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样子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样子

作者: 芒砀山民 | 来源:发表于2023-03-05 20:44 被阅读0次

    我父亲是个戏迷,许多评书、戏剧他都能哼岀来,小时候经常听他说包公脸上黑的,额头上还有个月牙儿。包公包相爷坐开封府断案如神、铁面无私。包公有御赐三口铜铡,有一次皇帝犯了错还追到宫里,最后皇帝不得不用皇袍代替了。

    等我长大,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后,才知道包公是一个白面书生,官二代,包公也没有铜铡,包公在开封府只有一年零三个月,而且是代理开封府伊(权知开封府),包公最高做到枢密副使(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副军委主席或副国防部长吧)。

    同为历史十大清官,个人还是喜欢包拯、狄仁杰多一些,不认同海瑞。包拯和狄仁杰的区别是:

    狄仁杰:你本已为律法所不容,然本阁念及你良知未泯未曾滥杀无辜,今日便网开一面不予查究,然你今后再不可行此之事,你可知啊?

    包拯:你虽然情有可原,但终究已触犯本朝律法。本官唯有秉公执法,希望你在狱中能好好改造。以后遇事要相信朝廷律法,不要再私下行事。唉!

    而海瑞太认死理,死磕,刚直!没有人情味,不懂变通。弄得同事敬而远之,皇帝也把他束之高阁只给虚职。海瑞只成就了自己名声,而没有做出多少成绩。

    做官要“心如磐石,形似水。”就是说目的,意志要坚定、不变,不忘初心。态度和手段要象水可变幻任何形状一样,灵活变通,多点人情味儿。扯远了,咱们书归正传。

    包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据说,他是楚国忠臣申包胥的第三十五代孙。他的祖父包士通,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一边耕田,一边读书。他的父亲包令仪,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考中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与文彦博的父亲文洎同供职阁中,遂结为世交。所以,包拯与文彦博“方业进士,相友甚厚”,后来还结成了儿女亲家,亲上加亲。包拯兄弟三人,长兄包莹、二兄包颖都在早前去世,只有他一个传宗接代。家境不错的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知识教育和熏陶,他也因此成为一名敢于谏言的名臣,被仁宗赵桢所认可和器重。

    二十八岁时,包拯顺利考上进士。其实按照当时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立即当官。但包拯是个难得的大孝子,他考虑到如果现在就离开家去当官,父母就要孤独在家,实在是于心不忍。于是,他信守圣人“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三十六岁父母都亡故后,他才正式出任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知县。在知县任上,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断了一个离奇的案件,从那以后他便声名远播,远近的百姓没有不认识他的。

    三十八岁时,包拯升任知州;之后,他便正式开始了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自为官以来,他一直本着清正廉洁的原则,因而受到世人的重视和称赞。因为他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而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鸣不平,所以才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在京师,甚至还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为此,后世还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他上任没多久就考察清楚了当时的现状,并提出了一项这样的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这项建议都被赵祯采纳。之后,他又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在人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他还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要求改知谏院,还多次论劾权贵。此后,他又被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真可谓风光无限。

    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当时的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都会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的一些权贵人士。可是包拯上任后并没有这样做。他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他在任满一年,连一方砚台都没拿回家、可见他的为官清广廉。两年后。包拯入京任殿中丞,后来轻御史中丞王拱辰的大力举荐,他于十一月被任命为监察御生里行,改任监察翻史。包拯又建议说:“国家每年向辽国交纳财物(岁币),不是抵御戎人的计策,应该操练军队、挑选将领,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之后,他又请求重视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以及废黜的贪官污更不得重新做官,选择郡守县宰,并推行考核试用补任恩荫子弟的方法。当时各道转运加按客使,他们上奏弹劾官吏大多指摘细小过失,注重苛刻严察相互标榜,官吏自觉不安,包拯因此请求免去按察使。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包拯担任辽国正旦使,出使辽国,并顺利完成了使命。回朝后,包拯根据自己在辽国的观察,上疏建议朝廷挑选“素习边事”的将领守边,并重视代州(今山西忻州代县)的将领选择,以应对边境突发的情况。此后,他又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于庆历六年(1046年)六月,正式出京任京东路(治今河南商丘)转运使。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五月初二,包拯调任河北路(今河北大名)转运使:六月二十二,他又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当时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秦陇斜谷务所的造船木材,一概向百姓征收索取:有七个州交纳河桥竹索的赋税,一般有几十万。如此下去,会让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包拯奏请朝廷,要求废除这些不合理的赋税,百姓才得以解脱。之后,宋朝又遭遇辽国在邻近边塞地区集结军队的猛烈袭击,边境州部渐加戒备,朝廷立即命令包拯前往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配沃的土壤,百姓不能耕种,邢、沼、赵三州农田一万五干倾,一概用来牧马,请求把这些全都分给百姓。”赵桢听从了他的意见,百姓因此逃过一劫。

    北宋皇佑二年(1050年),包拯受任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在一次早朝期间、他当着皇帝跟大臣们的面,论述并斥责了那些权贵得宠的大臣,并请求免去一切由内廷施予的曲意恩赐。此外,他又依次递上唐代魏征的三条奏疏,希望放在座位右侧,作为借鉴。之后他还不肯罢休,居然还给皇帝提了七条建议:应当明于听取采纳,分辨朋党,爱惜人才,不坚持先入为主的说辞;请求废除苛刻不宽厚的做法:抑制侥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兴建劳作;禁止妖言妄说等。听完他的这儿条建议,仁宗赵祯非但没有因为他事儿多而反感他,而且连连点头,并一一加以施行。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十月,包拯出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一职。他刚一上任,就提议太平无事时可以把军队调到内地,但久久没有得到答复。之后,他又提出一个新请求:“解除河北驻守军队,把他们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兖、郸、齐、濮、曹、济各郡,如果有紧急情况,没有误时的忧虑。如果说驻守军队不能立刻削减,请求训练民兵,稍加供给干粮,每年的费用,不到驻守军队一个月的开支,一个州的赋税,那么供给的人数就多了。”不知道是何原因,赵祯一直没有答复他。

    数月后,他又转任高阳关(今河北高阳东)路安抚使。同年七月,他被调知瀛州,各州用官府的钱做买卖,年累计亏负十多万,都上奏加以除去。后来,包拯因为长子包繶先于他去世,于是请求任政务清简的州郡任职,随改知扬州,又转知庐州,并加刑部郎中。

    然而,再谨慎的人也会犯有过失,再聪明的人也会遇到一些坎坷之事。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包拯因为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而获罪。赵祯不好过于明显地庇护他,只好公事公办,贬官兵部员外郎、知池州(今安徽池州)。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他又复职刑部郎中、知江宁府:同年十二月,他被召任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他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

    有一天,包拯突然上奏说:“太子的位置空缺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此感到担忧,陛下这么长久地不做出决定,是为什么呢?”赵祯反问他说:“你认为立谁为好呢?”包拯回答道:“臣下无能,还没有考虑,臣请求早立太子,是为宗庙万世之大计着想的。陛下问臣想立谁,这是怀疑臣。臣已是六十岁的人了,又没有儿子,并不是为自己和后代邀宠考虑的啊!”赵祯听完包拯这番话,很高兴,继续说:“这件事还要慢慢商议。”数日后,包拯又请求适当裁减内侍人员,减少那些不必要的费用:另外,他还提议按条文督促各路监司尽忠职守,御史府可以自己举荐所属官员,减少官吏一年的休假日期。他的所有建议赵祯都准许施行。七月,包拯又以权御史中丞职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

    嘉祐四年(1059年),在包拯的“火眼金睛”下,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秘密购买土豪财产的事情被他发现,他丝毫不念同事之情,立即上奏朝廷,使其免官。

    嘉祐六年(1061年)三月,包拯又被赵祯升任给事中,正式担任三司使一职;过了一段时日,他又拜枢密副使。因为他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世人又称他为“包待制”“包龙图”。没过多久,他又调任礼部侍郎,这一次他推辞不受,理由是自己年事已高。第二年玉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了一场重病;五月二十四日,包遂去世,终年六十四岁。仁宗赵祯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包拯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样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dp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