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简诗词读书
古代神童杨炯,为何在战乱时期弃笔投戎?/文澜珊

古代神童杨炯,为何在战乱时期弃笔投戎?/文澜珊

作者: 文澜珊 | 来源:发表于2023-04-19 11:09 被阅读0次

以前,一直觉得“初唐四杰”,除了王勃、骆宾王比较出名外,杨炯和卢照邻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直到后来,读到了杨炯写的《从军行》,才对他另眼相看。

(二)原诗

《从军行》

[唐代]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三)解读

烽火连天,照亮了西京城。心里自然久久无法平静。

兵符离开了皇宫,披挂铁甲的战马已经将敌军的皇城团团包围。

大雪纷飞,旌旗也变得暗淡,战鼓声中夹杂着狂风呼啸的声音。

宁肯做一位统领百人的军官,也胜过当一个文弱书生。

(四)品鉴

直译这首诗,显然有些不妥。所以,还得意译一番,才能全然了解这首诗中的含义。

但直译往往最能贴近诗的本意。而意译容易出现多个版本的理解和翻译,所以,很多时候,将两者结合起来,便能更好地解读一首诗。

解读这首诗,还得联系作者杨炯的生平。

杨炯出生于公元650年,9岁因为才华出众,就被举荐为神童。10岁就入了弘文馆。而弘文馆在唐代相当于国家最高级别的人才库和贵族图书馆。虽然,因为年纪小还没有编制,属于待制,但也算得上人中翘楚了。

后来,他进士及第,再后来,被贬为参军,时年约31岁。

这时候,吐蕃和突厥侵扰甘肃一带,距离西京城也不远。想到战火连绵,这时候,与其当个白面书生,还不如做个小军官,为国效力,保家卫国。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679—681年之间。如果是在他被贬谪之前写的,那么,后面被贬为参军,也算心想事成了。如果是在贬谪后写的,也算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而我,更倾向于第一个推论,此诗写于他被贬之前。

那时候,他还是弘文馆负责辅佐太子的大臣,看到兵符一道道从皇宫发出,想到那主帅统领着千军万马围困了敌方的皇城。

双方僵持之下,大雪纷飞,旌旗招展,然而,军旗黯然失色。风声夹杂着战鼓声。将士们雄赳赳,气昂昂,浴血杀敌,保家卫国。

这时候,即便做个小军官也胜过当个文弱书生。

因而,这首诗,不是杨炯被贬后,给自己找台阶下写的,那样的投笔从戎,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投笔从戎,而是形势所迫,被逼无奈。

所以,这首诗是杨炯在被贬为参军之前所写。那时候,他还没去战场。

因此,此诗一共八句,前三句是写实,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京城遇到了战争危机,皇帝忙着调兵遣将,自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也有点想要出征打战的苗头。后三句是想象,描述了一个激烈的战争场面。最后两句是抒情,表达自己的爱国热忱,以及愿为国家之安危,而舍弃个人之前途和发展的决心。

最有意思的是,他写完诗没多久,就被贬为了参军,可以随军出征的参谋军务的文官。因而,这首诗变成了预言他前途的诗。战争时期,应该没有哪个文官自愿去前线送人头的。更何况,他是被贬,也不可能有选择权。

而他被贬的原因,却是因为他的堂哥杨神让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而被株连。兵败之后,他的堂哥和伯父都被朝廷斩杀,而他,按说也活不了,毕竟他和反贼是近亲。然而,武则天没有杀他,只是将他贬为参军,足可见武则天还是很惜才的。如果换个皇帝,结果自是人头落地。

此一番,杨炯虽是被人连累,却也还好捡了条命。离开长安,他去了四川梓州(今三台县)任司法参军。皇城的生活从此结束,他的人生开启了流浪之旅。

十年的参军生涯,可想而知并不容易。幸而,杨炯福大命大,从战场平安返回了洛阳。这一年,他40岁,武则天又想起了这位神童,便叫他在洛阳宫的习艺馆任教,教授宫内的皇亲贵族经史子集、算术、棋艺等。

公元692年七月十五日,恰逢武则天在宫中举办盂兰盆法会,于是,杨炯发挥自己的特长,献上了《盂兰盆赋》,称颂武则天“武尽美矣,周命惟新。圣神皇帝于是乎唯寂唯静,无营无欲,寿命如天,德音如玉。任贤相,惇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籙,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鼓天地之化淳,作皇王之轨躅。太阳夕,乘舆归,下端闱,入紫微。”措辞优美,极尽夸赞之能。

武则天看后,自然高兴。一方面,给了他封赏,另一方面,还是心有戒备,害怕乱臣之亲,再起祸端,于是,将杨炯调为盈川(今浙江省衢州市盈川县)县令,时年杨炯42岁。武则天的调令颇有明升暗降的意思。习艺馆之职,看似没有实权,却在皇宫,靠近权力中心;而外调后,虽有实权,却远离了皇权和政治中心,再想回来,难如登天!

杨炯深知武则天的用意,好在他还识趣,到了盈川县,励精图治,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

据说县名原本叫“白石”,杨炯到任后,改为了“盈川”,意为“谷盈千仓,百姓富裕。”

关于杨炯的死,说法不一,就连卒年都相差许多,我且按照自己的逻辑推断讲述。

时值盈川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杨炯携村民求雨无果,仰天长叹:“吾无力救盈川百姓于水火,枉哉焉!”言毕,纵身跳入盈川潭,以身殉职。当时,天闪雷鸣,大雨倾盆。

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写了“其死可悯,其志可嘉”八个字,并敕建庙宇,封杨炯为盈川县的城隍。百姓感其恩泽,常年祭拜,据说每年阴历六月初一,都要举行名为“杨炯出巡”的祭祀活动,参与祭祀的村民有万千余人。至今,浙江省衢州市盈川村(原盈川故址)还有杨公祠,内有杨炯塑像,且保留了祭祀仪式,并被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

梳理完诗人的生平履历,回归《从军行》的诗意,可以进步一确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投笔从戎的强烈意愿和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声明:本文系作者文澜珊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记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作

    战乱仍频百姓苦, 列强入侵国家危。 布鞋青衫出湘潭, 弃笔投戎为革命。 筹备建党商合作, 大革命后屡失利。 战略调...

  • 抗争

    弃笔投戎为军人, 身先士卒保家乡, 拼死杀敌护江山, 挥洒热血守国家。

  • 弃笔投戎做项羽?

    表现积极才会有用武之地 反正me讨厌人生哲理 别说了求你别说philosophy 没有一点欲望变得charming...

  • 全文仅18字!流传1000多年的五言古诗,竟出自7岁孩童之手?

    中华大地,人杰地灵。放眼古代,神童辈出。 12岁拜相的甘罗、10岁不到能称象的曹冲、9岁中神童举的杨炯、8岁写《汉...

  • 唐朝诗人的小八卦4┃愧前耻后的杨炯

    文|张看 杨炯打小就聪明,文采出众,就是命不好。 9岁参加童子举,及第,被举为神童。童子举,就是科举考试中专门为1...

  • 弃戎从笔,以笔为器

    今天正式开始阅读一本经典作品——《方案训练手册》,由约瑟夫·休格曼编著,据说这本书被众多文案爱好者所青睐。正如本书...

  • 《结果》文/文澜珊

    四月的第一天 窗外淅淅沥沥 困己于室已两日 仍无心出门 任何低谷 都要自己爬出来 人们只看 你的结果 无论过程是何...

  • 春风(文/文澜珊)

    春风啊,你何时 给河边的柳条儿烫了头? 给水中的鸳鸯扫了浮冰? 给路边的小草刷了新绿? 春风啊,你何时 将我吹到那...

  • 《清明》文/文澜珊

    天地同悲雾霾染 众人洒泪祭亡魂 一年一度清明日 焚纸上香慰离人 2021.4.4

  • 立春(文/文澜珊)

    万物从这一天 复苏 伸伸懒腰 掸去冬的落雪 抖擞精神 奔赴各自 对生命的渴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神童杨炯,为何在战乱时期弃笔投戎?/文澜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fl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