很多媒体都谈到了中国人的读书数据,并发表了很多感慨,这个可以确定一下。),最好用”很多人“,说实在的,事实就是如此,只要看看周围的人和人群就可以了。

其实,这个”很多人“他们并不知道,读书其实是一种贵族式的生活,如果非要抬杠,那么好吧,我退后一小步,至少是精神上的贵族生活范畴,当然,也是让自己容颜和气质变得更好的办法,为什么?读过一些书的人,都知道为什么。

写到这里,想起了一位归国人士写的一些感想:”在国外,一个富有的人你是看不出来的,因为他们的行为跟周围的人没有很大区别,但是有个别的国家的富人一下子就能让人看出来,因为他们的言行举止总是那么与众不同。“

我想,这要找点读书的事了,古代”学而优则仕“,考中了状元,那是要骑高头大马,身穿红袍,帽插宫花,满大街乱转,要夸官三日的,那时候的当朝,就是要大张旗鼓地告诉老百姓,看到了没有,都好好看看,只要读书读的好,当然也要临场发挥好,就会当大官,光宗耀祖的。但是现在而言,似乎形式还在,只是马上人的装”好东西“的地方转换了,怎么说?就是原来是满肚子的学问,也就是”满腹经纶“,现在成了”腰缠万贯“了,不仅”地方“换了”内容“也换了,更可怕的是满大街翘首观望的人们,羡慕的目标也不知不觉中给换了!

相关文章

  • 读《书海泛舟记》

    手上拿着一本范福潮先生撰写的《书海泛舟记》,很是喜欢这个书名,感觉进入了读书的圈子。 这本书的模样小巧、清灵,封皮...

  • 读《书海泛舟记》

    我曾想,若我能更早一些遇见〔书海泛舟记〕,或许,我与书之缘,会更早一些,更亲切一些,更加的密不可分一些。 但又或许...

  • 范老先生

    《父子大学》 《书海泛舟记》 此二书, 内容连续, 可共读, 范福潮著。 行文简洁沉静, 雅致不乏俏皮, 情真意切...

  • 书海泛舟

    我这是一首首尾接队四字律句∶ 书海泛舟, 舟自横流。 流芳文鼎, 鼎屹万秋!

  • 书海泛舟

    书海初行舟,扬帆幻远洲。 天高风诡异,浪大落深沟。 幸有知音遇,澜平览蜃楼。 诗云隐故旧,赋雨添新愁。

  • 书海泛舟

    把日子当书看 每天都是一页 把看书当日子过 三百六十五页也算一年 读不完的书却是很多 过一年少三百六十五天 回头没...

  • 一生能读几多书?

    这本《书海泛舟记》是作者范福潮在《南方周末》同名专栏的文章合集,基本上说的是自己的书缘、书事,读罢掩卷沉思,令人回...

  • 书海泛舟沉醉

    西安最近的第29界图书博览会,听闻很有看点,我便心驰神往,给自己一个下午的时间,去体验游走图书博览会。 人生第一次...

  • 书海泛舟,以苦为乐

    昨天,《我心目中的华东地区三座顶级名城》作为当天的头条文章,发表在世纪文学传媒公众号上。我心目中的华东地区三座顶级...

  • 2018-08-26

    书海泛舟酬壮志,青天难铸亦英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海泛舟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xj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