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教育口述史》读书笔记之一
今天阅读了第一章《我的求学生涯》,从中学到大学,顾先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固然与他出生在人杰地灵、重视教育、文脉相承的江阴有关,与他学习的学校南菁中学有关,更与他好学不倦、立志成才有关。他的人生格言中有一句话“像小草一样学习,随处生根”,正是他孜孜以求,随处学习,安心学习的写照。
中学时代爱好广泛,追求进步。优秀的教师团队不仅为顾先生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基础,还为他以后成为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奠定了基础,“我的成长是教师培养的结果,我也愿意像我的老师那样去培养下一代”。所以,学校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和学生实际上是相互成全。而学校的民主作风,教师的学识、人格引领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学校管理者,如何培养学生成才,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国家建设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的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是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
年轻时代的顾先生一直是一个进步青年,不管是北师大学习期间,还是留学苏联期间,顾先生都是学用结合,既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又重视社会实践,“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实习”,这为他成年后成为教育家做了很好的铺垫。顾先生在后来的教育理论中提到:“现代化的教育过程中,教育是终身和全时空的。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教育不能局限在学校的狭小范围之内,它包含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生产的结合,体现的是教育对人生存发展的全局性的影响。”我想这些思想是顾先生“求学生涯”时的思考的再现吧。
头脑聪慧,好学不倦,追求进步,立志成才,这就是青年顾明远给我的印象。
2018.07.19晚
《顾明远教育口述史》读书随笔
在第二章里有两个内容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顾先生的教育理念,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顾先生多年的教育实践和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相结合的产物,是所有教育人应该牢记的教育箴言。
有一部流传很广的文学作品,就叫《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首次出版于1886年),教育是爱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教师”中特别谈到,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自古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教师用自己的爱心教育学生,成为孩子除父母之外最疼爱他们的人。教师用爱心培养学生,又把爱心作为种子深种在学生心中,学生懂得了爱,长大后把爱又传递给其他人。爱教育事业必然从爱学生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哲学派别之一实在论认为,学习应该有趣且有用。实用主义哲学家卢梭认为儿童的兴趣是教育的先导。这样看来,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能否持之以恒,能否由浅入深,能否学出成果的关键。
这两句又是相互关联的,教师用爱心让学生亲近,由亲近老师到“亲近”这个学科;教师爱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爱教育事业,爱教育事业的外显方式是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投入精力学习。爱教育---爱学生,教师讲好课----学生有兴趣。
另一个引起我温馨回忆的,是北师大举办“研究生课程班”,我是北师大中文系2000年9月至2002年5月在天津办班的学员,每周六日到迎水道天津社科院听北师大派出的老师讲课,当时感觉教授们特别有学问,启功的关门弟子李山讲文学史。收获特别大,如果外语能考过来,我可能真的成为有研究生毕业证的学员了。只能拿“研究生同等学力”证,是北师大“俗家弟子”。感谢时任北师大副校长的顾先生,提升了我的教师素养。
2018.07.22晚
第三章 我与比较教育
本章顾明远先生回忆了 “比较教育学科”在中国的创立过程。
上世纪60年代初,顾先生与教育同仁一起创办了《外国教育动态》,成为中国了解外国教育研究动态的一个窗口。1974年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终身教育”思想让顾先生受到很大触动,回国后推动《外国教育动态》杂志的发展,对中国的教育者了解和学习外国教育经验起到很大作用。“《外国教育动态》这本杂志催生了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外国教育动态》更名为《比较教育研究》,一个新的学科诞生了。
“比较教育”,中外比较,取长补短,推动了我国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理念论(康德《论教育》)、实在论(洛克《教育漫话》)、实用主义教育(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改造主义教育(谢恩《为明天教育青年一代》)、行为主义教育(斯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等等西方教育思想传播过来,丰富了我们的教育实践。
我在大学时学习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文学”,由于比较,我们通过文学中对人物描写的不同方式,了解不同民族不同的表达,中国人的含蓄之美,外国人的直白之美,非常有收获。比如拿《圣经.雅歌》与《诗经.周南.关雎》比较,和《诗经.硕人》比较,为此我还写过小论文呢。四年前,与师范大学文学教授一起,录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外文学比较”,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素材,受到同行的好评。
今天,比较教育推动了我国教育变革,“比较教育学”成为师范类学校必修课程,顾明远先生居功至伟。
2018.07.26晚
第四章 我与新中国教育改革 之一
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育的创新在于学习。第四章开篇语的中心语是“发展”,关键词是“改革”“创新”“学习”。中国教育的发展就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行的,在创新中不断提升的,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陈旧的教育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而人们的认识是在学习中不断改变、更新。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为培养接班人服务,教育不仅仅只是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它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即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生产必须有现代教育的人力资源的支持”,这种认识是在顾先生这样的教育大家不断探索、不断坚持、不断宣传,才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成为我们今天教育人的遵循。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中国这样传统教育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很难被人们接受,师道尊严,学生应该是教育的客体,教师掌握着知识的主动权,传道受业解惑,教师才是教育的主体。-----这种思想流传千年。
时代在发展,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渠道,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和建构主义教育观不谋而合。
当代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并不是一个被动的等待灌输的容器,而是一个积极寻求意义的有机体。”学生是学习的焦点,处在教育的中心位置,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理解问题。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非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的责任,教师激发与引领作用不可替代。
教育大家顾明远先生为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8.08.03晚
教师要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四章“我与新中国教育改革”读书笔记之二
顾先生作为教育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方面大力呼吁尊师重教,设立教师节(我在师大上学,1985年9月10日,参加学校举办的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时任市委书记的李瑞环同志亲自到场祝贺),一方面突出强调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专业性很强。当时社会上对于教师重视明显不够,“还不如售货员”,当然也与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有关。
顾明远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着力为教师创造进修和提高的条件,为中学教师设立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今天,河东教育中年教师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很多,仅七中就有40多位,教师教书育人的业务能力的提高,也带动了教师地位的提高。现在,进中学的门槛起点就是硕士毕业,基本实现了顾先生的愿望。
教师专业化永远在路上,顾明远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学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是一门科学,人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也是有规律的,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就要学习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并在实际中应用。教育又是一门艺术,教师教书育人是要讲策略,讲技巧的,教师尤其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顾先生总结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铸造者。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代,很多工作可以被机器替代,人工智能也悄然出现在教育中,但研究证明,教师依然是机器不可替代的,顾先生的总结中提到的教师是学生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铸造者,道出不可替代的原因。这也更是对今天教师的提醒,知识传播者已经有替代者,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对学生爱的教育、健康人格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成为今天教师的重要任务。不断学习新时代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提高自己,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暑期读书充电,则是很好的提升办法。
2018.08.04
《顾明远教育口述史》第五、六章
第五章中,顾明远先生重点回忆了参加《教育规划纲要》调研讨论的事情。信息量非常大,许多内容就是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内容。
顾先生归纳了“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平等,教育终身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国际化,普遍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应该说是在顾先生归纳趋势上的升华,是教育的与时俱进,也是教育的时代性体现。
在与温总理的教育座谈中,顾明远先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教育的理念问题,二是教师水平问题。这是在2006年8月22日提出的,迄今过去了12年,却依然是今天存在的问题。在这个暑热的下午,我看到这两个问题,依然淌下汗来。12年过来,我们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在你的学校,老师们的教育理念更新了吗?课堂改变了吗?学生素质提高了吗?培养目标明确了吗?
顾先生提到的美国中学,课程有300多门,今天你的学校开设了多少科目呢?2017年秋季我们进入了新高考改革,现在明白,是在向美国高中学习。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权,分层走班,突出“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的作用。
关于教师水平问题,今天的教师,课堂不再是以讲授式为主,取而代之是启发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顾先生提出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理念。你是不是还在应用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凯洛夫的教学五步骤,即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你改变了吗?
《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仍具指导意义。
《教育改革纲要》的发布,吹响了教育革新的号角,顾先生作为文件的参与者,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六章顾先生讲述国际交往,让我们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我们。交朋友,常交流,教育思想碰撞,开拓出新的领域,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国际交流,中外交往,还需要我们做好。
2018.08.07立秋
学习和吸收世界一切文化成果
第七章“教育见闻”之一:日本教育见闻
顾明远先生多次访问日本,对于日本教育有较深刻的了解。
首先是日本人讲礼貌、重服务,虽然学校没有道德课程,但是有生活课和社会课,公共道德和个人道德都会讲到,所以日本人的礼貌与服务都与教育有关,“反映了他们的文化教养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反思我们的教育,德育天天讲,收获与我们的期望还是有很大距离,整个社会的国民素质还需要提高。素--质--教--育,素质---从教育中来,作为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的素养,要抓在经常,体现在日常。2014年1月,我随河东教育代表团访问日本,确实体验到日本人的礼貌与服务,体验到学校与社区街道的干净清洁。
当时是隆冬,日本学生穿着短裤,我们穿着防寒服,反差很大,身体素质之好让我们吃惊。在礼堂里面,学生们脱掉鞋子,只穿着袜子,我们穿上学校准备的拖鞋,仍然感觉寒气袭人。这让我们警惕,我们的学生身体素质与日本相比,差距很大,在今后的竞争中,年青一代比的不仅是智力,更是体力。强化体育教学,强壮我中华学子,刻不容缓。
日本很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我国这几年才从盲目的西方文化崇拜中清醒过来,注意在学校进行中华传统教育。但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还是很受年轻一代喜爱,拨乱反正工作需要我们教育者下功夫。
日本重视家校合作,重视社区文化教育,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今天我们在这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殊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学历教育引起我们反思,尤其是课外补习班,现在我们大力治理,但根本的改变还应该是学校的课堂,课堂上吸引学生,学生学会了,到外边补课的可能就降低了。学校应该是社会风气的改造者,不应是社会不良风气的追随者。
2017年10月30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从小学到高中,12年综合实践课,总目标是“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顾明远先生借鉴日本教育“综合学习课”,吸收其实践经验,来提升中国教育的成果之一吧。虽然比日本晚了20年,但我们只要做起来,就会后发先至。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2018.08.09
教育见闻之二:北美教育见闻
顾明远先生首先回忆了参观北美幼儿园的见闻。
幼儿园普遍奉行“自由教学中的计划和目的”,儿童以玩儿为主,教师是陪伴和引领。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在锻炼中成长,需要家长们的支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家长们从不找幼儿园麻烦。孩子从锯木条中得到锻炼,自己完成,敢于实践,这恰恰是让我们羡慕而缺乏的社会环境使然。从小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冒险能力,生活能力,唯独没有我们提倡的学知识能力,这值得我们反思。“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个伪命题,但与之相比 ,我们的幼儿教育,确实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的儿童教育环境亟待改变。“小农经济思想”制约着我们,从北美幼儿教育中看到,幼儿教育重要的不是知识教育,而是正确的发展个性的教育,情感、意志、性格的教育更为重要。“教师是观察者、帮助者、设计者”,不是“教育者、传授者、训导者”,一个是以学生为中心,一个是以教师为中心。今天我们的教育观念有了改变,是学习的结果,所以对外交流,真的很重要,学习外国教育大家先进教育思想也很重要,如杜威的教育思想。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杜威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杜威的教育思想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教育,也影响了今天中国的教育。
教育思想每十几年就会有发展,教育改革随之出现。美国在上世纪末提出“重建教育”,增加学生在校时间,增加学生作业量,增加考试次数,这不就是“增负”吗,与之相反,我们一直高喊“减负”,减得结果如何呢?学生素质提高了吗?参与实践的机会增多了吗?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出来了吗?需要我们好好反思。
美国中学开设一百多门课程,今天我们的高中,也开始在课程建设上下苦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这是教育的进步。随着新高考“选课走班”,我们在教育改革的大路上一直求索。让我们奋起直追!
2018.08.14
教育见闻之三
欧洲教育见闻
跟随顾明远先生走访了几所欧洲学校,给我印象很深的首先是巴黎第八大学课上的讨论,“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学生会提问,源于会思考,交流活动就是交换思想,也是合作学习。老师是引领者、点拨者,解惑者。很遗憾的是我们这一代都不会提问,只会听讲,缺少自己的见解。每当参加活动,举办者号召大家提问时,我们都低下头,不敢举手,惭愧之至。
其次是教育沙龙,五天参观者达44万人,可见其吸引力,更见法国学生之学习力,演讲与座谈,内容是学生们喜爱的,活动在自由的氛围中展现组织者的严谨。
而国立技术学校以先进的设备、针对性强的培训吸引人们,这对于我们陷入困境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法国的大学学习也是竞争激烈,尤其是高等师范,桥梁道路学校学习者也都是精英,这两类学校的精英教育给我们很深印象。而古老的博洛尼亚大学、萨拉曼卡大学,都成立于欧洲中世纪,历史悠久,影响深广,焕发青春。这是欧洲中世纪文明的发祥地,其建筑文化让我们感慨,学校不大,难道从来没想过搬家或扩建?古老的建筑,现代的设备,先进的办学思想,是不是让我们的大学管理者思考一下。
至于中小学,在圣埃克佩希小学,圣诞节的课使用超市的食品广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合实际,练习孩子们的生活,值得我们借鉴。教育就是要与生活相联系,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2018.08.16
教育见闻4
韩国教育印象最深的是“首尔科学高中”,设备一流,开放使用;创造发明室,类似我国的“创客空间”,让学生动手动脑,把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图书馆里每人一个座位,保证上晚自习;家长到学校做义工。学校培养目标:科技精英。韩国很小,但是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高科技产业世界闻名,与中学教育密切相关。现在我国部分重点高中,开设“拔尖创新人才实验室”,虽然不是像韩国的精英学校,但也意识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30日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这不仅鼓舞和指引科技领域创新,对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技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机器人、航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与学生亲密接触,极大推动了基础教育中科技教育的深入开展,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顾明远先生参观台湾中小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明小学和吴灯火校长。吴校长“热爱孩子”,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中,感动了家长,赢得了老师们的支持,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他创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义工“黄背心”制度,小本本的“家长护照”制度,本子封面的文字很有意思,“亲情是天生的,爱子女的方法却需要学习;没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但却可以借助学习而成为有效能的最佳父母”。本子上设立“爱智奖”和“爱心奖”,充分调动家长力量、社会力量支持学校发展。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今年我校在新生入学仪式之后,将给新学生们的家长进行讲座,让家长们了解学校,支持学校,成立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努力向吴灯火校长学习,让家长成为支持学校发展的一股有生力量。
2018.08.20
顾明远教育口述史—尾声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家风的重要
顾先生在本书的最后深情书写家人对自己的深刻影响。母亲的知书达理、怜悯宽容、目光远大、正直坚强,深刻诠释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顾先生成长中许多的地方都很像他的母亲。
远表舅像父亲一样教育少年顾明远,要爱国,要爱学习;岳父周建人先生的高尚品格、平易近人的作风、关心民间疾苦的情怀、刻苦学习的精神,彻底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是深深影响了顾先生,对他人格的修炼起到重要作用。
妻子是自己的同学,高级干部的后代,却勤俭持家,不慕虚荣,克勤克俭、低调为人,同时又操持家务,帮顾先生审稿改稿,生活上的贤内助,事业上的好伴侣。所以说,男人娶个好妻子,比找个好工作还重要。 顾先生有如此大的成就,真的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他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家风问题,是因为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顾先生的故事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做了很好的注解。
2018.08.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