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赚钱汤小小轻松高效写作
这本有温度的干货书,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这本有温度的干货书,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作者: 汤小小 | 来源:发表于2020-01-14 10:37 被阅读0次

01

其实在购买这本书之前,大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写作对于自己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因为喜欢,想要将思考转化成文字,让更多人看到;

有人说因为解压,被烦闷生活压得喘不过气,通过写作,能够更加心态平和的拥抱世界;

有人说因为底气,通过写作能够赚钱变现,让生活不再捉襟见肘,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无论起因如何,最终的目标都是想要越写越好,想要人变得越来越好。终究要回归到人,这个本质上。不管是对作者还是对读者。

所以在看完这本书后发现,虽然白色的封皮透着冷静和克制,简短的四字书名又直击全书核心,但是通读完后发现作者把自己十年写作经验,透过一个个真实发生的例子娓娓讲述,你会发现书很容易看完,不用你拿起又放下,在一个不知名的下午又重新拾起。

不干不燥,不虚不假,我觉得这八个字是对这本有温度的干货书最贴切的评价。

02

写作有三难,一难:动笔;二难:提升;三难:变现。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说:

我学历不高,完全小白,能不能写好?

我文笔不好,下不去笔怎么办?

我观点不清,立场不坚定,觉得什么都对怎么办?

我写了一段时间,陷入了思维定式,没法突破怎么办?

我家里有娃,工作又忙,没有时间写怎么办?

我写了很久,投稿不中,没有赚到钱怎么办?

所以看完全书,封皮上写的“有50余种可直接移植的方法,60多个由实际数据支撑的案例”,数据绝对报少了,据不完全统计上百个案例绝对是有了,老师还是太谦虚了,哈哈。

03

小小老师是我开始新媒体写作的引入人,和她一样,我也是从纸媒开始的。

我是报社记者出身,即使有写新闻稿的经验,刚接触新媒体写作时也是一头懵,不会起标题,不会搭框架,不会找观点。

基础班的学习让我很好的掌握了新媒体的基本知识。很多人总说自己不行,想学怕学不好。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疑虑,但是后来想通了这个逻辑:

就是不会才要学,学了才有可能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要是谁一开始就会,那人人都是大师了。

这个时代,经验才是最贵的。

小小老师写作十年,做写作培训3年,培养出了上万学员,有的人成为了特约作者,有的人月入过万,有的人成为大号主编,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所以为什么不给一个自己变好的机会?

小小老师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每天工作3小时达人,光这一项就秒杀了很多人。所以她能够一年发表文章1400篇,很多人以为是一天写3、4篇,老师曾解释过,并不是把自己陷入文字量产上,而是用最高效的方法获取最大的利益。

所以《高效写作》不是教你追求量,制造千篇一律的文章,而是教你怎么用同样的时间,不写烂稿废稿,写出编辑需要的稿件,只要写就能变成钱的文章。

她先做到了,用自己的十年告诉你,这些方法有效可行。

因为上过基础班,我以为这本书会和课程重复,没有想到,内容和概念都是全新的,和基础班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不用担心内容注水,你会有全新的体验。

04

在实际写作中有三个我最头疼的东西:时间、观点、文笔

我是个懒癌症患者,能拖到明天的就绝不今天做。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明天再做吧,明天再写吧。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永远比别人慢一天。

最近在做年终总结的时候发现,很多事情若是想好了马上实施,在有限的时间内你就能完成更多事。现在后悔也没用了,2019年咻的一下就过了,年初定的那些宏伟目标好像在一天天的拖延中消失殆尽。

悔不当初。

小小老师在书里给了方法:列计划和每日清单

计划谁都会列,可是你完成了吗?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列你能完成的事,每天不用多,能完成一到两件事就很不错了。形成自己的规律和节奏,按照计划,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铁打不动。因为不用安排的那么满,你就有喘息的时间。

很多同学会把自己的一天安排的满满当当,从早上6点到晚上睡觉,每小时做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自制力强的人能做到,自制力差的人表格就成了摆设。

所以小小老师提出:先完成,再完善

这六个字,彻底打破了我处女座追求完美的死理。我做事就喜欢一开始就完美,如果不好宁愿不开始。所以我不找好选题,不找好合适素材,不想好句子,永远都不会动笔。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我好像没有作品哎。

新年起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写500字,每次只需花个十分钟,一周只需要完成5天,留两天休息,这样的要求很低又很好完成。所以从年初到现在我坚持了下来,从500字开始到1000字甚至2000字,一起笔,发现灵感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大脑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你不开始永远不知道它有多厉害。

在写观点文时,我有一个弱点,就是立场特别不坚定。我看《奇葩说》的时候,听正方的辩词觉得很有道理,轮到反方陈述时,又倒戈向反方,最后结辩的时候又被正方三辩打动。一道辩题,我觉得谁说的都对。

但这就犯了观点文的大忌,觉得谁都对,就是没有观点。那么读者在看的时候,自然就不知道你到底要表达什么。

还有一个错误就是,观点太大。本想写的大气磅礴,却发现实际操作起来让人不知所云。

小小老师给了一个方法我觉得特别实用:角度越小,越锐利

她举了一个例子:以“与人相处“为例,角度大的观点是“如何与朋友相处”,角度小的是“不占便宜,是朋友最好的相处方式”。

你看,是不是角度越小越好写?因为写“如何与朋友相处”,你可以讲要真诚,要帮忙,要称赞,要护短。一篇2000字文章里根本装不完这些东西,而你只写“不占便宜”,抓住这一点,只围绕它来写就行了,把这一点讲透,就是一篇好的观点文。

我最关心的一点是文笔,我以前写新闻的,所以用词要求精准严肃。所以在写观点文时会有些不适应,首先是新媒体文章要求多短句,要求通俗易懂,要求大众化可读性。我写的东西有时我自己都觉得干,就有些怀疑我的文笔了。

很多同学也有同样的困惑,文笔不好怎么办

在这本书第五章详细的讲了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个方法我印象很深:杀生法

乍一看不能理解,仔细研究发现很实用,简单的总结来说就是说人话。

小小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句话是“她准备去考注册消防工程师证书”,一句是“她准备去考注册消防工程师证书。该证书的考试号称史上最难,第一年全国通过率仅有0.9%”。

很明显第二句更好理解。将文字用数字和读者更加熟悉的东西解释才更容易阅读。

提高文笔的方法很多,具体就要大家自己去读啦。

05

写作终归是要回到人本身,对于自我,对于他人。

通过写作,别人听到了你的声音,而你也听到了自己心灵的声音。

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事情。

这本有温度的干货书,落脚的也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故事,那些喜欢写作的朋友们,通过写作聚集到一起,一起变得更好,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2020年,我们一起写作,一起发财,一起变好。争取成为小小老师下本书的主人公。

作者:小文,汤小小写作基础班学员。

私聊回复“投稿资源”,会免费送你价值万元的投稿资源以及写作课程。

相关文章

  • 这本有温度的干货书,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01 其实在购买这本书之前,大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写作对于自己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因为喜欢,想要将思考...

  • 做个有温度的人

    最近听了比较多的一个词“有温度的人”。那我们到底如何去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呢?有温度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个世界...

  • 态度这本书,教会了我们什么

    一位父亲以书信的方式告诉女儿在成长路上的心得经验。里面有人生哲学、洞察世界、对待金钱的看法、怎么交往和处理人...

  • 《共读|刻意练习,教会了我们什么?》

    文/零露 安德斯•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为什么受到推崇和赞誉,“刻意练...

  • 我们的课堂到底“教什么”

    写下今天这个题目时,我自己都觉得很无奈,教了十几年书的人竟然能自问这么简单的问题,大家一定会觉得太可笑了,...

  • 大众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大众“排放门”事件从2015年9月18日被披露以来,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间,大众作为一家汽车行业的巨头居然在排...

  • 《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读书笔记

    教语文,就得教教材,教教材,就要懂教材。教材到底是什么?听七位专家谈完,也许会重新认识我们手中这本天天给学生教的语...

  • 教有情怀的书,做有温度的人

    昨天的实验课我第一次没有跟班,在今天和班长聊到课堂纪律时,班长嚅嗫着说:“不及以前。”我已经能想像得到那一副人欢腾...

  • 当我们在学习时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拿起一本书,认真的学起来。这时的我们到底在学什么?合上书看着封面,我们能说出这本书讲了什么东西吗?我们有从中学到了...

  •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这假期我与这本《做有温度的教育》结缘,刚拿到这本书我被“温度”两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有温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本有温度的干货书,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bo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