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古典
宋代浪漫
明后自然
陆羽代言古典,制24煮茶器
古典重在一个煮字,撵碎冲汤,加入可以想像得到的调料煎煮。
赵佶代言浪漫,著大观茶论
浪漫重在那只“点睛“之笔的点(茶筅),撵碎冲汤,用酷似打蛋器的茶筅来一手点茶。
供春代言自然,予紫砂生命
明代崇尚自然的体现是泡, 明时制茶,不暇罗磨,牙叶分明,只需一个泡字即可。
纵观茶的历史,于是我大胆地得出一个结论:历史总是朝着让人变懒的方向前进着。
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为什么会消失?我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饮 茶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种饮茶方法:汉魏六朝尚煮茶法、隋唐尚煎茶法、五代并宋尚点茶法、元明清尚泡茶法。
而今,只有煮茶和泡茶法流传下来。
那么,另外两种饮茶法为何会消失呢?
我们来看看这两种茶的制作方式,
你就明白了…
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为什么会消失?我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
煎茶法
这是一锅好汤
这种喝法要追溯到唐朝,
这个时候发布了禁酒令,
没有酒,怎么度过漫漫长夜?
在唐朝人民都一筹莫展不知道喝什么的时候,
陆羽出现了。
唐代人们多饮饼茶,
在煎茶之前,需要烤茶,
再用鲜活的山泉水煎煮。
当水烧到“鱼目沸”的时候加适量的盐调味,
二沸的时候,先在釜中舀一瓢水,
再用竹片将碾好的茶末投进水中。
三沸的时候加入刚刚舀出的那瓢水。
沸腾停止,茶汤才算是煎好了。
各位可以结合这张图想象一下↓
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为什么会消失?我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煎茶时茶和水的比例要恰当,
水多茶味会过淡,水少茶味则太浓,
从而失去品茗应有的乐趣。
虽说过程不算复杂,
但和现代人习惯的泡茶方式相比,
还!是!太!麻!烦!了!
在宋代,
斗茶和下棋、书法、古琴这样的风雅活动,
被称为君子四雅。
可以说,
点茶开启了中华饮茶社交的盛世
“茶”在中国,
历来和高深莫测的禅学哲理这种
“精神食粮”有着若有似无的联系
——既然高深,就意味难成气候,
而要形成人人“斗茶”的社会艺术风气,
只能在宋朝这种
不折腾出点花样就会失去生活乐趣
的历史背景下才能产生。
镇江出土的宋代制茶研磨工具
为什么说它是一种艺术呢?
主要是取决于最后茶汤上形成的绘画效果,
宋代高手能通过点茶在茶汤上
画出一幅精美绝伦的图画,
可惜现在已经失传;
什么样的茶能在比试中获胜呢?
斗茶的第一个指标是“验水痕”。
如果茶末碾得够细,击拂手法得当,
茶末与水完美结合,
茶汤就会“周回旋而不动”,
“着盏无水痕”,
等到击拂泛起的泡沫退下去之后,
盏壁干干净净,
什么渣滓都没留下。
如果茶末不够细腻或击拂手法不当,
导致茶末没有充分溶解,
泡沫退下之后,
盏壁上势必会粘有茶末和水痕。
一旦被对手发现,
这局斗茶您就算是完败了…
宋人对茶汤颜色的要求,
也是以白色为上品。
那么白色的茶
放在什么颜色的茶盏里最适合观察呢?
答案当然是:黑色。
即大家熟知的建盏。
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为什么会消失?我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在宋代,
人们最喜欢用什么样的建盏斗茶?
为何如此高品位的茶器会在宋元以后一度沉寂?
这就要说到我们的农民皇帝朱元璋同学了
因为从小就看惯了民间疾苦
他觉得文人茶事费时费力还费钱
于是一拍脑袋,革了点茶碗的命
把位置交给了泡茶的紫砂壶
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为什么会消失?我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 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为什么会消失?我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注水,出汤…现代的饮茶方式越来越简便,解放了人力物力,也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你自己,毕竟我们不像古代人有几个茶童伺候,每天还那么忙…
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为什么会消失?我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