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24950/8257ddfc94c5e5de.jpg)
昨天李笑来在知乎做了一次live,1小时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每人赞助1块钱,一共有118230人参加,想想自己和12万人一起在线共度了10月19日1个小时的时光,真感觉自己酷酷的,又想到李先森将近12万人民币(不考虑分成和上税)收入囊中,真是又有另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呢。
这里说的阅读指“知识阅读”,李先森讲,是通过阅读,获得知识,进而得到幸福。有点意思,但是很多非知识的阅读,比如我最近看《一夫食堂》,看完了再做个土豆泥三明治,好像离幸福更近呢,这就是说,并不是只有知识阅读才可以得到幸福。
阅读操作系统是参照电脑的操作系统,输入-处理-输出。阅读就是用眼睛(现在也有很多听书的,但是“听”和“看”调动的是脑部不同的神经,活跃的神经元也是完全不同的)批量处理文字的过程。
首先,李先森开始打破12万人的幻觉。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1、要读就认真读
李先森讲了他母亲对他的两次启蒙,母亲对于家庭教育真是太重要啦。
•随便翻翻的书,你看它干嘛?
•教科书的共同点,讲概念-概念是什么?不是什么?-和什么相像?和什么不像?-怎么用?-练习,数学、物理、化学。。。都是一个样。
李先森讲到,他鄙视一切快速阅读,信息爆炸没有错,知识并没有,爆炸的是垃圾。对于曾经逐字抄写过书的强人李先森,我猜想他已然达到了能选中百分百适合自己的书和知识,但对于一般人,还是需要快速阅读,并进行选择的。而且,对于非知识阅读,快速阅读是比较适用的。
这里插播一下快速阅读,或者说提高阅读速度的秘诀,不是原创的:
尽量避免头脑里发出阅读的声音。(那是谁的声音?细思极恐)
练习拓宽眼睛的宽幅,一目两行。(你可以的,要不怎么会有“一目十行”这个成语)
2、如何认真?
概念
关联
逻辑
科学方法论
概念 任何领域的学习,再最基础的层面,需要死磕的就是概念。
关联 将概念们进行关联。
逻辑 用逻辑将关联理顺。
科学方法论 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就是这么精简。有如下几个原因:
我没听太仔细。(1块钱和1小时,成本都不算什么)
李先森一语代过。(每人就1块钱,你想怎样!)
这事很大,没法展开。(连逻辑概念都不知道怎么关联呢,怎么科学方法呢?)
这部分在《精进》如何学习那个部分讲的比较透彻,道理差的不太远,关键是要去做。
孔子的学生冉求说:“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不是我不喜欢您的学说,是我力量不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力量不够,是走到半路走不动了,现在你还没开始走呢。
是不是这个意思?“这我可学不会”,“我哪有那么多时间”,“我还是算了吧”。。。那么真的,算了吧,很多“算了吧”的人也活的性感和可爱。不过李先生这么说:认真的人和不认真的人生活在两个世界,前者可以看到后面那类人的世界,而后者完全想不到前面那类人的世界是什么样。
3、如何像作者一样去阅读?
辨别伪装成事实的看法。这一点《关键对话》讲的更详细。
部门主管:你这周怎么老迟到?这就是“看法”。
部门主管:你看考勤记录,周一迟到了3分钟,周三2分钟,你之前都是提前到的,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可以和我说一说吗? 这就是事实。
李先森还说了网络被黑的事情,当然可以有看法,但是看法也必须有事实证据做为支持。
4、输出更重要
输出会倒逼输入的质量。输出就包括讲给别人听,写下来。。。
这些是比“听听就算了”,“不听不给学分,还是去坐着好了”,“要点名呢”,“装装样子”,“老板喜欢”复杂的多的行动,自然需要更精细,动脑子的处理过程,而这样的处理也必然要更高质量的输入。
越早养成输出的习惯就越重要。
之后的问答环节,有一个关于记笔记的问题。李先森是不记笔记的,他说“认真读书”的意思就是认真反复的读,都记到脑子里了,为什么要笔记呢?大神的境界我不懂。我只知道,我喜爱好看的本,好用的笔,工整顺眼美观的笔记。我写过一个顺口溜:不记笔记的阅读都是耍流氓,不重复看的笔记都是浪费纸。虽然常常耍流氓,也总是浪费纸,但是笔记还是有的。
1小时是很快的。2016年10月19日21:00至22:00,在同样的1小时里面,有人陪伴了家人,有人撩了妹,有人无聊的刷了朋友圈,12万人听了分享,李先森给12万人做了阅读体系的分享。你做了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