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精神在缺失中执着

4、精神在缺失中执着

作者: 亚宁 | 来源:发表于2022-10-01 06:07 被阅读0次

    当年,兵团为了箝制年轻人的思想,有着许多的“不准”,什么不准谈恋爱,不准看黄书,不准走后门,不准……。其中,不准看黄书是我们这篇文章中的主题。什么是黄书呢?那个年代和现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比如外国的许多文学作品,还比如不为“政治狂热,自以为是”者,他们自身文化素质很低,认定除了毛主席的著作和各种学习资料外,其它的书都是“封、资、修”的黄书,严禁人们去读去谈去传播。发展到后来有了些变化,在“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时,除了毛主席的著作之外,其它的书似乎都不用读了,读了就是“犯禁”。而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红楼梦》,因毛泽东提倡干部们读这几本书,又一下子冲出了“禁闭”的牢笼,成为人们一哄而起的好书。

    一位曾在巴彦淖尔下乡的知青说:“ 接受‘再教育’的地方没有书籍,只有荒漠和汗水。我捧着马列经典硬着头皮、不懂装懂地读着,权当那是识字课本。结果,看了半本《反杜林论》,也没搞清楚杜林何许人士;‘费尔巴哈’更是把我绕进乱麻中,费劲吧啦的不得要领;用每月不足十元的津贴,勉强订一本《红旗》杂志,只是那上面的文章读不懂也引不起兴趣。唯一可以反复翻看的是《毛主席诗词(注释本)》,又可惜正确理解诗词所需的文学和历史、地理知识,在我是知之甚少的。当时,朋友之间能够相互借阅的书籍也是极其有限的。 没有书籍的地方,必然存在文化扭曲现象,存在着无知和愚昧。我身边的一些青年人,因长期不接触书报笔墨,不多的识字功能严重退化,连家信和情书都只好可怜兮兮地请求他人读写而不得不公开化。没有书籍的生活,终致贻误了大批‘知识青年’,他们的豆蔻年华因缺少精神滋养而苍白,他们青春勃发的生命中,原有的绚烂色彩因此而暗淡无光。”

    年轻人们渴求知识、追求文化享受、希望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尤其是希望通过读书来补充辍学带来的知识贫乏,应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好事。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在“突出政治,突出思想,突出奉献,突出集体”的高压气氛下,可以说精神卫道士的嘴脸无处不见,他们高举着冠冕堂皇的理论大旗,残酷地扼杀着每个人身上的个性和人性,就连正常的文化活动也经常以“资产阶级洪水猛兽”而遭到禁止。在这种压制之下,中国的一代青年人被扭曲在知识贫乏,精神空虚,个性泥泞的文化荒漠之上。他们中有好多的年轻人荒废了青春,也有好多的年轻人不甘泯灭,寻找一切机会来填充自己的知识欠缺,坚持公开场合里伪装自己,无人地方偷偷学习的办法,用硬挤出来的时间,有的自修了由于休学而摞生的课程,有的孜孜以求地深入能到手的图书,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奠基工程。同时,让原本苍白的精神世界,多了几抹彩色的线条,这也是令人欣慰的一道风景。

    当时的新华书店里,清一色的马列毛著作,你想要看点“有意思”的书,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兵团里能看到的除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外,很难再找到其它的精神食粮。怎么办?愿望催生智慧,好多的知识青年借回家的机会,把能搜罗到的宝贝偷偷地带到连队,除了自己阅读外,在较为保险的小圈子里互相传看。还有一种渠道,那便如一位来自北京女一中,叫小青的知识青年那样,由家乡的同学朋友,通过邮局陆陆续续地邮寄。按寄信的人说,“寄的书多以天文地理、数理化、小说……只要能找到的就给她寄去。结果这些书给她带来了麻烦,大会、小会的挨批,说她不安心扎根边疆,走修正主义白专道路。”后来,他们“再寄书就把书皮撕了,换上时事政治的书皮。结果,又被人揭发,反而把小青害得更惨。连里作出决定,今后凡是寄给小青的包裹一定要打开先让头们审查。即使这样,小青爱书痴心不改,仍让我们想办法给她寄书。”实在找不到要读的书,那就想办法来抄写了,这便是当年所谓手抄本诞生的前提。在这方面例子很多,下面让我们逐一看一看个中的曲折。

    一师所在的地方,各个团部大多都围绕着乌兰布和沙漠。沙漠里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黄黄的沙上不长草,知青们除了每天流大汗劳动外,就是睡觉、吃饭、坐在一起傻乐呵,来消除极度的疲劳状态。五团的知识青年陈大强,悄悄地带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己看的同时与众弟兄共享,又钓到了其他人手中的好书,如《叶尔绍夫兄弟》、《悲惨世界》、《镀金时代》等书。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因为它沾上了苏联修正主义的边,已被烈为禁书之列。但知青们不这么看,这些宝贝一样的书,在人们手里传来传去,大家都非常小心。陈大强为了更好地隐藏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特意把《星火燎原》的硬书皮给“张冠李戴”了一下。这也是当时好多人做过的移花接木的小把戏。

    陈大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来看得人多了,在一位叫李江的天津女知青手里时,被抓思想工作的协理员发现了。按当时的规定,自然要寻根究源挖到了陈大强。协理员开口就说:“这是本黄色小说。”陈大强不承认。协理员说:“你说它不是黄色小说?你看保尔和冬妮娅那个那个,是小资产阶级的,就是黄色的。我命令你今天中午之前把书烧掉!”在兵团里,上级的命令是要无条件服从的,陈大强首先坚决不承认黄色书之说,随后把书藏起来,准备豁出后果来保护这本来之不易的“黄书”。后来,可能是这位协理员仁慈之心大开?或者自知也太无理取闹?反正再没追究陈大强。再后来,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协理员反倒在男女作风问题上犯了错误。一本“禁书”就这样被保全下来。

    二师十一团的知青谭宗远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带到兵团的一批名著,经过一番突如其来的抄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成了他“迷恋封资修”的物证。按谭宗远在回忆文章中如数家珍地说:“《托马斯.闵采尔》让我知道了这位德国农民起义英雄是何等坚毅果敢;《战争与和平》让我结识了独眼的库图佐夫和矮小的拿破仑;《大寨行》让我明白了正在挨批的巴金也写过这样激情洋溢的作品。是这些书消除过我的愁闷和无聊,伴我度过了不少好时光,给我蒙昧的头脑送进一缕阳光。”书主爱这些书的心情由此可见非同一般,这也激起了谭宗远的勇气,找了各种借口想要回这些宝贵的图书。指导员训斥说:“这些书都是毒草。你为什么不读毛主席著作呀?”回答是读过了。指导员说:“读过?林副主席说毛主席著作要经常学,反复学,你学过几遍呀?”书就这么被没收,还说要送到铸工班废物利用。谁知在众人的眼皮底下,又被快手偷得踪影全无。全连第二次抄检,男女宿舍都不例外,结果大出人意料,“窃书者乃一名北京女战士。”最后,这些书在熊熊烈火中化成了灰烬。执行判决的“刽子手”,正是被强制命令和监督下的谭宗远本人,可悲也夫!

    书不让读,嘴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群难眠的年轻人,一批特能“侃”的爷们,在熄了灯的营房里,你讲一段故事,我讲一段传说,煞有介事地传播开自己道听途说,瞎编乱造出来的各种题材的故事。人们的标准是,不管这些故事真与假,只要好听刺激就行。这种讲述时间长了,就慢慢地突出几位神嘴来,他或她成为了这种场合里最受人注目的对象,有烟给敬上,有水给端上,有好吃的给留着。这从另一方面又助长讲述者的“水平”,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的小故事到长篇大论的连续“评书”。有时候屏息恭听的年轻人,为了制造气氛,还时常把灯关掉,在黑暗中体会故事的情节。这种自发的故事会,几乎在兵团各个连队里都存在,尤其是假日期间,更是讲故事的大好时机。听众从讲述者嘴里“掏”出来的故事中得到的享受,无异给贫乏的生活注入了一点活力,并多少带给年轻人一些遐想;讲述者也往往陷入在自己所侃的情节与人物中,不乏精神放松的洒脱和发挥口才的快感。

    “当时流行的许多情节曲折,案情迷离复杂的破案故事,大多来自《肃反小说选》和文革前出版的各种破案小说,尤以《一个柳条箱》、《绿色的尸体》和《孤坟鬼影》为最出名;外国的破案故事大多来自《福尔摩斯侦探记》和苏联的破案小说,如《红色保险箱》,《一颗铜钮扣》、《绿锁链》、《形形色色的案件》等。讲述者有时添枝加叶,甚至把几个故事串连在一起,将情节不断延伸。演绎得最神的故事,应该是《梅花党》、《一只绣花鞋》和《南京长江大桥》的系列故事。这些本来发生在解放初期的反特故事,一直被演绎到文化大革命,人物既有当时的知名人士,又有国民党达官贵人、军警宪特,共产党高级将领、侦察人员。情节更是曲折离奇,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我方侦察员个个是‘武林高手’,敌方特务也老奸巨滑,最后以我方大胜利而告结束。有些地方荒诞夸张,明白人一听就知是假,但仍然是讲者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听者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武侠小说也在兵团找到了市场。什么《三侠五义》、《薛仁贵征西》、《薛刚反唐》、《响马转》等等,个中人物很快就被听众所熟知,甚至有的连队的知青暗中还排列出了‘南侠’、‘北侠’、‘五鼠’的座次。《水浒传》中的好汉行为,《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也引来了不少知识青年的效仿。兵团战士,尤其是男战士中,颇有些讲‘哥们义气’的人,不管是聚众斗殴,还是‘打家劫舍’,总是冲在前面,而他们往往又是各种故事的热心听众,由此可见武侠故事对他们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还有一些较为刺激的鬼怪故事,先是书上照搬,后来吹得离奇,讲述者甚至信誓旦旦地宣布是自己亲耳听说,或是亲临其境,以突出恐怖效果。还有一些事关异性的‘荤’门故事,情节简单,表述露骨,确实有些‘黄色’的意味了。当年名符其实的一本黄色手抄本,要算后来广为流传的《安娜的故事》,它属于地下黄色文学创作一类,其腐蚀作用和负面影响也确实流毒不浅。”

    总而言之,在那个年月里,确实有一批吃苦耐劳,而又学习不辍的知识青年,他们后来随着国家的高考政策的恢复,陆陆续续考入了大学学堂,成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实写照。

    最后,让我们再看一段在那个年月里读书知青的幸福感受。“ 空闲时间里,只要天气允许,我喜欢在屋前沙枣树下的石桌边看书。特别是夏季,金黄的沙枣花飘着阵阵沁人心田的香气,身后水渠里清凉的井水涔涔地流响,渠边高大的杨树哗哗地摇摆,那份独特的静谧使人格外心安神怡,专心于书本之中,忘却一切烦恼。只是有一些被视为"禁书"的书籍,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示威",要躲进宿舍里偷偷地阅读。”一份读的快乐境界跃然纸上,何其美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精神在缺失中执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kdnrtx.html