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统文化爱好者
王阳明传习录(八):仁义礼智 扩充四端

王阳明传习录(八):仁义礼智 扩充四端

作者: 星星之火合伙创业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08:34 被阅读0次

    接着上一篇。

    王阳明又曰:“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

    先生又说:“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去知。见到父亲自然知道孝顺,见到兄弟自然知道友爱,见到小孩儿坠入井中自然会有所不忍。这便是良知,不需要往外去求。如果良知能够发用,且没有私意的障碍,就是所谓‘只要能够扩充悲悯同情的心,那么仁的作用便可用之不竭’。然而,一般人恐怕不能没有私心妄意的障碍,所以才须要用‘致知’‘格物’的功夫,克除私意、复归天理。这样心中的良知才能没有障碍,才能充塞、周流于心间,这便是致良知。良知得以恢复,那么意念也得以诚敬了。”

    孺子入井来自孟子,原话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如果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紧张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紧张同情心的。

    小孩子马上要掉进井里了,手里抓着绳子呢,哭叫的很伤心,这个时候,无论看到的这个人是一个逃犯,还是一个小偷,都会自然的产生想要冲过去拉一把的念头,这个是人的本能,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想要去这么做。

    所以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我们每个人都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这四颗心对应着仁、义、礼、智这四端,人人都有这四种初始的开端,就像四肢一样。

    这就是孟子的四端说,四端说是孟子性善论的依据。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一点和孔子的想法不谋而合。

    但是我们平常人很难没有私心,一旦有了私心,就很难做到仁义礼智,所以王阳明说我们必须要用致知和格物的功夫,克除掉私心,能够明白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智,能够分辨出什么是不仁不义,不礼不智,让心中的良知没有障碍的充满全身,在心中进行不断流动,这就是致良知。

    所以四端说有什么用呢?扩充四端,修身养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八):仁义礼智 扩充四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aj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