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位妈妈在群里分享:孩子上初一了,周末在家不写作业,她感到很焦虑,还担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孩子可能就会考不上高中了。
看到这样的分享,我能深深感受到这位妈妈的担心,看起来是因为孩子不写作业而焦虑,本质是妈妈安全感的匮乏。
妈妈以为只要孩子写作业了就不会焦虑了,其实并不是,就算是孩子听从了自己的,后面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事情触发自己的焦虑,所以本质的问题在于妈妈要如何应对自己的焦虑。
曾经我也是一位非常焦虑的妈妈,随着不断地自我成长,现在在育儿方面能够做到慢慢放下焦虑了。
对于育儿,我的方式是:不是完全不管孩子,也不是说不要对孩子有任何的期待,而是在高期待之下,去降低一部分期待和要求。
比如我常常会要求孩子,必须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所有的作业,而且必须要认真对待。
这是个高要求吗?对我来说是不高的,但是对孩子来说挺高的。
如果执意让他按我的来,他迫于压力也会照做,但是内心里绝对是不认同的。而且这个过程中只要他有一点不认真,我就会责怪他为什么不做好。最后的结果是妈妈更生气,孩子更不听。
而现在我的模式是:当我意识到孩子很难达到我的要求时,我会去降低自己的要求,既然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那就把时间再延长一些,态度上他做不到完全认真,那就允许他马虎一些,只要大体上过得去就行了。
还有孩子喜欢看电视或者看手机,以前我总是会禁止,不允许他看,好像他一看那些我就会容易焦虑。
现在我的观念也不一样了,既然他想看,那就允许他看一会,时间上做一个规定,比如看个10分钟或者20分钟。其实想一想,让他看一会并不会造成多坏的影响。
发现当我松动了自己的规则后,和孩子的关系变得和谐了,孩子越来越听话,我也越来越轻松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按我们的期待来,但是其实孩子也是有自我的。当我们的控制欲过强,就会压抑他的自我,久而久之,他就会反抗、叛逆,慢慢地会越来越不听话。
所以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就是降低我们的一部分要求和期待,同时也要去满足孩子的一部分期待。在妈妈的规则和孩子的规则之间达到一个平衡,这样既缓解了妈妈的焦虑,也让孩子知道他是有自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