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最近看到不少“负面”信息。
也许用“负面”这个词不完全恰当,所以我打了个引号。
我认为他们所说的应该是客观现实的一部分,但给人传递的信息是偏“负面”的。
这些信息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经历过50年的疯狂增长后,可能将长期面临低增长甚至不增长的局面。这个时间维度可能是5年、10年甚至20年。
想想还是蛮可怕的。
遥想去年口罩解封后,大家都还信心满满,觉得即将迎来飞速增长,没想到2023年很多行业比口罩期间还要惨淡。到了2024年不但没有好转,还有继续向下的趋势。
于是各行各业拼多多化,“仅退款”变成时髦的现象,几乎波及各大电商平台。
大家都开始追随起多多,走极致性价比。
今年开始流行一句话:不是xx用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
xx可以指代万物。当然,平替肯定会崛起新的品牌,他们抓住趋势,迎来逆势增长,完成原始积累。
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这两年明显周围人的心态都有转变,以往是想着做大做强再创辉煌,想着赚更多钱,而今年听到更多变成了四个字:活着就好。
这两年有个企业家彻底出圈,以往只是有点知名度,他是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
人们忽然发现,于东来的理念太美好了,他已经不是在做一家企业,而是在做一个传道者,我想无数人的观感是:好想去胖东来工作。很多人都想胖东来能覆盖全国,看到《中国企业家》对他的采访:
《中国企业家》:你过去一直说,社会需要的,不是胖东来一家企业开遍全国,而是各个地方都有像胖东来这样的企业,如今通过改造,相当于也结成了一个商业理念的共同体?
于东来:可以造福社会的使命不要老放在你一个人身上,放到千千万万人身上多好,我们各自实现每一个人的价值,共同奔向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社会是不是更充满力量? 其实说句实在话,这次的帮扶行动就像诺亚方舟一样,非常有意义,甚至能让中国企业家去思考:化敌人为朋友,为战友。
另外,他说:人最重要的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心里没有顾客,供什么财神都是无用的。
先做一个健康的企业家,再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最终如果你非常热爱,就去做一个卓越的企业家,如果是出于真诚的喜欢,这些都不难。你想,如果中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国家怎么会不美好呢?
我不信仰宗教,但我信仰善良、幸福和快乐。
我们忽然发现,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在当下受到巨大的关注。
在各个行业都在飞速增长时,大家都着急上车,生怕被时代的列车抛下,是没人关注到只在河南混的胖东来的,会觉得他规模小,只是区域性企业,不够性感,不够高大上,不够牛叉。
有句古早的话: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经过几年的洗礼,时代的列车急驶而过,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前行了一段路程,只是有的人完成了阶级跃迁,更多人还正处荒野。
被抛在荒野的我们猛然发现,除了乱了心神外,我们似乎毫无所得。如同李宗盛《山丘》歌词中写的: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面对着无垠的荒野,我们失去了方向,成了欲望的奴隶,焦虑的容器。
这时我们看见有个虽只在区域性发展的企业,却一直践行着超脱的理念,寻求人的价值和意义,它像是在暗夜里海边的指明灯,指引着新的航向。
挫折和困难让人痛苦,同时也让人成长,让人开始审视自己,重新定义人的意义和价值。毕竟很长时间以来,成功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标准。
是啊,也许新时代悄然来临,我们的反应却后知后觉。
当我们习以为常的经验,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或许都将面临着改变。那么我们自身呢?或许也将潜移默化或主动或被动的改变。
与其被动不如主动,我觉得未来的一些年数,“精神按摩”之类的产品会更加火热,包括不限于旅游、漫画、电影、小说、服饰等,我们或许将迎来空前的文化类产品繁荣,会迎来空前多元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人生成功的定义也将多元化,变成百花齐放的场景。
也许我们很多人不得不面对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局面,我们更应找到自己的内核,这个内核是我们内心真正向往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这个内核让我们笃定,让我们无惧风雨,不轻易被风吹散。
在很多时刻,我们不是没想过,也不是没有内核,只是不够笃定,也不够坚定,我们被贪嗔痴裹挟影响,我们在追求一种自以为向往的生活,却忘了我们出发的目的,有点舍本逐末。
找到自己的路并不是好走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